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檔案
2022-04-13
流亡美國的手足首要需求是一個落腳地。正好多位在美港人投資合辦airbnb,邀請手足「打工換宿」,負責管理民宿以獲免費的居所,而投資者則因而找到個好幫手,賺錢建立港人經濟實力,可謂互惠互利。
2022-04-06
之前《離散美利堅》介紹過的華府港人組織HKPN推出了「師友指導計劃」。其中一位負責人Jonathan介紹,發起原因與自己曾在求職時遇上重重困難有關,坦言除要寫一份好的履歷表,亦需靠人脈關係才能提升獲聘機會。
2022-03-30
華府著名的櫻花節,過去兩年都因疫情而只能在網上慶祝,今年終於回歸華盛頓紀念碑及潮汐湖一帶,成為不少離散港人近日打卡聯誼活動。
2022-03-23
在2019年的「反送中」運動後,不少抗爭者被迫流亡,當中有原本正於大專院校就讀的學生,這群被視為未來社會棟樑的青年人,如何在陌生的異國重新上學,成為了海外港人組織的一個重要任務。
2022-03-16
加拿大是其中一個在「反送中」運動後,迅速推出救生艇計劃予港人的國家,匆匆流亡或移民到加國的人,身在異鄉再遇疫情,生活難免處處碰壁,導致情緒出現問題。在多倫多一個由政府資助的社福機構「家和」(CFSO),或許可幫到這些有需要的人。
2022-03-09
居於加拿大的藝術家Ricker Choi繪畫過不少有關香港「反送中」的畫作,並在北美港人社交平台上廣為人知。他坦言,2019年6月香港過百萬人上街的震撼畫面,令移民30多年的自己覺醒起來,因而開始更深入去了解香港,包括閱讀《香港民族論》,骨子裡的港人身份認同感亦從此大增。
2022-03-02
華府一批港人在兩年前成立「Hong Kong Porfessional Network」 (HKPN) ,是香港「反送中運動」期間已創立的海外「黃色經濟圈」網絡,為所有支持香港自由民主的人提供一個交流專業意見的平台。
2022-02-23
美國的亞裔人口增加,不乏來自香港的離散港人。虎年開春之際,華府港人組織「Hong Kong Professional Network」(HKPN),舉辦了一場社區羽毛球活動,邀請在地舊雨新知以波會友,互相認識。
2022-02-16
去年辭職並移英的前無綫新聞主播王俊彥沒想過離開香港後的一年以來,香港的新聞行業迅速沉淪。現在他在英國成立了自家製半新聞機構「各位,我係王俊彥 CWR NewsPost UK」,渴望繼續為港人服務及發聲。
2022-02-09
北京冬季奧運上星期正式開鑼,開幕禮收視創新低,但一眾在美人權倡議人士未有鬆懈,繼續呼籲大家罷看冬奧。近日有關北京冬奧的問題及爭議陸續浮現,例如冬奧官方應用程式被指存有網絡安全漏洞,令人擔心運動員及工作人員私隱及安全。
2022-02-02
離散是一種思念。對海外的港人而言,每逢佳節不只思親,更思鄉。農曆新年傳統大節,主持人當然要四出覓食,嚐一口家鄉賀年美食,解解鄉愁。華府的華人超市有甚麼賀年食品呢? 初來華府的梁頌恆及邵嵐對於這些中式超市售賣的糕點有甚麼評價呢?
2022-01-26
隨著愈來愈多香港人移民海外,他們帶著的小朋友,以至將來在海外出生的下一代,如何延續廣東話這個港人身份認同的一大元素,成為離散港人關注的其中一個話題。今年初,華粵學院(Institute of Chinese And Cantonese NPO, ICAC)宣布在美國註冊為非牟利機構,並於1月1日開始運作,希望推廣正體中文和粵語。
2022-01-19
香港有寵物店員及顧客確診新冠肺炎,店內有倉鼠亦驗出陽性。在港府「鐵腕清零」防疫政策下,全港所有倉鼠要「人道毀滅」。據美國疾控中心資料(CDC),新冠肺炎病毒可在密切接觸期間從人傳播給動物,但相反動物將病毒傳播給人的風險較低。
2022-01-12
香港藝人鄭敬基回流加拿大後,成立了網台《香港台 Hongkonger Station》,致力為觀眾提供香港本土訊息。鄭敬基說,港人必先接受新聞自由消失是事實,認清問題才能團結力量。他以經營運了接近一年的《香港台》為例,寄語仍然堅守崗位、為港人發聲的地上與地下傳媒人,不要看輕自己的力量。
2021-12-29
2021年快將過去,回望今年,可算是最多香港人以「政治庇護」、「難民」身份流亡過來美國的一年,美國政府除繼續制裁有份損害香港民主的中港官員外,亦推出「延遲強制離境」(DED)等措施,為港人提供臨時避風港。美國國會方面,議員們則把兩項有關港人的救生艇法案,重提到今屆會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