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青世代法國紀念六四 承傳天安門精神
六四前夕,中國民主黨法國黨部的代表同往年一樣舉辦紀念六四33週年的活動。他們在巴黎美麗城拉開“國殤六四,推翻專制”的布條,並對前來詢問的法國人解說六四事件。但與往年不同的是,中國年輕一代的加入,使得六四精神的承傳有了新的意義。
中國民主黨總部法國黨部的主席吳江以及前主席姜友陸,還有六四的親歷者、公民力量歐洲代表王龍蒙都忙着貼標語和旗幟,讓來來往往的法國人看到紀念六四的文字,來自準噶爾的蒙古人布宏夫也參與其中,屬於年輕世代的他,直到2010年在北京上大學時在偶然的情況下才知道有天安門這件事。
他說,當時我聽說還有這麼一個事情,我覺得很詫異,然後我就在網絡上去搜索一些六四的一些事情,結果就很少,因爲中國的網絡那時候就已經被屏蔽了,所以基本上你也搜索不到什麼太有用的東西。直到我出了國以後,再去搜這個六四,我才發現原來曾經在1989年,當時的中國人也可以這麼的熱血,也可以這麼的富有激情,也可以這麼的爲他人去着想。爲他人去着想是一種捨生忘死的精神,這種精神對於我來說,感覺就像是我看到了中國人一個不可思議的一面,離我們的距離太遙遠了,這是我對六四能夠在中國1989年出現,然後一直到事隔20多年,我才認知到這件事,我覺得是一件蠻可悲的事。對現在的年輕人來說,我們太不瞭解那時候當時的年輕人的一些想法。
布宏夫還談到了他想來參加紀念活動的理由:“由於我是蒙古人,我在海外也是支持我們蒙古人在中國的合法權益,所以今天已經臨近六四,所以我想,既然人權是全人類一個普遍概念,除了我們自己蒙古人要爭取這個權利以外,我們要去多多關注一些其他民族的權益,特別是在中國境內的其他民族,比如說漢族、維吾爾族以及包括西藏人等。我也覺得,作爲一個21世紀的年輕人,我應該要負點責任,不能老是去想着自己的生活,也應該去想一下一些普遍的,身爲人類的我們,應該要盡的一些義務。”
姜友陸則拿着1989年天安門事件隔天后,在法國出刊的中文報紙說,當時,我們很多人在中共大使館門前抗議,很多很多人,包括大陸來的很多學生,也都跑到那去抗議。當時有學生問我,共產黨會不會開槍?我說它肯定會開槍,他們都說不可能,那時還不到六四,他們還沒開槍之前,我說共產黨爲了他們的政權,他們肯定會開槍,結果我還說中了。很多人跟我爭論說不可能開槍,怎麼會向人民開槍?最後怎麼樣?現在事實證明它確實是向人民開槍,我等於是一個活見證。
吳江也說,“今天我們是紀念六四33週年,就是說永遠記在我們的心裏,爲什麼會發生六四事件?當時學生們的激情得到的回報是中國的鎮壓。中國爲什麼會發生天安門大屠殺?也就是說這是中共一黨獨裁專制底下的必然現象。所以我們的奮鬥目標,就是我們中國人真正的站起來,也就是說像西方的民主和自由,人民有選票,人們有說話的自由,有各種的人權和自由的保證,這個社會才能前進,這樣的中國,才能算是真正的中國,現在這些在臺灣就有了。”
王龍蒙最近有感而發寫了遙遠的天安門文章,越來越覺得像是最後的天安門。他闡述說,我的意思是長達30多年,我們都出來紀念六四,紀念在天門廣場死去的朋友們、戰友們、同學們,當然這個概念不是說一定是被打死在天門廣場,而是在中國發生的整個這場事件,而且天安門屠殺,受害者也不僅僅只是天安門的學生,北京的學生,在全國各地都有受害者。天安門廣場只是一個普通的事件,但是隻是因爲離我們近,我們依然這麼隆重的、鄭重的紀念它,因爲這是儀式的要求,想想看那反右呢文革呢,那些人漸漸的都去世了,慢慢的人們就會遺忘他們,但是,我說我們活着,我們就更加不能遺忘。
這個事件隨着時間的沖淡已經變得遙遠模糊,王龍蒙知道,當他死去時,天門的故事就結束了,他說,“很多有關天安門的歷史事件,最後逐漸變成個人的事件。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整個星球上這種不正不義不公的事,總要有人來管。”
參加活動的人都希望天安門的精神會永遠存在,宣傳紀念都是爲了對抗遺忘。他們認爲,只要堅持就有希望,而希望是人類活下去的最主要的動力。
自由亞洲電臺記者蔡凌巴黎報導 責編:嘉遠 網編: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