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或以經濟手段脅迫臺灣? 學者:必付出高昂成本
自從臺灣的民進黨於2016年執政後,兩岸關係急轉直下。外界關注,若北京採取侵略性行動導致臺海緊張局勢持續升級,國際社會勢必祭出經濟制裁措施。那麼,中國將會如何反制?相關舉動又會對其自身和世界經濟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
今年二月,臺灣的海巡署在金門海域追緝來自中國的一艘“三無”快艇時,中方船隻意外翻覆,導致兩名中國船員死亡。該事件再次引發兩岸摩擦升級,問題至今尚未緩解,而兩方也各自加強了在附近海域的軍事部署。
外界普遍關注,若是類似的爭端再次發生,北京當局對臺灣祭出侵略性手段,在美國以及七國集團(G7)對中國實施經濟制裁措施後,北京當局會做出什麼樣的反應? 針對這個問題,美國華盛頓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本週二舉辦研討會。與會學者重點關注若臺海危機發生,中國與西方國家可能會出現的經濟對抗情況。
學者:北京可能在臺海危機中對西方國家祭出進出口限制
國際諮詢公司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的企業顧問團隊副董事查理‧維斯特在會上指出,如果衝突爆發,北京當局對外國實施的進口限制手段可能包括增加關稅、查緝外企,以及凍結外國實體的在華資產。
他說:“中國可能會對七國集團的進口產品施加關稅,尤其是中國可以自主生產並取而代之的產品。此外,中國可能對在華外企展開調查和罰款,並採取整合性手段,像是結合數據安全法與反外國制裁法;在衝突最升溫的情況下,中國當局甚至可能凍結外國(企業)資產。”
維斯特進一步指出,中國同時還可能祭出有關出口的限制措施:“中國最可能限制出口的產品,是其當前在製造業中主導全球產能的品項,這些也是七國集團高度依賴中國供給的產品,如太陽能板、電動車電池、風力發電需要用到的釹磁鐵等等。”
學者:經濟制裁成本高昂 北京不會輕舉妄動
不過,維斯特也認爲,如果七國集團與北京當局相互祭出經濟制裁手段,世界經濟將大受影響:“七國集團的貨品以出口中國爲主,另外有些產品則可能會被中國的本國產品或他國產品取而代之。總體而言,若制裁實施,七國集團對中國的出口可能會降低3580億美元,中國對七國集團的出口則會減少4770億美元。此外,七國集團對中國可能會有4600億美元的投資受到影響,這還只是保守估計。”
研討會上,美國華盛頓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FR)研究員劉宗媛(Zongyuan Zoe Liu)指出,北京當局若對西方國家進行經濟制裁,將付出鉅額成本,因此中方不會輕舉妄動:“中國經濟高度依賴國際市場,去年中國對世界各國的貿易順差達8000億美金,所以若是祭出經濟制裁,這將對中國的經濟造成破壞性影響。這還只是金錢本身,若是考量相關產業創造了多少就業機會,這肯定會造成(中國)社會穩定的問題。”
針對臺海危機中,中國可能採取的經濟手段,維斯特總結認爲:“中國有辦法祭出的經濟制裁手段越來越多。我們看到,中國在近年頒佈了很多新的法律,如反外國制裁法、新數據安全法,以及允許中國國務院自主增加外國產品進口關稅的法律。這些法律讓北京當局可以對七國集團的經濟制裁予以回擊。”
維斯特說:“不過,使用這些手段都將使中國付出巨大的代價,所以中國只會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有所行動。因爲這會對中國經濟產生嚴重衝擊,也會損害中國的聲譽,影響外國企業在中國運營的意願。”
(以上學者音頻由人工智能代讀)
記者:唐緣媛 責編:何平 網編:洪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