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和中国公民权利(四)互联网和新闻自由

今天呢,我想和您讨论网络和平面媒体之间的积极互动。我们知道,在当今中国社会,传统媒体面临着双重压力。
2007.06.14

互联网在中国突飞猛进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巨大社会变革,中国的公民权利也随之不断扩大。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吴晶制作了共八集的系列节目“互联网和中国公民权利”。

在前三集节目里我们主要谈了互联网对中国官方主导的新闻报刊、也就是平面媒体的冲击和挑战。今天呢,我想和您讨论网络和平面媒体之间的积极互动。我们知道,在当今中国社会,传统媒体面临着双重压力。一方面它是宣传机器,被迫充当党的喉舌和思想阵地。另一方面,它又要面临市场的压力,包括同行业的竞争、读者的选择以及网络技术的挑战。一方面它要听命于新闻检查官员,面临着被点名、警告和封杀的厄运。而另一方面,它又必须贴近民众、反映社会真实,绕过新闻审查及时报道敏感的新闻事件。就这样,有抱负的中国传统媒体不得不在擦边球与捅漏子之间,小心翼翼地求生存、求发展。因此,互联网的挑战对这些媒体来说,既是压力又是机会。那么,两者之间的积极互动,就成为必然。关于互联网和媒体的互动,说到底首先是人员的互动。也就是网络的写手、论坛的版主和网站站长们与媒体的记者编辑们之间的互动。成都大学法律系教授王怡说:

internetcafe-in-shanghai-b-200.jpg
图片:上海网吧一景(法新社)

(王怡)应该说是高度地互动的。今天中国社会里面最具有一种理想主义色彩的职业,就是传媒,就是市场化的这批传媒。因为作为记者编辑来讲,他比一般的普通市民接触到更多的真实的信息。他对新闻监管这种打压和压抑也了解最多,自己也深受其害。所以他的那种敏感、冲动和激情远远高于社会一般人群。这也使得他对网络的亲近也远远高于其它职业的人。所以我们如果谈到平面媒体跟网络的互动、谈人员之间的互动的话,就会发现有两点:一点呢就是03年以后大量的新兴的市场媒体中,几乎有一半以上的人员都来自于网上。很多人作为网上的写手或是活跃在网上的人,后来进入媒体。这非常普遍。包括一些撰稿人后来就到媒体里面。

另一方面,传统媒体的新闻从业人员也已经离不开互联网,每天上网成为记者编辑们的必修功课:

(王怡继续) 另外一个方面呢,就是以前就在媒体里面的人,他上网的比例是各个职业里面最高的。就是说,到现在基本上没有哪个媒体的编辑记者不上网的,他一定要上网。

《打工者之声》网站站长吴贤德和《公民舆论监督网》站长李新德,在作网站之前都是报社的记者。吴贤德原在《中国文学艺术报》作记者,并在新闻界从业十多年。因为不能报道社会现实,他辞了职,但一直没有找到一家他想去的、敢说真话的媒体:

我原来在一个报社,现在辞职了。从目前来说,我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单位、敢说真话的媒体。

(吴贤德)我原来在一个报社,现在辞职了。从目前来说,我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单位、敢说真话的媒体。

后来吴贤德自己开办了《打工者之声》维权网站。他白天为一些平面媒体作特约记者,晚上作网站。而李新德呢,在主持《公民舆论监督网》的同时,也身兼多家媒体的特邀记者。他说:

(李新德)还有其它媒体我还是特约记者。我就是要写稿子。我1983年就在安徽原来有个《复明报》当记者。

李新德还到中央党校新闻专业讲过课:

(李新德继续)我的老师是中央党校的。有时我也给他们中央党校的新闻专业上上课。 吴贤德和李新德两人就是互联网和新闻从业人员之间互动的代表。

人员的互动必然导致互联网和传统媒体新闻报道的互动。王怡说到新闻从业人员对网上信息的吸收和利用:

它一定会对传统媒体有一个推动的作用。传统媒体的报道也会反过来刺激互联网的相关讨论以及整个互联网的发展。

(王怡)从网上去寻找他的信息,接受思想的冲击、去了解社会。因为你作为记者你要对最前沿的民情和各个方面有一个敏锐的了解。而你要了解这些东西你就要到网上去。到网上去寻找舆论的兴奋点,去互相交流和获得信息、找素材。这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了。

《公民舆论监督网》的李新德说,曾有不少新闻媒体为了在和同行的竞争中胜出,而经常向他的网站索要信息:

(李新德)有很多媒体都到我这来要信息。我的网站上面有文章以后,中央电视台,还有《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他们经常给我打电话找我要信息。中央电视台还有最高人民检察院有个影视中心,他们经常到这来找信息,看看能不能向他们提供一点。如果有适合他们的,比如说经济方面的就给《21世纪经济报导》啊、《南方周末》啊、《青年报》啊,还有很多杂志啊都是比较适合的,我都分给他们。

李新德还说,2004年浙江金华发生严重警民冲突,中央电视台虽然去作了采访,但后来却没有报道。而李新德的《公民舆论监督网》对这一事件的率先披露,才终于带动了官方媒体的介入:

(李新德)浙江金华有一个案件,老百姓盖了十几个别墅。这别墅价值300多万。给谁呢?给市里的领导、各局的局长。多少钱呢给他们?最高的13万、最低的10万。老百姓肯定不愿意呀。3百多万的东西你卖给人家10万,那能愿意吗?老百姓不就搞起来嘛。大概出动了300多个警察。就跟警察发生冲突了。打得老太太老头儿腿都打断了。是个群体事件,我们官方媒体不允许报道的。但最后我也给他报了。报了以后呢,最后的结果可能有个副市长撤销了,村委会主任又重新选举的。出了结论以后呢,官方媒体介入了。

接着,李新德又提到另一个腐败案件的揭露:

(李新德继续)李信案件不也是这样的嘛。李信案件中央电视台不是采访了嘛。采访以后没放出来。等我弄完以后差不多了,他们听说李信双规了,《南方周报》和《北京青年报》接着介入了。

关于李信事件,2004年李新德不远千里,调查采访,写下了揭露腐败的报道文章“下跪的副市长――山东省济宁市副市长李信丑行录”。这篇报道首先发表在《公民舆论监督网》上,后被全国数百家媒体转载发表,并在网络迅速传播,最终导致李信被绳之以法。而李新德本人则被誉为“中国民间反腐第一人”,并成为2004年度影响中国的十大新闻人物和中国民间反腐败联盟负责人。

一方面,网络活跃人士的努力促使新闻报道的尺度不断拓宽,另一方面,新闻从业人员也在不懈地推动平面媒体和网络的互动。成都大学法律系教授王怡认为,市场化的动力和职业责任感,使许多新闻媒体的从业人员不但不抵触互联网,反而对它产生亲近感。

(王怡)这些年,国内一些比较有影响的案子或者是新闻事件,好多都是记者把发表不了的东西或者是发表了但是删节太大的东西,就拿到网上去。

王怡谈到2003年有关成都李思怡案件的报道网络和媒体的互动说:

网络和媒体真的是互动的。譬如说孙志刚的案子,他原来是从来不会披露的。(这个案子)在网络上引起公愤,媒体呢也揭露了一下。就是说,网络的言论在影响着政府的媒体。没有网络的这些言论,政府的媒体总是被压制的。它就不能够反映网民的思想观点和对发生重大事情的看法。现在呢,互联网已经对媒体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

(王怡继续)03年的李思怡案件就是这个情况。《成都商报》的一个女记者叫李亚玲,她做了就是那个三岁的被饿死在家里面的小女孩李思怡的报道。这个报道后来不能出来,她就拿到网上去公开,在网上引起很大反响。网上这个反响最后又回馈到媒体上,大量的媒体就跟着报道了。像这样的例子还非常的多。

平面媒体在报道尺度上追赶网络,导致出现一批大胆敢言的报纸和前所未有的新闻报道尺度的开放。传统新闻媒体应对网络的挑战,又反过来推动网络媒体的发展。许多重大而敏感的社会新闻在两者的积极互动中,挖掘报道得更加深入、传播得更加广泛。前香港记者协会主席麦燕庭说:

(麦燕庭)它一定会对传统媒体有一个推动的作用。传统媒体的报道也会反过来刺激互联网的相关讨论以及整个互联网的发展。

中国传统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对互联网的亲近感,恐怕还因为网络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媒体说真话的安全,扩大了它们的报道空间。前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旅美学者陈奎德说:

(陈奎德)媒体和网络之间的互动对媒体安全上也是个保护。本来如果网络上从来没有出现过、或者根本没有网络,媒体突然一下就发表一个孙志刚案,或者发表一个言论批评得很尖锐的一些案子,恐怕这个媒体的负责人都要受到处罚,甚至于根本就发表不出来。现在的情况是,网络上已经发表了,众所周知、街谈巷议都在谈了,然后媒体再发表你还惩罚它就完全说不过去了。媒体就是转载网络的言论,它就不成为第一“犯法”了。网络对媒体扩展它发表的空间和领域也有一个保护的作用。

深圳的独立异见人士赵达功也认为,互联网和传统媒体的互动对中国新闻开放和公民知情,有着重大意义:

(赵达功)网络和媒体真的是互动的。譬如说孙志刚的案子,他原来是从来不会披露的。(这个案子)在网络上引起公愤,媒体呢也揭露了一下。就是说,网络的言论在影响着政府的媒体。没有网络的这些言论,政府的媒体总是被压制的。它就不能够反映网民的思想观点和对发生重大事情的看法。现在呢,互联网已经对媒体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

除了报道尺度的松动,与网络互动的另一个结果就是各家传统媒体都纷纷开设了自己的网站。就连官方媒体也不再抗拒互联网,为了保持在新闻领域的主导地位转而积极利用网络技术,开设自己的网站。赵达功说:

(赵达功继续)《人民网》就是《人民日报》的网、《新华网》…这些官方正统的媒体它也有论坛,网友会贴上一些发生的重大事情。它虽然有检查制度,但是回避不了很多事情。它也受影响。

传统媒体开设网站,第一可以克服版面的不足,增加报道的信息量;第二,传统媒体网站的言论尺度比这些媒体本身更为松动。华中科技大学新闻系主任赵振宇教授认为,不能说传统媒体网站仅仅是这些媒体自身的延伸:

(赵振宇)不能够说完全是一个延伸,它是另外一种层面的开拓。因为我们传统媒体的稿件的发稿都是通过编辑部的编辑给你处理了才能够见报。那么网络媒体,现在可以说基本上都是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当然用一个笔名了,用一个乱七八糟的名字。那么就可以比较真实地那个。。。从管理层来说,他也想真实地了解民意。那么从网络媒体上和传统媒体上这两个结合起来,从领导的科学决策来说,对他们是有好处的。

网络和传媒不仅互动而且互补。两者各有优势,不能相互取代。前香港记者协会主席麦燕庭说,中国互联网发展虽快,但是它的覆盖率还不高,并且向沿海发达地区和中高收入人群严重倾斜,还不能像广播电视和报纸一样深入更多的人群:

(麦燕庭)尤其是在内地,虽然互联网的作用是大,但是呢也必须要承认它在内地有很大的落差。内地现在互联网普及率大概是10%,大部分集中在东岸,包括一些大城市。如果光是靠互联网,发挥的作用还是有限的,必须要跟传统的媒体相结合,因为传统媒体现在还是覆盖率很大。

互联网虽然不是万能,但正是由于它与传统媒体的互补和互动,中国的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中的信息量日益增加、报道禁忌节节败退,公民的知情权每天都得到扩大和充实。

添加评论

您可以通过填写以下表单发表评论,使用纯文本格式。 评论将被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