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九合一"地方選舉 "抗中保臺"還靈嗎?
臺灣將在週六(26日)舉行"九合一"地方首長選舉,臺灣的立法院院長游錫堃日前在臺中助選時喊出"如果選得好,習近平不敢打過來"。"抗中保臺"曾在2020總統大選讓臺灣的總統蔡英文拿下史上最高票,這次選舉,中國因素還有影響力嗎?
- 臺灣九合一選舉將至,哪些因素決定在臺港人投票取向?
- 臺灣基層選舉倒計時 “抗中保臺”成訴求
- 候選人互戰論文抄襲 臺灣選舉的高學歷迷思
- 臺灣民間團體要求地方選舉候選人簽署《不投降承諾書》
- 臺灣地方選舉起跑 "抗中保臺"仍是萬靈丹?
臺灣“九合一”選舉中,又以臺北市長競爭最爲激烈。其中,國民黨候選人蔣萬安是蔣介石的曾孫,民進黨籍候選人陳時中是前衛生福利部部長,在疫情三年擔任指揮中心指揮官。另一位無黨籍的黃珊珊則是現任臺北市副市長。週二(22日)最後衝刺階段,三位主要候選人分別隨車隊掃街或到傳統市場拜票。
【臺灣 #九合一選舉 倒數計時】
— 自由亞洲電臺 (@RFA_Chinese) November 22, 2022
【#臺北市長 競爭激烈 衝刺掃街拜票】
國民黨候選人 #蔣萬安 是蔣介石的曾孫,民進黨候選人 #陳時中 是前衛生福利部部長,曾擔任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另一位無黨籍的 #黃珊珊 則是現任北市副市長。週二三位主要候選人分別隨車隊掃街或到傳統市場拜票。 pic.twitter.com/cjJU611zNI
其中,陳時中由兩位前後任副總統賴清德和陳建仁陪同,陳時中表示,感謝賴清德一直以來到場支持,陳建仁在選舉過程中也盡力協助,選舉到今天,自己還是堅持希望臺灣不要因爲選舉撕裂、對立,應該要用愛跟包容選舉。
陳時中:“選舉要讓臺灣更好、臺北更好,是爭取做事的機會讓臺北更進步,互相批評指教難免,但不要對立。”
另一頭,蔣萬安則在國民黨主席朱立倫陪同下掃街拜票。蔣萬安把矛頭對準陳時中指出,去年疫情爆發,人民需要快篩(抗原檢測)、疫苗和PCR(核酸檢測)都面臨慢半拍、或量能不足的窘境。
蔣萬安表示,“民進黨一黨獨大後權力一把抓,沒有什麼不敢做,面對疏失,他們永遠不認錯、不道歉、不修改。”
無黨籍的黃珊珊則主打最熟悉的市政牌,日前提出“首都進化雙軸線”。週二上午赴公館文教區一帶拜票時,針對臺北市城南地區提出“城南羅斯福計劃”,從中正紀念堂經古亭、公館沿着羅斯福路一段至四段的帶狀區域,希望能打造一個媲美巴黎左岸拉丁區的“臺北右岸”人文重鎮。
抗中保臺VS.上戰場 民衆怎麼看?
兩年前的總統大選,蔡英文與國民黨的韓國瑜儼然成爲一場“抗中保臺”的對決,蔡英文獲得壓倒性勝利順利連任。這次,民進黨籍的立法院長游錫堃在助選時再打“抗中牌”。游錫堃對選民說:“臺中如果這一次選得好,不但市政會有好的發展,習近平也不敢打過來。”臺中市長候選人盧秀燕聽到這番話,只笑着回應說“他有這麼神嗎?”
在2020總統大選前,香港反送中運動風起雲湧,民進黨陣營祭出“亡國感”(臺灣稱“芒果乾”),不僅橫掃總統選舉,也拿下國會絕對多數。這次選前中國在臺灣周邊實施大規模軍演,民進黨繼續打“抗中保臺”,國民黨則以兩岸關係不穩,可能導致“青年上戰場”爲訴求,選民會因此決定他們的投票意向嗎?
臺商謝先生說:“因爲(兩岸)已經分開這麼久,(大陸)每天以大哥姿態要打弟弟。你說臺灣屬於他們(大陸),不可能!臺灣哪有屬於他們,我們獨立那麼久。站在人民的立場,我們要支持臺灣對抗中共。”
早餐店王老闆說:“怕孩子當兵,這個國家就完蛋了。你不保衛自己的國家,這個國家就任人欺負,所以遇到不要怕。我們不惹事、也不怕事!要打就打,人生再重來就好。”
Vivian告訴本臺,兩岸政治因素多少仍會影響選舉的投票意向。記者問:抗中保臺還是關鍵因素嗎?她說:“對某些人會。對我自己來說,這一直都是一個議題。”
年輕選票這次挺誰?
世新大學新聞學系兼任客座教授彭懷恩接受本臺訪問時表示,最近不管是在課堂上、還是私下問學生的想法,現在年輕人都很內斂。不過,有同樣在教書的晚輩注意到,現在的年輕人跟兩年前思考不同。
他說:“兩年前‘抗中保臺’很有影響力,特別是香港(反送中)事件配合起來,但今年年初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有點影響。我覺得,現在年輕人因爲要當兵,所以會多想想。要延長兵役對他們影響最大。”
“我自己觀察這次中共動的力量和能力,比較難做這樣的連結和想像。也可能因爲這是地方選舉,共產黨在換屆過程中,用的力量沒有那麼大。”臺北海洋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吳建忠提出他的觀察。
吳建忠指出,在地方縣市長選舉層級,“抗中”議題比較難炒熱選情,“主要還是內政因素左右選舉。”目前藍營主打“一定贏”的團結牌,綠營打的是危機牌,希望激起綠營危機意識。選戰政見攻防少,流於誠信檢驗。像是疫情話題雖是冷飯熱炒,但對選民訴求仍有一定效力。
吳建忠預期,不管選舉結果如何,身兼黨主席的蔡英文總統不至於提前跛腳,至少會等到明年四月以後總統提名人選出線,纔會進入到所謂看守的時間。
記者:黃春梅 責編:陳美華 許書婷 鄭崇生 網編: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