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港人組織促請英國接收烏克蘭難民 港人爲何感同身受?

2022.03.11 16:04 ET
在英港人組織促請英國接收烏克蘭難民   港人爲何感同身受? 港人組織“The Campaign for Hong Kong”創辦人朱牧民(Samuel Chu)在一個網絡研討會上表示,香港人和烏克蘭人的遭遇有很多共通點。
視頻截圖

俄烏炮火持續,數以百萬計的烏克蘭難民流離失所,這也引起了因遭受政治壓迫而流散海外各地的香港人的關注。近日,多達十一個在英港人組織聯合向英國內政大臣發信,呼籲英國政府向烏克蘭難民提供免簽證待遇,像早前接收香港人一樣,爲烏克蘭難民提供避風港。烏克蘭人的遭遇,如何讓港人感同身受?



俄羅斯繼續入侵烏克蘭,英國政府亦進一步擴大對俄羅斯的制裁。英國外交部週五(11日)宣佈,制裁386名俄羅斯下議院議員,指他們今年二月投票,承認烏克蘭東部分離主義者控制地區盧甘斯克(Lugansk)及頓涅茨克(Donetsk)爲獨立國家,並以此作爲俄國入侵烏克蘭的藉口。他們將被禁止入境英國、禁止取回在英國的資產,以及被禁止在英國做生意。

英國最新制裁令(英國政府官網截圖)
英國最新制裁令(英國政府官網截圖)

在英港人冀英國政府對烏克蘭難民一視同仁

而作爲同樣被強權壓迫的一羣人,在英港人同樣關注烏克蘭的情況。11個在英港人組織日前聯合向英國內政大臣帕特爾(Priti Patel)致函,呼籲英國政府向在英國避難的烏克蘭難民提供免簽證待遇,容許他們在英國居留至少三年,讓他們可以在英國工作及獲得公共財政援助。

參與聯署的組織包括“The Campaign for Hong Kong”英國港僑協會Hongkongers in Britain, HKB)和香港協會Hong Kong Umbrella Community, HKUC)等。

聲明提到,英國30年前爲逃離巴爾幹地區種族滅絕的難民提供避難所,最近又開放BNO(英國國民海外護照)簽證計劃,爲數十萬港人打開大門,逃離政治壓迫。聲明說,作爲《布達佩斯安全保障備忘錄》的共同簽署國,英國必須緊歐盟、加拿大等國家的做法,爲烏克蘭人提供安全通道。

聲明說:在英港人切身體會到救生艇政策,對於面對暴行、鎮壓和衝突的人民的重要性。 我們敦促英國政府堅持其悠久傳統,幫助逃離戰火和壓迫的人。

港人聯署信截圖(hkcampaign.org)
港人聯署信截圖(hkcampaign.org)

聯合國難民署估計,因戰爭逃離烏克蘭的難民達到250萬人。英國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雖然表示願意接收烏克蘭難民,但初期只容許有家人在英國的烏克蘭難民到英國。相關政策在國內輿論壓力下逐步放寬,英國政府也提出新方案,計劃讓英國公民、慈善團體和企業爲烏克蘭難民提供擔保,讓他們可以進入英國。英國內政大臣帕特爾亦承諾,會簡化烏克蘭難民進入英國的程序。

參與聯署的在英港人組織英國港僑協會創辦人鄭文傑認爲,這顯示在英港人的聲音發揮了一定作用。

鄭文傑說:很多英國媒體報道都提到,英國當初願意接收香港人,未來5年可能有3050萬香港人來英國。我們都知道,這種救生艇政策對我們是很重要,將心比心,我們希望英國政府以同樣態度處理烏克蘭事件。我們發了這個聯合聲明後,內政大臣宣佈會簡化程序讓烏克蘭人來英國,這是好的進展。我也希望讓外界知道,我們在英港人也在當中略盡了綿力。

海外港人以不同方式聲援烏克蘭

而除了聯合向英國政府發聲,在英國的聲援烏克蘭集會上,也不乏香港人的身影。他們和在英烏克蘭人站在一起,向普京說不。有香港傳道人到烏克蘭做人道支援工作,更有香港記者走進烏克蘭前線,以戰地記者身份告訴世界烏克蘭人正經歷的劫難。

在英國的聲援烏克蘭集會上,不乏香港人的身影。他們和在英烏克蘭人站在一起,向普京說不。(臉書專頁“英倫港產大叔日常 England HK Uncle”圖)
在英國的聲援烏克蘭集會上,不乏香港人的身影。他們和在英烏克蘭人站在一起,向普京說不。(臉書專頁“英倫港產大叔日常 England HK Uncle”圖)

同樣被背棄承諾的一羣人

對於香港人而言,俄烏戰爭有何啓示?發起上述聯署的港人組織“The Campaign for Hong Kong”創辦人朱牧民(Samuel Chu),一直在美國進行遊說工作,促使美國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他在一個網絡研討會上表示,香港人和烏克蘭人的遭遇有很多共通點:中國背棄《中英聯合聲明》,使港人的權利被剝奪;俄羅斯則破壞《布達佩斯安全保障備忘錄》,入侵烏克蘭。

他留意到,烏克蘭公民團體現在做的工作,比如爭取外國制裁等,正像香港人過去兩年所做的一樣。這更讓香港人明白,在強權壓迫下,必須連結所有被壓迫的人民一同抗爭。而只要中國和俄羅斯的民主化進程沒有進展,香港和烏克蘭也不會有自由和公義。

朱牧民說:反抗極權的人必須連結起來,這是爲何香港的情況如此突出,因爲我們一直強調這不單是香港人的戰鬥,而是一個更大的抵抗極權擴張的行動。我認爲,烏克蘭是又一標誌性事件,揭露當中的角力。

香港大學法律學院前教授戴大爲(Michael Cutis Davis)表示,香港過往一直是法治城市,香港人眼中的公義就是和法治掛勾,社會有權力制衡,使當權者不能爲所欲爲。(視頻截圖)
香港大學法律學院前教授戴大爲(Michael Cutis Davis)表示,香港過往一直是法治城市,香港人眼中的公義就是和法治掛勾,社會有權力制衡,使當權者不能爲所欲爲。(視頻截圖)

公義何處尋?

前香港大學法律學院教授戴大爲(Michael Cutis Davis)表示,香港過往一直是法治城市,香港人眼中的公義就是和法治掛勾,社會有權力制衡,使當權者不能爲所欲爲。然而當下香港人和烏克蘭人一樣面對不公義,烏克蘭人正試圖訴諸國際刑事法庭,調查普京對烏克蘭平民的戰爭罪。戴大爲認爲,這雖然實際效用成疑,過程亦非常漫長,不過國際社會的輿論和壓力仍然非常重要。

戴大爲說:執行國際人權法很大程度上仰賴公開宣傳,當我在教人權法第一課時,我就強調執法的種種困難,不過不要絕望,仍有很多方法的。人權組織如人權觀察等對此發表報告、國際法庭檢察官對此發表聲明、39個國家提出侵犯人權的問題,這樣持續下去,可能可以讓侵犯人權者付出代價。

他又寄語海外港人組織,要在競爭和各種情緒當中學習、團結、合作,避免分裂。


自由亞洲電臺記者呂熙倫敦報道    責編:何平    網編:洪偉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