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游击战正烽火燎天,美国也通过《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向北京施压。但北京罔顾国际舆论指责,铁了心要在香港推行“二次回归”。中共第一喉舌《人民日报》于10月20日发表评论《美化黄之锋 香港教育的病该治》,批评香港的教育体系存在严重“问题”。此时此刻,不要小觑这篇《人民日报》评论,这是北京在释放信号:香港“二次回归”计划中的要点——改造香港的教育体系行将启动。
所谓“香港教育问题”恰是大陆教育之癌
《人民日报》评论的切入点是香港一所中学的教材将黄之锋列入“中华传统美德格言及名人系列”,然后从黄之锋是“港独分子”这一点开始发挥,认为香港教育的问题一是泛政治化,教师都把课堂当成了撒播政治观点的“土地”,比如通识教育教材刻意放大香港与内地矛盾,鼓动学生通过“非制度化途径”表达诉求,让学生逐渐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二是批评香港教育脱离了本国的文明母体,比如,国民教育的推广在香港困难重重,中国历史从必修课变成了选修课,中国语文课几乎快变成“中国语言课”。
熟悉中国教育的人当然都知道,中国教育是独断性的党化教育、从小学开始就向本国青少年强行灌输中共意识形态,让青少年丧失独立思考能力的不是香港教育,而是中国大陆的教育目的。中学历史教科书更是充斥严重阉割的历史,尤其是近代以来的历史更是与历史真实相去甚远。说到“脱离本国的文明母体”,没有任何政权比中共走得更远,“打碎旧世界”,否定中国传统文明的道统、法统、政统,是中共建政之本,目前在世界广撒金钱的孔子学院只不过是从根本上否定孔子思想的红色渗透基站。香港拒绝这样的通识教育教材,是香港人保护自己下一代的明智兼勇敢之举。
香港人与北京之间反洗脑的持久战
香港人一直在反抗中共的洗脑教育,过程很艰难。香港中学教科书中关于六四事件的描述,就是一场持久战。1989年六四事件深刻地影响中国政治走向,但在香港的中学历史科教科书当中,却只有短短一、二百字粗略交待,香港教育界人士批评说,教科书对这段令国民痛惜的史实,不应该采取回避态度。中共对此的回答是:2018年,香港教育局颁布的修订教学大纲中,未将“六四事件”列入课纲,面对质疑,香港教育局局长杨润雄答称,课纲内容不影响教科书及具体教师选择是否在课堂提及此类事件——这就是《人民日报》评论批评的一些香港教师将课堂当作撒播政治观点的土地之由来。
北京更是从未放松对香港教育系统的改造。2012年,北京还假手香港政府推出国民教育计划,向全港各中小学派发一本《中国模式-国情专题教学手册》,赞美中国国情,出版者是政府资助成立的国民教育服务中心,编者是香港浸会大学当代中国研究所。这两个机构的负责人都是亲北京的全国人大代表。这本教学手册居然称中国政府用人唯贤,是一个“进步、无私和团结的执政集团”,并把美国的民主制度描述为一个政党争斗、民生遭殃的制度。这本教学手册发行之后遭遇各方质疑,但因港府掌握香港教育体制的财权,学校的生存多靠政府资助,大多数校长没有胆量拒绝政府指令,在选择教材或参考课本的时候,都会选择政府推荐的教材。2014年占中运动之后,这种改造着重于消解香港的本土意识,香港教育局于2018年公布了初中中国历史修订课程大纲,香港史不再列为独立课题,而是融入不同的中国历史课题,意在培养当地学生认同“一国”的国家观念。
香港政府除了资助出版赞美中国国情的教科书之外,每年还拨出数千万元经费资助香港的中小学生北上参加国情研习交流团活动。
二次回归计划三要点:教育列位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