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亞之變,逆轉世界格局?(陳破空)


2014.03.04
m0303-grp.jpg 2014年3月1日,俄羅斯出兵克里米亞佔據首府及國際機場。(法新社圖片)

2月底,烏克蘭人民剛剛贏得新一波民主勝利,俄羅斯卻悍然出兵,佔領了烏克蘭的克里米亞。這一突如其來的軍事入侵,猶如當年納粹德國的“閃電戰”。

普京的企圖,輕微地說,是爲了挽回面子,在烏克蘭的紛爭中,隨着親俄的前總統亞努科維奇被趕下臺,莫斯科顏面盡失。實際上,普京的目標,是趁機讓克里米亞獨立,脫離烏克蘭,削弱烏克蘭,就像2008年,普京對格魯吉亞所做的那樣,莫斯科出兵,讓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從格魯吉亞獨立出來,肢解格魯吉亞。

克里米亞固然有權獨立,但不應該是在俄羅斯的威逼下。正是在俄國大兵的刺刀下,克里米亞議會作出決議:將於5月25日(或更早)舉行全民公投,決定克里米亞留在或脫離烏克蘭,獨立,或併入俄羅斯。普京的最終圖謀,極可能是,讓克里米亞併入俄羅斯版圖,他可以找出一個理由:在前蘇聯的版圖上,1954年之前,克里米亞屬於俄羅斯。

對烏克蘭來說,這是一個最艱難的歷史時刻,俄烏軍力對比懸殊,陸軍人數五比一,戰車四比一,戰機十比一,軍艦十五比一。 早在1992年,烏克蘭就宣佈自己成爲一個無核、中立和不結盟的國家,實行大裁軍,讓俄羅斯和美國幫助它銷燬了其境內的核武器,並把自己僅有的一艘航空母艦賣給了中國。幾乎自我解除了武裝的烏克蘭,如今,無法抵擋俄羅斯的鐵蹄入侵。

普京佔領克里米亞的藉口是:保護克里米亞的俄羅斯僑民,或者,遭推翻的烏克蘭前總統提出來這種保護的請求,俄羅斯裔佔該地區人口58%,具有潛在的獨立傾向。普京的這個藉口,與當年希特勒的藉口如出一轍,針對捷克斯洛伐克的蘇臺德地區,那裏的德意志人佔50%以上,他們展開了脫離捷克的自主運動,與希特勒裏應外合。1938年,奉行綏靖政策的英法等國,以一紙“慕尼黑條約”,同意德國吞併蘇臺德地區,以爲希特勒的胃口到此爲止,歐洲將贏得和平。結果,次年,希特勒揮兵,佔領捷克全境。

當年的教訓,尤其值得今天的歐洲汲取。普京居然否認俄軍佔領了克里米亞,謊稱,那些軍人,是克里米亞的“地方自衛武裝”。這種當衆撒謊的本領,也正是當年希特勒的擅長。

普京的胃口究竟有多大?事實上,不僅僅在克里米亞,數千俄羅斯人跨境到烏克蘭東部,在頓涅茨克、哈爾科夫、敖德薩等地到處尋釁肇事,挑起當地衝突後就拔腳溜走,製造當地俄羅斯裔人反對烏克蘭的假象。佔領當地議會和政府的俄羅斯人,個個咬牙切齒,表情兇惡。俄烏兄弟鄰邦,竟結下如此“深仇大恨”?

普京的帝國迷夢,是想重組前蘇聯,即便不能如願,也要在一定程度上,重振俄羅斯帝國,將阿布哈茲、南奧塞梯、克里米亞等地區納入俄國勢力範圍,就是這位自詡“新沙皇”的前克格勃上校的精心之作。

在過去三個月的烏克蘭危機中,歐盟本來是主角,如今卻顯得有些不知所措。美國原本讓歐盟主導解決烏克蘭危機,如今卻被迫與俄國直接對壘。一上任就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奧巴馬總統,極不情願捲入戰爭,其任內的主題,就是撤軍、撤軍、再撤軍。如今卻面臨任內最大挑戰:如何遏制俄羅斯的侵略野心?彷如造物主作弄,一個歷史上最不想打仗的美國總統,卻註定要承擔最大的戰爭風險。

全面佔領克里米亞之後,俄羅斯又炫耀性地試射了一枚洲際彈道導彈,狂妄的舉動,暗示了深不可測的野心。文明世界絕不可掉以輕心。

筆者認爲,美國和歐盟退無可退,經濟制裁和外交懲罰,固然是最先需要採取的手段,然而,面對普京的強權、野蠻和謊言,這遠遠不夠。北約必須出兵,以美國爲首,應立即在烏克蘭佈署快速反應部隊,與侵入克里米亞的俄軍形成對峙。即便談判,也要在軍事對峙中談判,纔有可能迫使莫斯科退卻;如果俄國不撤軍,北約就不能撤軍,如此,就相當於將北約東擴到俄國前沿,前鋒直達俄國邊境;如果普京需要戰爭,北約必果斷與之決一雌雄,力挫其銳氣和野心。

世界擔心核大戰,由擔心而懼怕,但懼怕的,未必僅僅是文明世界,俄羅斯未必不懼怕。對立雙方,儘管都是核大國,但任何一方,都不敢輕啓核戰爭,玉石俱焚,讓人類毀滅。

論常規戰,今日俄羅斯,絕非美國和歐洲的對手,無論在兵員、武器質量、後勤保障和國際資源上。北約完全可以在烏克蘭佈署兩倍於俄軍的陸、海、空軍力,以刀劍對刀劍,以槍炮對槍炮。

面積2.6萬平方公里、人口250萬的克里米亞半島,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160年前的那場克里米亞戰爭(1853-1856);歐洲聯軍對陣俄羅斯軍隊,其結果,俄軍大敗,俄國勢力退出克里米亞。要讓莫斯科記住教訓,這一幕歷史,或須重演。

烏克蘭,準確地說,克里米亞,再次成爲世界的焦點。今日克里米亞之變,可能完全逆轉世界格局:可能重回東西方冷戰;可能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可能改變美國重返亞洲的戰略。

如果美國重返歐洲,再次把目標鎖定莫斯科,則可能再次放過北京。這是北京求之不得的。中共方面,對烏克蘭危機,表面上態度曖昧,但通過其宣傳喉舌,卻已流露出它按捺不住的欣喜若狂。其代表作,是《環球時報》的社評和文章,或讚賞普京強悍,或嘲諷西方不敢出兵,或對烏克蘭危局幸災樂禍,並愈加癡迷所謂“硬實力”。

俄羅斯外長聲稱:北京與莫斯科的立場一致。果真如此?對莫斯科軍事入侵的支持,實際上是北京自打耳光,因爲,北京的一貫立場是:“反對干涉內政”,俄羅斯明目張膽地干涉烏克蘭內政,而且是赤裸裸的武裝干涉。北京也曾無數次地宣稱:反對境內的民族獨立,視之爲“民族分裂”,竭盡咒罵。如果北京有意支持克里米亞獨立,這等雙重標準,將使它無法在臺灣、西藏、新疆和香港議題上自圓其說。

目光短淺的中南海領導人,或許也無法注意到一個地緣政治的變局:一旦俄國重新控制克里米亞,壟斷黑海,扼住地中海的咽喉,這個橫跨歐亞的巨大帝國,在戰略環境上,也將構成對中國的大弧形包圍。一旦俄中反目(如歷史上的無數次),中國將難以翻身。                                              

(文章只代表特約評論員個人的立場和觀點)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