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留学浪潮冲击中国


2001.08.30 00:00 ET

MC: 越来越多富裕起来的中国家庭设法把孩子送往国外求学,从而掀起新一波出国留学浪潮。请听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VOICE:据海外媒体报道,中国曾经在二十年前和89年六四天安门事件后,先后出现两次出国留学浪潮。最近这波新的留学浪潮,带有低龄化的倾向。报道说,在经济全球化的压力之下,在中国有越来越多的家庭自费送孩子出国留学,以期增加他们在未来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美国普林斯顿中国学社学者陈奎德表示,出现新的留学浪潮应该说是个好现象: ACT: 陈奎德说,中国的确存在人才外流问题,但是从长远来看,国家对于人才外流问题不必过虑: ACT: 哈佛大学教授薛龙在接受采访时,谈到了韩国出现的类似现象。他说,多年来,许多韩国家庭把十三岁至十五岁上下的孩子、 特别是男孩子,送到美国来读初中、高中。这些韩国小留学生很快就能学会讲流利的英文,了解并熟悉美国的教育;这样,他们高中毕业时上好大学的机会就大多了。这位教授接着说, ACT: “现在我们看到中国出现了同样的趋势。中国的家长们为了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早早地将孩子送出来读书,这是一个明智的决定。中国的家长会发现,许多美国学校都具备接纳这些孩子的优良条件。” 但是这位教授也承认,小留学生对美国生活的适应过程往往存在不少问题: ACT: “年龄过小是个问题。小留学生刚来美国时困难极了。这些孩子在来到这里举目无亲的学校之前,从来没有离开父母单独生活过。我所知道的那些韩国孩子遇到的问题就不少。为了应付生冷的环境,这些孩子彼此结成团伙,只讲朝鲜话,不讲英文,也不在美国土生土长的孩子中交朋友,有的还学会吸烟、喝酒、搞恶作剧;这些学生要到十八、九岁,才开始成熟起来,才在生活中找到平衡。” 这位教授表示,他希望中国的年轻人既要热心向西方学习,也要珍惜祖国的文化传统。他说, ACT: “我经常跟在哈佛读书的年轻的中国朋友们聊天。我发现他们许多人不会写毛笔字,不认识繁体字。在中国国内的学生恐怕也正在失去中国文化传统中的许多东西。日本就不是这样,日本的孩子必须上书法课、参加书法比赛。我想,将来领导中国的人,应当是了解国际社会、习惯于全方位思维、具有多维文化理念的专业人才。当然我希望将来领导美国的也是这样一批人才。” 普林斯顿中国学社学者陈奎德表示,目前理工人才在中国大有可为,但是将来中国一旦实现了法治化、民主化, 就将需要更多的法律、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人才,因此留学生选修的专业应当广泛一些。 这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添加评论

您可以通过填写以下表单发表评论,使用纯文本格式。 评论将被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