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朱兆基:中国发射了航天飞机了吗? 不可能!


2020.09.08
1 2020年9月4日中国举行航天发射。(Public Domain)

关于9月4日的航天发射,中国发布的信息少得可怕。对外界来说,“可重复使用实验性航天器”既显得“高端大气上档次”,又不知所云,尽显神秘。又因为极端的保密,外界立刻有人联想起美国空军的X-37B航天飞机项目,因为近些年只有后者同样地严格保密,神秘莫测。于是,猜测的结论就是中国即将拥有军用航天飞机?

我们无法知道,引发这种胡乱猜测是不是中国有关部门在发布信息时惜字如金的“初心”,但至少从客观上产生了这样的效果,而且对中国非常有利,可以说中国长期以来非常享受这种效果。不管自己是否真地很强,但通过故作神秘,有意无意地使外界,也使主要对手以为中国真地很强,起码不敢掉以轻心,只能“宁可信其有”地加以应对,这是中国自古以来颇为崇尚的核心谋略之一。

连本国航天设计局都不知道本国搞了航天器

不过,这个谋略的最大弱点在于,中国如何敢肯定美国就对中国实力一无所知,只能瞎猜呢?要达到这个效果,前提是苏联式的变态保密,保密到连本国某些航天设计局都不知道本国已经搞了什么航天器,以致会向中央提交重复的项目申请。中国显然做不到,因为公众已无法象苏联或中国前三十年那样,一听到喉舌发布的国家重大成就“号外”和“喜报”,就只知道象猴子一样上街欢呼,他们需要更完整的信息才能达到宣传效果。

这次,中国是发射了军用航天飞机吗?不可能。

中国并非不羡慕航天飞机,还较早试探过它的初步论证,但结论是成本和难度很大,风险太高。这跟军用还是民用关系不大,纯军用还只会更贵。这也为美国后来的发展历程所证明。

即使是1992年从载人飞船起步,中国也大量“借鉴”了俄罗斯“联盟”号为主的他国设计,航天服等系统甚至是直接引进。最终的“神舟”号飞船说是“联盟”号的改进型也不为过,而且最幸运的还是它问世的时机。先是美国因放弃航天飞机而开始载人航天大转向,一时青黄不接,随后俄罗斯航天囊中羞涩,飞船后继乏人。欧洲、日本、印度都开始涉足的只是货运飞船。在载人航天领域,中国一时风头正劲。再加上独立发展了货运飞船、小型空间试验室、小型空间站,中国成了世界唯一一个独自包办了近地轨道长期驻留和天地往返能力的大国。

中国在航天科技领域毫无创新可言

然而,中国面临的局面有些尴尬。尽管多国合作的国际空间站步履蹒跚,几成鸡肋,完成调整的美国仍迅速引领人类航天的重点从近地轨道转向地月空间和更远的火星。在探月、探火以及行星探测和太空望远镜等几乎所有领域,中国都有所染指,但由于战线太长,效率太低,又难以效仿到商业航天带来的经济回报,中国在各航天领域都只能在较为有限的规模上重点解决“跑马圈地”的问题,以免陷入苏联那种不计代价的航天竞赛的陷阱,也因此完全谈不上创新。而在航天领域,没有创新,也就难有太大贡献和太高地位。只是因为这一领域还没有完全军事性对抗化,中国才得以享受大量“你有我也有”的满足感。

现在,美国在所有这些领域的重新发力,不光得益于国内商业航天蓬勃发展带来的巨大活力和效率,也能与多个第二梯队国家合作。唯有中国,被迫孤零零地凭借落伍的苏联式举国体制,在几乎所有领域,与几乎所有国家展开追赶和竞赛。加上虚荣心作祟,已越来越难以贯彻所有追赶者务必注意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吃力的趋势也就必然会逐渐显现。

当前,美国已经完成的“猎户座”和“龙”两种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均比“神舟”先进得多,中国能迅速推进比“神舟”更先进的新一代飞船,弥补新差距,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量力而行,至少还能继续领先于俄罗斯、欧洲、日本和印度等对手。如果此时又倾心于航天飞机,恐怕难免有好高骛远,邯郸学步之虞。

中俄在航天科技联手谈何容易

有趣的是,为中国提供了“神舟”之助的俄罗斯,其新型飞船主要由于经费困难而长期难产,中俄两个恨不得同床共枕的战略伙伴却在这方面一直没有联手。中国几年前的火星探测器被俄罗斯火箭炸掉后,又有了自己的火箭发射成功。这些,都令中国既暗自得意,又不得不顾及普京的面子,不便宣扬。

由于中国故作神秘的虚张声势效应,外界也一直对中国“见首不见尾”的“神龙”航天飞机不敢小视。但是,即使中国这次真的试验的是“神龙”一类的项目,也仍然更可能是初步探索,而不大可能是集中精力全面突破。实际上,只要是自己从无经验,也缺少现成“借鉴”,而从美国经验看也有难度的领域,中国的习惯基本上从来是小步尾随,而绝不肯承担在未知领域率先试错的巨大成本和风险。

即使中国敢于尝试航天飞机,离性能和成本均说得过去的军用价值也差得太远。其实,X-37B的本质也只是美国借助航天飞机技术固有的军民两用性,以小规模投资保持对相关技术军用潜力的持续探索,远非重点,也并不求短期见效,更没有军用型号背景。之所以也故做神秘,也不排除分散追赶者注意力的意图。而且,X-37B的保密仍然只针对具体技术细节和任务,在中国任何军用航天项目的保密面前,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即使在可重复使用技术本身,中国虽然立即对可重复使用的一级火箭和飞船都有追随,也立刻会面临挑战。长期以来,中国之所以能在航天技术而非航空技术上有成就得多,就与前者以一次性使用为基本特征,而后者必须多次低成本可靠使用大有关系。在可重复使用技术上一枝独秀,另辟蹊径的SpaceX公司的活力和体制,中国更是根本缺乏土壤。

中国财政拮据 难跟美国进行航天竞赛

这次的神秘也不会太持久,这个航天器必然要返回,届时它到底是飞船还是航天飞机,从返回方式就一目了然,这是不易隐瞒的。不管是哪一种,中国在多个方向拼命追赶的压力还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在当前中国政府财力吃紧的局面下,与世界最强国及其广泛盟友展开耗资巨大的航天竞赛,不管它在彰显制度优势和提供民族虚荣心的价值之外,还能有多少经济和军事收益,苏联教训的阴影都将如影随形。

当然,在中美对抗急剧升温的背景下,作为中国长期悄然苦心经营,差距相对不算太大的极少数领域,太空战很可能对中国高层别有魅力。哪怕美国已远赴月球和火星,中国在近地轨道从飞船到空间站的布局,如果继续强化军事潜力,重点针对打击美国应用卫星,也还真是一个对抗美国的可乘之机。如同不惜耗费巨额民脂民膏,以天文数字的援助和减免债务讨好第三世界,维系表面大国地位一样,任何苏联式的强国和抗美路径,可能对中共都会有毒品一样的吸引力。

(文章只代表特约评论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

添加评论

您可以通过填写以下表单发表评论,使用纯文本格式。 评论将被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