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國殤之柱"創作者高志活:中國要拿走香港的靈魂

2021.10.12 13:46 ET
專訪"國殤之柱"創作者高志活:中國要拿走香港的靈魂 高志活最後一次親眼看到港大校園的“國殤之柱”,是在2013年,當時他赴港親自統籌雕像的維修工作。
(高志活提供)

屹立香港大學校園近四分一世紀的“國殤之柱”(Pillar of Shame),一直是港人紀念六四的重要象徵之一。然而隨着北京禁辦香港六四燭光晚會、清算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支聯會)成員,香港大學上週更向支聯會發信,要求在週三(13日)下午5時前移走“國殤之柱”。創作“國殤之柱”的丹麥雕塑家高志活(Jens Galschiøt)接受本臺專訪,對校方此舉既驚且怒,形容北京拆走“國殤之柱”,意味着香港從此不能再自由討論及紀念六四,如同拿走香港的靈魂。



作爲香港“國殤之柱” 的創作者,丹麥雕塑家高志活(Jens Galschiøt)卻是從傳媒得知作品將被移走的消息。香港大學上週四(7日)委託孖士打律師行(Mayer Brown)向香港支聯會發信,要求在本週三(13日)下午5時前移走“國殤之柱”,否則將被視爲放棄,由校方決定如何處理,卻從未正式知會高志活。


高約7米的“國殤之柱”豎立在香港大學校園,由丹麥雕塑家高志活爲紀念“六四屠殺”死難者而製作的雕像。(路透社)
高約7米的“國殤之柱”豎立在香港大學校園,由丹麥雕塑家高志活爲紀念“六四屠殺”死難者而製作的雕像。(路透社)

爭分奪秒的越洋“搶救”

受訪當下,距離香港大學設定的期限,只剩不到一天。高志活正忙於回應來自全球各地的查詢,並盡力越洋“搶救”心血結晶。他已委託香港律師向港大的法律代表發信,尋求解決方案。他重申自己是“國殤之柱”的擁有者,向支聯會借出作品,並根據協議在香港大學永久展出。他批評校方乘人之危。

高志活說:“我認爲香港大學和孖士打律師行設定如此短的期限,是想借故破壞’國殤之柱’。正常而言期限不會那麼短,根本不可能來得及處理。而何俊仁、李卓人等人都在獄中。香港大學和孖士打律師行的行爲真的非常粗暴。”

“要拆,我也想自己拆”

高志活目前最擔心的,是校方會在期限屆滿後迅速粗暴拆除“國殤之柱”。他表示“國殤之柱”是極珍貴的藝術品,經歷二十多年風霜後,已變得相當脆弱,若非由處理藝術品的專家移除,極可能造成無法修補的損毀。他目前最希望爭取時間親身赴港,或委託專人處理移除事宜。


高志活2013年赴港親自統籌雕像的維修工作,與香港支聯會成員李卓人合影,然而李卓人等支聯會核心人物,目前都已陷獄。 (高志活提供)
高志活2013年赴港親自統籌雕像的維修工作,與香港支聯會成員李卓人合影,然而李卓人等支聯會核心人物,目前都已陷獄。 (高志活提供)

他呼籲若港大真的拆毀“國殤之柱”,所有港人都到港大收集碎片,供日後重新創作。

高約7米的香港“國殤之柱”,刻有多個身軀扭曲、面容痛苦的人像,象徵六四血腥鎮壓中的死傷者,基座正面以紅字刻上“六四屠殺”和“老人豈能夠殺光年輕人”,背面亦有同樣英文語句。

見證香港主權移交的“國殤之柱”

高志活當年花了3年時間,連同3位雕刻助理,合力創作“國殤之柱”,警醒港人毋忘六四。他表示若要重塑新的雕像,估計至少需要120萬歐元,明言若校方對雕塑造成損毀,將向其追討賠償。然而“國殤之柱”的重要歷史價值,卻無法以金錢衡量。


高志活當年花了3年時間,連同3位雕刻助理,合力創作“國殤之柱”,警醒港人毋忘六四。他表示若要重塑新的雕像,估計至少需要120萬歐元。 (高志活提供)
高志活當年花了3年時間,連同3位雕刻助理,合力創作“國殤之柱”,警醒港人毋忘六四。他表示若要重塑新的雕像,估計至少需要120萬歐元。 (高志活提供)

高志活說:“這個雕塑對香港很重要,它是六四的標記,也代表着香港(在1997年後)雖成了中國一部分,但港人仍有權利記住自己的故事、有權向紀念碑獻花,悼念1989年死去的人。”

“國殤之柱”在1997年運到香港,正值香港主權移交前夕,到港後先放置在香港維多利亞公園。香港支聯會曾向當時的市政局申請永久場地不果,於是在6月4日晚把“國殤之柱”從維園運往香港大學擺放,期間一度遭港大校方及警方阻撓。

之後的一年,“國殤之柱”巡迴香港七所大專院校擺放展覽,至翌年港大學生會全民投票,正式通過在港大校園永久擺放“國殤之柱”。之後的20多年間,每年5月初,香港支聯會都會在香港大學洗刷 “國殤之柱” ,成爲港人每年悼念六四的重要活動之一。

承諾非永恆

高志活曾擔心香港主權移交後,北京如何處理“國殤之柱”。而成功在港豎立“國殤之柱”後,高志活一度相信北京的對港承諾。不過承諾並非永恆,近年在香港發生的一切,讓他感到陌生。

高志活說:“我也不知道,香港完全變了樣。在歐洲看着香港的情況很傷心,中國向港人承諾的所有權利都被拿走了,以前說是一國兩制,現在是向一國一制的方向走,要把中國所有不好的東西搬到香港來,打壓言論自由,連象徵自由的雕像都不讓豎立。”

去年初,他創作新版“國殤之柱”,在丹麥國會前豎立,上有戴着頭盔、眼罩、防毒面具的香港抗爭者元素,聲援香港的反送中運動。


高志活去年初創作新版“國殤之柱”,在丹麥國會前豎立,上有戴着頭盔、眼罩、防毒面具的香港抗爭者元素,聲援香港的反送中運動。 (高志活提供)
高志活去年初創作新版“國殤之柱”,在丹麥國會前豎立,上有戴着頭盔、眼罩、防毒面具的香港抗爭者元素,聲援香港的反送中運動。 (高志活提供)

“國殤之柱”若倒下 香港的靈魂也被拿走

高志活曾在2008和2009年兩度被港府拒絕入境,而最後一次親眼看到港大校園的“國殤之柱”,是在2013年,當時他赴港親自統籌雕像的維修工作。不少香港學生,跟他分享“國殤之柱”留給他們的集體回憶。

高志活說:“很多香港學生告訴我們,當我們豎立雕像時,他們還是小孩。父母帶他們到雕像前獻花,告訴他們當年在中國發生什麼事,這是組成香港的故事。我想這是爲何中國要拿走它。因爲'國殤之柱'是香港政治思考的標誌,代表香港是一個仍可記住這些故事、仍可公開自由地討論這件事的地方。我想當'國殤之柱'被拆下,象徵中國要奪走香港,甚至要拿走香港的靈魂。”

高志活強調,香港是展出“國殤之柱”的最佳地方,如果可以,他希望“國殤之柱”能永遠留在香港。然而在當下的香港,“任何事都可能發生”,因此他希望把“國殤之柱”送離香港,“可能去美國、丹麥,或者有可能的話,在臺灣展出”。他表示國際社會高度關注事件,且對中方做法感到非常憤怒。

他已聯絡多名丹麥國會議員,呼籲丹麥外長庫服特(Jeppe Kofod)跟進事件,並聯絡中國大使館,要求確保“國殤之柱”被安全移除、送離香港。

“老人豈能夠殺光年輕人”

回望過去,高志活曾對中國抱有希望,期望中國變得更民主,可以公開討論天安門事件,但事實卻是走回頭路。他以“國殤之柱”上的一句“老人豈能夠殺光年輕人”(The old cannot kill the young forever)寄語年輕人。
“我67歲了,我們這一代老人沒有做得很好,但我希望年輕人可以擁有一個更公平的世界。”


自由亞洲電臺記者呂熙倫敦報導   責編:申鏵       網編:瑞哲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