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發布《香港情況半年報告》 敦促取消港區國安法

2023.05.26 14:15 ET
英國發布《香港情況半年報告》 敦促取消港區國安法 英國外相剋萊弗利(James Cleverly)近期向國會提交了最新的一份《香港半年報告書》,稱中國仍不遵守《中英聯合聲明》,呼籲北京和香港廢除香港國安法。
美聯社圖片

近日,英國政府發佈《香港問題半年報告》,敦促北京當局取消港區國安法並表達對黎智英案件的關切。但有批評人士認爲,英方此舉過於"溫和",並不能阻止香港法治倒退以及黎智英即將面對的不公正審判。

 

 

據路透社5月26日報道,英國外交部近期向議會提交2022年7月1日至12月31日《中英聯合聲明》在港執行情況的《香港問題半年報告》,並敦促北京當局取消港區國安法。

英國外交大臣克萊弗利 (James Cleverly,又譯:祁湛明) 在這份報告中指出,他在今年二月的聯合國聽證會上強調了香港當局如何利用國安法鎮壓反對派人士,其中許多人遭到羈押或被迫流亡海外。他呼籲北京當局,落實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去年7月在一份獨立調查報告中提出的建議,取消2020年北京在香港實施的《國家安全法》。

克萊弗利還在報告前言中表示,“我們與我們的夥伴站在一起,譴責對香港公民和政治權利,以及香港自治權的不斷侵蝕。”

身在加拿大的知名香港活動人士、“香港議會”發起人袁弓夷本週五接受本臺採訪時表示,英方此舉過於“溫和”,英國及民主國家應採取更強硬措施,聯合向中國政府施壓:“英國應該老早去聯合國、海牙國際法庭告中國違反《中英聯合聲明》,但是英國不敢,而且英國都不敢制裁香港很多官員違反基本法和《中英聯合聲明》。”

他提到,甚至本月初,中國國家副主席韓正還代表習近平受邀出席英王加冕儀式。

英國政府在上述報告中指出,香港法治受到侵蝕,包括將“曾經屬於司法機構的權力”轉移給親北京的香港領導人,以及那些面臨國家安全指控的人無法在法庭上質疑政府的決定。

克萊弗利特別提到了今年九月將面臨國安罪名審判的香港媒體大亨黎智英,並表示他本月已向中國國家副主席韓正提出了對黎智英案的關切。

紐約港人組織“NY4HK”召集人楊錦霞告訴本臺,港區國安法條款模糊,解釋權完全歸北京所有,這不僅侵蝕整個香港的法治,也並未做到像北京聲稱的那樣“維護了香港的社會穩定”。

“國安法對香港衝擊非常大,因爲這個法在法律上面沒有程序,很多東西都很含糊,它怎麼說就怎麼樣,你做什麼東西都可以被法律裏的內容控告。”她說,“也與世界上的人權法律、《聯合國人權憲章》是有衝突的。對很多人來說,你根本不知道什麼時候就犯了國安法被判。”

現年75歲的黎智英是香港《蘋果日報》的創辦人,該報於2021年被警方突擊搜查,隨後停刊。

面臨被以國安罪名審判的香港媒體大亨黎智英(中)(美聯社資料圖)
面臨被以國安罪名審判的香港媒體大亨黎智英(中)(美聯社資料圖)

本臺此前報道,香港法院上週駁回了黎智英有關聘請英國律師代理該案的司法複覈申請。依據香港立法機關最新通過的一項法案,香港領導人擁有自由裁量權,以阻止外國律師在香港代理國家安全案件。駁回黎智英複覈申請的首席法官潘兆初在判決書中表示,香港法院對國家安全委員會沒有司法管轄權,國安委不受司法複覈挑戰。

楊錦霞歡迎英國等西方國家對香港民主狀況的關切,但她對即將來臨的黎智英案庭審能否保持公正,並不抱太大希望。

“在黎智英的案件中,一些判了的商業的罪名,中間到底(是否)有證據地控告他,全部都很含糊。”她說:“英國應該多發聲,我也很高興他們終於發聲,但是會不會影響到黎智英在判刑的時候會好一點,我真的沒有信心。”

與此同時,中國政府對於英國上述報告反應強烈。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26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英方此舉“嚴重違反國際法原則和國際關係基本原則”。她說:“英國對迴歸後的香港無主權、無治權、無監督權。中國政府治理香港的法律依據是中國憲法和香港基本法,絕不是《中英聯合聲明》。”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5月26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英國這份報告"嚴重違反國際法原則和國際關係基本原則"。(中國外交部官網截圖)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5月26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英國這份報告"嚴重違反國際法原則和國際關係基本原則"。(中國外交部官網截圖)

袁弓夷就此表示:“《中英聯合聲明》和基本法都說明了香港有自主權,什麼叫‘干涉內政’?中國不僅違背了《聯合聲明》,連自己的基本法都違背了,反而指責英國。英國還是太溫和。”

香港政府亦對英國《香港問題半年報告》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香港當局25日發佈的政府公報批評說,這份報告是對“一國兩制”成功實踐下的香港的惡意詆譭和政治攻擊,“特區政府再次強烈敦促英國遵從國際法和國際關係的基本準則,立即停止干涉純屬中國內政的香港事務。”

香港政府發言人還強調,港區國安法及《基本法》等相關法律適用於香港有關規定,即民衆享有的權利和自由,包括言論、新聞等自由,然而“有關權利和自由並非絕對。”這位發言人還表示,“英國沒有類似香港的海外律師專案認許制度,更遑論是容許沒有當地全面執業資格的海外律師辦理英國的國家安全案件,對香港的海外律師專案認許申請案件“妄加置喙,是典型的‘雙標’。”

但袁弓夷認爲,黎智英作爲持有英國護照的港人,依法依規聘請外籍律師代理以避免不公審判,完全正當。

外界注意到,自北京在香港實施國家安全法以來,倫敦與北京的關係一直緊張,但英國商業及貿易部國務大臣約翰遜(Dominic Johnson,又譯:莊敦文)本月訪問了香港,成爲五年來首次到訪的英國官員。

 

記者:經緯    責編:何平   網編:洪偉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