文章檔案
2023-03-28
香港記者相繼疑在法庭採訪期間被人跟蹤事件,香港記者協會(下稱「記協」)發文強烈譴責涉事跟蹤男子,更指「疑為便衣執法人員」;港警隨即發文批評是「捕風捉影」揣測且「誤導市民」。本台再向警方查詢,問及Hong Kong Free Press(HKFP)記者被跟蹤的調查進展,並要求警方澄清涉案男子身分,以及是否涉及業內所盛傳事件與港媒《明報》記者上周拍攝「立場新聞案」的控方代表伍淑娟有關,警方一概稱「沒有補充」。
2023-03-28
台灣外交部周二(28日)表示,南太平洋島國斐濟正式知會台灣駐斐濟代表處,恢復該處名稱為「中華民國(台灣)駐斐濟商務代表團」。駐斐濟代表處是中國打壓台灣,多個台灣駐外館處改名後,首個恢復名稱有中華民國或台灣的外館。
2023-03-28
美國眾議院周一(27日)一致通過一項法案,該法案將指示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除去中國在國際組織中的「發展中國家」地位。該法案提出者認為,中國利用「發展中國家」地位鑽空子,傷害真正有需要的國家。
2023-03-27
2020年,我在新聞部提出做「黃色經濟圈」系列報道,當時上司質疑為何要突出這個主題。我說這個題目在社會有高度關注,市民消費開始滲入政治表態,迫使企業要開始面對政治選擇。
2023-03-27
香港周日有居民組織遊行反對將軍澳區內填海,屬《國安法》生效後首次遊行。遊行限制人數上限100人,參加者更需要佩戴掛頸號碼牌。遊行申請人形容極度侮辱性,參加者有「被圈養」的感覺。評論形容,這種「鳥籠式」示威遊行,體現了中共的新管治模式,中港兩地打壓遊行示威的做法看齊。
2023-03-27
《No Rioters》疑因港府施壓下架。本台獲創作人Patrick Amadon回覆指,反映香港言論自由受到挾制。
2023-03-27
台灣前總統馬英九周一往中國祭祖,是首位訪問大陸的台灣卸任領導人。台灣總統府發聲明,盼大陸依國際接待卸任元首的基本原則,確保馬英九此行尊嚴。馬英九出發前表示此行盼兩岸改善關係。數十名獨派人士到機場抗議。時代力量呼籲在洪都拉斯與台灣斷交之際,馬英九應停止行程。
2023-03-27
中國民企標志人物馬雲周一忽高調現身杭州,傳中共當局見中國經濟衰退,勸馬雲回國以助政府展示對民企的支持。評論人士認為,習近平獨攬大權,無意推行經濟體制改革,馬雲再次向官方妥協,返國後恐成「籠中鳥」。
2023-03-27
新版《國務院工作規則》總則中刪除了中共前四代領導人的思想體系,改為擁護習核心,另增「重大決策要及時向黨中央請示彙報」。分析認為,情況反映了習近平一人獨尊,未來國務院將失去獨立性。
2023-03-27
香港「立場案」周一續審,控方盤問前總編輯鍾鍾沛權時多次提出假設性情況,遭辯方反對。控方終於結束對鍾沛權長達26天的盤問。辯方之後展開覆問。預計鍾的作供可在本周結束。
2023-03-27
香港「初選案」周一續審,控方首度確認時任觀塘區議會主席蔡澤鴻是共謀。區諾軒完成作供。控方下一位證人為另一被告趙家賢,料周二正式出庭作供。
2023-03-27
《路透社》引述多名官員和消息人士,指鑑於北京全面監控香港,美國出手阻止至少4宗涉海纜項目經香港連接美國領土,同時助美企奪走重要通訊電纜合約,以防海底電纜被中共利用作間諜活動或截取敏感資料。
2023-03-27
上周四,美國眾議院能源與商務委員會舉行針對TikTok的聽證會,焦點是TikTok是否影響美國國家安全及個人隱私與數據安全。對此,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引述公開信息,為這幾個問題提供客觀答案。
2023-03-27
捷克眾議院議長艾達莫娃率160人訪問團訪台,總統蔡英文周一在總統府接見部分訪賓,雙方強調加強民主國家合作。
2023-03-27
日本周一表示,已敦促北京盡快釋放在北京被拘留的一名公民,並允許領事與他會面。中國稱這名日本公民涉嫌間諜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