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臺灣持續施壓: 高管被邊控 農產品關稅優惠遭取消
連日來,中國針對臺灣的施壓力度似乎正在持續升級。臺灣陸委會和石化大廠臺塑企業證實,該公司一名高管本月初入境中國後遭到邊控,而在本週三,中方突然單方面宣佈停止執行對臺34項農產品的進口零關稅政策。
據臺灣媒體《自由時報》報道,一名臺塑臺籍高管9月1日飛抵上海虹橋機場後,上海國安人員直接登機將人帶入“小黑屋”進行盤查,隨後這位當事人雖被釋放,但至今仍然無法離境。
臺塑集團就此聲明表示,該公司還在對情況進行了解當中,目前該名人員身體平安,行動自由,正配合大陸官方調查,公司將持續關心並提供必要的協助。
對此,臺灣的陸委會表示,臺灣政府已有掌握相關訊息,由於案件涉及個案安全及家屬意願,臺灣政府不便做進一步說明。但只要收到家屬提出協助的要求,政府都會給予協處。
學者:臺灣人入境中國被查分不同層級
臺灣智庫中國問題研究中心主任吳瑟致接受本臺訪問時指出,這兩、三年來,中國不斷加緊國家安全相關立法,尤其在推出所謂的“反臺獨22條”後,就已經產生一定程度的寒蟬效應。臺灣方面觀察到,過去一年有部分大學教師前往中國交流時,被請入所謂的“密室”。而臺灣有學者做相關的探討時發現,臺灣民衆入境中國被騷擾有三種層級。
“最輕微的層級就是在入關時,海關人員依照背景條件問些一般性的問題;第二種層級的騷擾是將人請到所謂的“小黑屋”密室裏;第三種層級就是入境後到入住飯店進行相關調查,”吳瑟致進一步指出,這些狀況未來很可能普遍地發生在到中國的臺灣人身上,尤其是具備特殊身份者。例如,教育或曾擔任過公職、軍公教退休人員,甚至是科技產業或是像臺塑這樣的知名企業的管理部門人員都有可能會被進一步搜查。當事人如果手機裏有涉及政治或針對國家認同的表露或暗示,都有可能被中方羅織罪名或調查,甚至作爲逮捕的最重要理由與依據。
臺灣的匯理國際政策諮詢集團董事長譚耀南對本臺表示,過去臺灣的企業界人士都認爲會成爲遭到中國國安單位盤查或被邊控、限制居住的對象,這都是與政治有關。臺灣高管遭邊控一事,恐怕會在臺灣企業界引發寒蟬效應。
“對於兩岸商務企業往來當然是不好,我沒想到這麼快就到這一步。過去中國大陸的國安單位還謹守一條線,對於企業向來是在土地資產、稅收、合規金流等的監控,但是不太是在政治或者人身自由的監控。接下來,對於兩岸的商務關係大家都會人人自危,企業界會要更加謹慎,”他說。
中國片面終止臺農產品關稅優惠
與此同時,中國財政部官網9月18日公告表示,臺灣地區單方面對大陸產品出口採取歧視性的禁止、限制等措施,嚴重阻礙兩岸經貿合作。自9月25日起,停止執行對原產於臺灣地區的鮮水果、蔬菜、水產品等34項農產品免徵進口關稅政策。中國國臺辦發言人陳斌華則表示,將一如既往歡迎和支持臺農臺胞來大陸發展。……支持“臺獨”就是助紂爲虐、自作自受,只會損害切身利益。
臺灣的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吳思瑤週四在回應相關應詢時,批評中國以商逼政又來了,從2021年開始,臺灣農產品一直是被中國拿來以商逼政的大宗領域。中方對最善良的農漁民下手,從農漁貨到2023年中止ECFA相關化工產業,中國無所不用其極:“大家對於中國的手法都不陌生,且會越演越烈,這種以商逼政,把農民利益當作犧牲品作爲政治操作工作。”
中國經濟懲罰措施專挑軟柿子?
吳瑟致表示,中國對臺進行經濟制裁的手段看起來已經沒有新的花招和理由,首先,這34項農產品出口佔臺灣整體出口量比重不多,中國只是有意藉此展現對臺強硬的一面,某種程度也是對內有所交代:“其次,兩岸之間的貿易比重佔比較多的,是對中國產業生產比較有影響力的ICT或半導體零組件,中國反而沒有對此出手。選擇一個軟柿子對臺灣進行經濟性懲罰,這是對它經濟影響最小的。”
臺灣的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則指出,由於鳳梨、芒果等產品已被中國暫停進口,2024年34項農產品出口中國金額爲736萬美元,未來恢復正常稅率後,約須支付關稅爲107萬美元。
臺灣的陸委會對於中方祭出上述政策表達遺憾。聲明指出,陸方因政治理由,以經濟措施對臺進行施壓恐嚇的政治操作無助兩岸關係之維護。陸委會提醒,從中共最近一連串作爲看來,顯然是將貿易當成武器,把所有優惠措施當成脅迫工具,這也是臺灣政府一再提醒不能依賴所謂中共“善意”的原因。事實證明,中共所有“善意”都有政治目的,都可以隨時取消。
記者:黃春梅 責編:陳美華、何平 網編: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