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美麗島政治犯:香港需要更多關懷

2021.01.06 11:02 ET
臺灣美麗島政治犯:香港需要更多關懷 美麗島事件政治犯、總統府資政姚嘉文。
(資料照、記者李宗翰攝)

六日港府對民主派無預警大抓捕,被形容是港版“美麗島事件”。當年臺灣美麗島事件的政治犯姚嘉文接受自由亞洲電臺採訪指出,獨裁者鎮壓手法一樣,會付出代價,但香港的處境更艱難,需要外界更多關懷。

六日驚傳五十多名香港民主派人士,被控參與去年香港立法會民主派初選違反《國安法》,涉嫌“顛覆國家政權罪”遭大抓捕,有港人形容爲“香港美麗島事件”。

“香港美麗島”和“臺灣美麗島”有什麼異同?自由亞洲電臺六日採訪當年親歷美麗島大審判的政治犯、現爲總統府資政的姚嘉文,他表示:“同樣是獨裁者在鎮壓民主運動,他們會付出很多的代價,這一點都是一樣。中國的鎮壓還是會有後遺症,但有沒有像臺灣這樣的後遺症,現在還看不出來。”



姚嘉文悲觀地說:“不要期待香港這次大逮捕(之後)會像臺灣那樣民主運動蓬勃起來,不大一樣。香港以外有大的國家政府(在干預),香港問題是中國政府(造成的)。中國政府那麼龐大的力量壓制一個小小香港,他的力量綽綽有餘!”


臺灣美麗島事件大審判。(照片來源:新臺灣研究文教基金會)
臺灣美麗島事件大審判。(照片來源:新臺灣研究文教基金會)

姚嘉文說,臺灣美麗島事件後反彈力很大,國民黨威望更加衰退,感到後悔。同樣一種鎮壓行爲不能相比,香港需要外面更多關懷關注。

《美麗島》是臺灣七零年代一家以終結黨禁、戒嚴等爲訴求,追求民主自由的雜誌社。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十日國際人權日,以美麗島雜誌社成員爲主的黨外人士,在高雄街頭組織羣衆演講,突然遭到警備總部圍捕,很多成員最後受到軍事法庭的審判。總指揮施明德原被判死刑,在美國國會議員等呼籲後改判無期徒刑,姚嘉文、林義雄、呂秀蓮、陳菊等人被重判十二年,震驚臺灣社會。美國介入也讓美麗島大審公開審訊,被捕者陳述義正詞嚴,辯護內容見諸媒體,成爲臺灣民主運動的重要文件。

壓制香港是防範反抗運動擴散至全中國?

曾有評論期待習近平能做當代的蔣經國。姚嘉文說:“我沒有辦法期待!蔣經國是被迫開放,現在客觀條件是不是能逼到習近平在香港問題退讓?讓香港民主化?我很懷疑!時機還不是那樣,因爲香港民主化,馬上影響廣東,對他的政權有危害。不單純是香港問題而已。”


蔣介石、蔣經國父子曾在臺灣實施威權體制。(AP)
蔣介石、蔣經國父子曾在臺灣實施威權體制。(AP)

姚嘉文認爲,“美麗島事件”成功推進臺灣民主化至少有四個背景。當時美國支持蔣家代表中國對抗北京政府,一九七一年美國想跟中共建立關係,不再需要蔣家作爲反抗中國的基地,蔣家沒有利用價值,從國際上失勢。“中華民國”一九七一年被迫退出聯合國,一九七九年美國跟臺灣斷交跟中共建交,蔣氏政權面對外交上重大失落。

姚嘉文還說,反觀臺灣內部黨外勢力,歷經二二八、白色恐怖等醞釀長達三、四十年的反抗力量,膨脹到形成社會共識,而國民黨一黨獨大的統治威權,遭受內外挑戰走向衰敗脆弱。蔣介石逝世、蔣經國政權還不穩固,加上數十萬海外臺灣人組織團結援內。最重要的是,臺灣當時只需對抗內部獨裁統治者,一旦解除戒嚴,本土政權起來,政權輪替出現變局。

姚嘉文還說,“香港人在反對北京,並不是全中國都有這種同樣的力量,如果全中國有同樣的力量,習近平是壓不住的!目前來講,中國本身反抗的力量,還看不出來。”


施明德時任美麗島總指揮,被國民黨視爲頭號緝拿要犯,外界祕密協助他易容逃亡。(施明德臉書)
施明德時任美麗島總指揮,被國民黨視爲頭號緝拿要犯,外界祕密協助他易容逃亡。(施明德臉書)

姚嘉文提到,目前香港人在海外組織不像當年臺灣在海外有數十萬人,且大都是知識分子。各地海外同鄉會、臺獨運動組織很多,而且主要目標很明確:“臺灣要獨立建國”。

當時參與臺灣政治犯救援及人權工作、曾是施明德妻子的艾琳達,六日接受自由亞洲電臺採訪表示,“當時美麗島抓人,我們很絕望,多數人會同情美麗島事件政治犯,把情勢轉過來。但是中國壓力這麼大,香港那麼小,不容易,比美麗島時代更困難。”

美國的作用

香港是否可能像臺灣從美麗島事件後加速走向民主化?艾琳達認爲“不會那麼樂觀”。

艾琳達也提到,當年臺灣人在海外累積很大的勢力,海外臺灣人很團結,爲了美麗島奔走。尤其美國扮演一定角色。


二零一九年十二月九日人權工作者艾琳達出席美麗島事件四十週年紀念活動。(資料照、記者夏小華攝)
二零一九年十二月九日人權工作者艾琳達出席美麗島事件四十週年紀念活動。(資料照、記者夏小華攝)

艾琳達:“美國的角色非常虛假。它雖然傳達民主自由的理念,但是背後支持蔣獨裁政權,但不要蔣家做的太難看,美國也是跟國民黨說不準殺人。美國多多少少影響國民黨走向比較好的方向。對中國來說,中國本身是一個很大的霸權,世界輿論對他影響比較小。”

艾琳達還說,蔣經國當年在美國遭臺灣留學生黃文雄開槍刺殺未遂後返回臺灣,曾詢問參加國民黨的年輕人團體“臺灣人爲什麼要殺我?”顯然刺蔣案迫使蔣經國重新思考走向臺灣社會、討好臺灣人。他一九七二年時任行政院長,開始任用臺灣籍菁英,推動所謂“吹臺青”、本土化政策,而後李登輝出線。此外,艾琳達認爲,國民黨走向開放,內部也對獨裁路線產生質疑。

艾琳達說,即便中國霸權,也有很多中共高幹子弟跑到國外,不要小看外部力量對香港內部民主化可以起到的作用。雖然短期來看,西方國家、海外港人聲援香港,似乎很難立刻看到成效,但還是要用盡一切管道去幫助香港。


施明德與艾琳達政治婚姻的起源。(施明德文化基金會)
施明德與艾琳達政治婚姻的起源。(施明德文化基金會)

艾琳達說:“美麗島時候,海外都寄很多信件,像是國際特赦組織(AI)。但我們覺得很悲哀,認爲都沒有發揮一點功能,覺得那些信件都被丟到垃圾桶。過了二十年以後可以看國家檔案局資料,才知道情治單位還是一封封收到都登記、做簡報,甚至翻譯。他們當然不承認受到海外的壓力,事後過了三十年才知道他們都在看(海外的聲援力量)。”

艾琳達說,很多人認爲不要給中國民運人士、香港抗爭者政治庇護,這是保護臺灣人。但她認爲這種想法很自私,“當年我們受到國際援助,起碼要幫助別人讓他們有安全逃亡的地方,臺灣人口也沒有多大成長,多來一些香港民主人士,不會危害臺灣。”

艾琳達說,當初要開放中國籍配偶政策時,也有很多人反對,認爲她們可能來爲中國做事。臺灣應該要歡迎政治難民,儘量保護香港的民主人士。


自由亞洲電臺記者 夏小華 臺北報導  責編 許書婷 申鏵   網編 瑞哲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