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美國商會發表2022白皮書 籲臺掌握千載難逢"黃金時機"
臺灣美國商會6月22日發佈《2022臺灣白皮書》,在發佈會中,商會以“黃金時機”來形容臺灣獲得前所未有且持續成長的國際關注、支持與善意。但是,商會呼籲臺灣政府把握機會促成產業發展及轉型。除了機遇之外,解放軍21日出動29架軍機擾臺,臺灣海峽的和平穩定也成爲發佈會受關注的焦點。
臺灣美國商會(以下稱商會)發佈的白皮書中,提出商會26個產業委員會的政策倡議。從去年以來,商會看到臺灣正面趨勢,包括疫苗接種率超過80%,2021年經濟成長率達6.28%,創下11年新高紀錄等;但是商會也注意到,臺灣放眼科技與醫療研發、產業創新與數位轉型等領域,志在成爲全球重鎮、吸引外資,但是這股力量正在消退。商會建議,臺灣應積極改善商業環境,簽訂具企圖心的貿易與經濟協議,進而掌握產業發展及轉型。
“臺灣現在正好站在一個‘黃金時機’(golden moment),過往從未看到臺灣如此受國際社會關注、以及有不同貿易對話(trade talks)進行,這個機會‘千載難逢’。”臺灣美國商會副會長吳王小珍表示。
機遇之外,吳王小珍指出,接下來幾年全球可能面臨經濟衰退、俄烏戰爭、石油危機、高通膨與高利率等狀況,臺灣一個都不能免除。
除了外部因素,臺灣還面臨迫切亟待解決的隱憂,包含確保穩定的能源供應,建立充足、多樣化且具有國際觀的人才庫,並應逐步鬆綁防疫限制、開放邊境和重啓商務活動。
白皮書呼籲美國印太經濟架構納臺 半導體談判臺灣不缺席
白皮書中對於華盛頓的期待提到,應就美臺雙邊半導體供應鏈協定展開談判,當中點出臺灣半導體產業質量兼具,應透過全面性的雙邊半導體供應鏈計劃,納入臺灣這個關鍵角色。
臺灣美國商會執行長魏立安(Andrew Wylegala)被問及相關議題時指出,今年年初他們成立一個半導體委員會,成員包括美國與臺灣和歐洲公司。尤其疫情加劇供應失衡,這是一個圍繞着供應鏈韌性的全球問題。
他認爲,臺灣在半導體高階和先進製程,供應鏈佔全球7成以上,不管是雙邊或是多邊的討論都該納入臺灣。“商會的要求是確保在這裏的臺灣產業,美國產業,和第三國產業,能夠在談判桌上佔有一席之地。”魏立安說。
商會對華盛頓的建議還包括,取得跨黨派、跨參衆兩院支持,簽訂臺美“雙邊貿易協定”(BTA),加速與臺灣的經貿合作,持續推動“印太經濟架構”(IPEF),並最終納入臺灣。通過《美國競爭法》(America Competes Act)與《臺灣獎學金法》(Taiwan Fellowship Act),並撥出執行經費等。
臺灣營商環境繞不開安全議題
在白皮書發佈的前一天,臺灣國防部證實,解放軍在21日派出29架軍機從臺灣海峽中線以南空域,進入臺灣西南空域防空識別區(ADIZ)。其中包括6架次“轟-6”轟炸機、以及1架次“運油-20”空中加油機等。
根據臺灣國防部統計,今年共機擾臺以來 29架次位於第三,僅次於1月23日的38架次,以及5月30日的30架次。
隨着俄烏開戰後,臺海安全議題也逐漸國際化,外媒關心商會成員是否擔心安全局勢,進一步影響他們未來在臺灣投資的決策。
魏立安分析,臺灣投資有正面的千載難逢機會,當然也有逆風因素,這些和經濟、地緣政治、以及國防和安全有關。
魏立安: “我敢肯定,當前的投資者和潛在的投資者都在關注全球形勢和地區形勢,並考慮到這一點及做出評估。這不是美國商會會走在前面並對這些發展做出預測的領域。”
魏立安重申,臺灣海峽周邊地區的和平穩定,當然有利於商會成員對臺灣營商環境的興趣。商會如同世界其他地區,會繼續密切關注並希望保持和平穩定的局勢。
自由亞洲電臺記者黃春梅 臺北報道 責編 陳美華 許書婷 網編 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