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多頭馬車 上海兩區衛健委通知引發熱議
上海市黃浦區和普陀區防疫部門本週一及週二分別發出兩份《通知》,要求所屬單位儲備不少於六十天的防疫物資,還提到全面恢復"大上海保衛戰"期間的防控機制。另一方面,上海市官方週三指出,12月1日起解除二十四個高風險區的管控,卻又宣佈將八個區域劃爲高風險區。在北京中央仍堅持“動態清零”下,上海市面對“白紙運動”後民意呼喊解封的訴求,仍未見全面鬆綁跡象。
據中國衛健委網站本週三通報,過去一日新增3萬7612宗新冠本土個案,包括4236宗確診和3萬3376宗無症狀感染。新增本土個案以廣東的8754宗最多,當中7600多宗在廣州,深圳新增199宗個案,較前一日稍微下降。北京和上海的個案持續上升,北京新增4522宗個案,上海增187宗。
在上海爆發“白紙運動”示威、民意要求解封的壓力下,上海市政府的微信公衆號“上海發佈”30日公告兩份通知,呈現了“一邊放鬆、一邊收緊”的態勢。
第一份通知引述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消息:根據《關於進一步優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學精準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等要求,經研究決定,自2022年12月1日零時起,解除包括位於浦東新區、黃埔區在內24個高風險區的管控。
同一時間,第二份引用市衛生健康委的發佈指出:11月30日,上海社會面新增4例新冠病毒肺炎本土確診病例和4例本土無症狀感染者,要將包括浦東新區在內的8個街道區域劃爲高風險區。
另一方面,網絡上週二(29日)流傳兩份上海市黃浦區和普陀區衛生部門的通知,凸顯當局似乎正加大防控力度。黃浦區衛生健康委員會的通知寫道:請各單位根據工作提示要求,結合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展情況和趨勢,儲備防疫物資,儲備數量不少於60天,由各單位自行儲備及管理。
通知要求,各單位應保證儲備物資充足,做到“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無備”,確保在出現突發狀況時物資供應及時到位。區衛健委除在突發疫情時予以提供防疫物資應急保障外,從2023年1月1日起,防疫一次性物資由各單位自行負責採購,依據區衛健委與上海淮海商業(集團)有限公司簽訂的戰略協議,各單位的防疫物資採購渠道統一與上海淮海商業(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上海藥房對接,且務必在年底前完成簽約。
上海居民郭先生對本臺表示,中央和國務院的二十條措施內容是要“優化防控措施”,基層政府不得層層加碼。黃浦區和普陀區衛生部門發出的通知引起很多猜測。他說:“現在這個東西(政策)有點亂,因爲市政府現在沒有新的指示精神,普陀區和黃浦區再搞這種防疫,可能有點蹊蹺。一定有重大疫情在裏面。我覺得這些措施是聲東擊西。現在的局勢應該說是非常嚴峻。”
普陀區提"大上海保衛戰" "防疫"還是"防民"?
普陀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通知,則強調“全面恢復疫情防控相關工作機制”。該通知稱,根據區委主要領導要求,從即日起,全面恢復“大上海保衛戰”期間疫情防控相關工作機制,請各工作組、工作專班、各街道鎮立即召開一次專題動員部署會,全面緊張起來,抓緊完善建立相關機制。各街道鎮將相關機制建立情況於本週三(30日)區疫情防控指揮部工作例會上進行彙報。
資深評論人士馬聚對本臺表示,上述兩個《通知》反映了兩個要點:“第一,他們知道開放後會死很多人,提早做各種再封控的防禦準備,用以證明習近平‘動態清零’政策的偉光正。第二,利益集團的供應渠道從上到下有政治高層保駕護航,另外,近期任何防疫政策都不提領導名字,使用‘主要領導’一筆帶過。”
有網民說,上海烏魯木齊中路發生的“白紙運動”,官方也許正在考慮採取更嚴厲的防控措施,限制居民出行,把抗議與封控措施相關聯。上海一名不願公開姓名的人士說,不僅僅是上海,其他城市的居民也在反對封控,他們的口號是要工作、要喫飯。他說:“現在的老百姓開始覺醒了,開始維權。”
廣州海珠區網民黃女士說,她經營的火鍋店因封控無法經營,損失慘重。她還批評封控措施只針對平民百姓。她對本臺說:“警察住的地方不用封的,我們樓旁邊的本來是小區的一個門,他們用隔板隔開,留了一個專用通道,公安局的人出入有門卡,他們(居民)在罵有特權的人就不需要封控,進出門自由。現在這是人民過的好日子嗎?”
本臺無法獨立覈實黃女士的說法。
廣州番禺一村委會勸外省人返鄉
疫情較爲嚴重的廣州市番禺區南村鎮塘埗西村民委員會週一發出一份“倡議書”寫道,當前區內本土疫情形勢非常嚴峻,並預測“疫情在今後較長一段時間仍將持續,不排除會發生大規模區域性疫情並引發長時間封控局面。”在此倡議:近期無訂單的工廠、企業、商鋪提前放假,各位市民朋友可安全有序返鄉。
本週三,廣州市防疫部門宣佈解除該市海珠區、荔灣區、天河區等多個行政區的臨時管控區域封控措施,以真正落實國務院早前公佈的有關防疫二十條措施。
記者:古亭 責編:陳美華、許書婷、鄭崇生 網編:洪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