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漢學家:西安封城問題的根源是行政等級制度下的競爭

2022.01.10 16:28 ET
奧地利漢學家:西安封城問題的根源是行政等級制度下的競爭 奧地利漢學家:西安封城問題的根源是行政等級制度下的競爭
自由亞洲電臺製圖

西安因爲新冠疫情而實施封城措施已經十七天,但當地民衆對本地政府管理失序、後勤保障不及時等問題怨聲載道。奧地利維也納大學漢學系主任顧克禮(Christian Göbel)教授觀察到,西安防疫措施出現種種狀況可能與地方行政管理體制中存在的問題有關。本臺記者王允就此專訪了顧克禮教授。以下是本次專訪的內容。



西安新冠疫情再起,引起了輿論的廣泛關注。顧克禮博士就一直緊密跟蹤微博等社交媒體上的相關討論。

近日,顧克禮在推特上評論說,微博上對西安防疫措施有兩極化的評論,一些人抱怨食物供給不及時,但也有些人說他們已經得到了政府安排的食物。但顧克禮也注意到,對食物供給的抱怨大多來自西安六大主城區,尤其是雁塔區。

根據極目新聞等大陸媒體的報道,雁塔區12月18日上午就開始實施封控管理。但到當天晚上,雁塔區政府又發出致歉聲明,表示收回封控措施。幾天之後,西安市政府才又宣佈全面封城措施。


記者:這個過程中,雁塔區收了又放,放了又收,這顯得似乎很混亂,這裏面主要的問題時什麼?

顧克禮:西安的情況正說明了地方管理上的協調問題,地方上的政府有職責,他們負責實施防範新冠疫情的政策。但與此同時,他們需要從上級獲得授權。在雁塔區案例中發生的情況是,當新冠病例發生後,當地政府封鎖了該地區,這與新冠防疫政策是相符合的,與清零政策一致。但他們這樣做的時候,沒有和上級請示,這裏面應該有一個包含文件等在內的過程。這顯然需要一點的時間,上級要對之下達決策。但不到一天的時間,上級就說你不能在沒有文件程序的情況下這麼做,所以雁塔區只好道歉並重新開放。

部分西安居民2022年1月4日正在接受核酸檢測(法新社)
部分西安居民2022年1月4日正在接受核酸檢測(法新社)

顧克禮說,問題的關鍵是疫情防控的職責是下放了,但控制權還保持在上級手中。上級作出決策需要一定的時間,這樣就延緩了反映的速度。顧克禮強調,這種協調問題只是新冠疫情當中表現出來的地方行政管理體制的弊病之一。


記者:那麼,中國地方行政管理體制的主要特徵是什麼呢?

顧克禮:“中國的地方管理體制我認爲是行政等級下的競爭機制。在這種體制中,政策的管理目標是等級體制中的上級確立的,下級必須去實現;但同時下級之間有競爭關係,如果他們在競爭中表現良好,就會得到獎勵。


顧克禮認爲,這種體制有它的優勢,即比較靈活。在實踐中,中央政府並不會管控得太嚴格,他們只會說,我們需要新冠清零,我們需要道路增加10%,或者需要更好的學校教育等等,他們給出的是比較寬泛的政策目標。但隨着在這個等級體系中,越往下,其目標就越來越具體,地方政府必須讓政策的實施符合本地的情況。但這種體制有其弊端,其中之一是偏於數字化管理。


記者:數字化管理爲什麼是一種弊端?

顧克禮:“武漢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種管理鼓勵了在數據上的欺騙。包括武漢在內,中國所有地方早前都從薩斯危機中學到了流行病管控體系。但武漢迴避了這個管控體系,他們害怕承認當地發生了嚴重的事情,因爲他們知道如果中央政府對此感到不快,他們有可能丟了烏紗帽或其仕途受到其它影響。尤其是在2020年1月20日,習近平還作出指示說,不要讓疫情干擾新春佳節。武漢的地方官就更有動機去掩蓋實情。

河南許昌2022年1月6日進行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病例後的大規模檢測,圖爲身着防護服的醫務人員正在收集棉籤。(路透社圖片)
河南許昌2022年1月6日進行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病例後的大規模檢測,圖爲身着防護服的醫務人員正在收集棉籤。(路透社圖片)

顧克禮指出,這種等級下的競爭機制還有一個弊端在於,地方管理的效果取決於各地方不同的經濟條件。西方並不都是富有的城市,這意味着他們沒有足夠的資源去履行職責。


記者:西安在疫情防控過程中的捉襟見肘被社交媒體傳播後,有不少網友認爲西安、武漢等地的防疫工作做得不如北京、上海、杭州和廣州等東部沿海城市。你認同這種評價嗎?

顧克禮:“還沒有系統的數據來對不同地方的防疫成果進行比較,但我個人相信,北京、上海和杭州做得要比西安更好,因爲他們更爲富有,他們的資源更多。這與我剛纔說的資源的重要性是一致的。而北京是首都,他們不能讓疫情失控這種事情在那裏發生,這裏是權力中心所在地。”


在西安封城尚未解除之際,其它一些地方也相繼宣佈了嚴格的封控措施。河南禹州市在發現3例無症狀感染者後,於1月2日宣佈了封城措施。開封市於1月6日宣佈了類似於封城的嚴格封控措施,公共場所、學校、飯館等相繼停止或限制運營。比鄰北京的天津市在1月8日發現20例新冠病例後,隨即於1月9日宣佈了只出不進的政策。


記者:現在各地方似乎是在相互競爭着看誰更加嚴厲,更有控制力,你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顧克禮:“它們彼此之間需要競爭,看誰能達標,並且看誰更有創新,上級希望看到下級能有創新的舉措。當中央政府下令必須達標,並且還要看誰能祭出好的辦法。如果你有好的辦法,其他人就可能效仿。你用這種辦法,並寫一個好的報告,如果你幸運,可能提交到中央政府手中,如果你更幸運一些,或許李克強、甚至習近平在文件上寫一句,這是一個好辦法。如果發生了這種情況,你就是整個官僚體制中的超級明星。這就是競爭背後發生的情況。

但我認爲,可能兼而有之。一方面,他們想顯示,他們行動迅速,在解決問題;另一方面,他們也是想避免發生西安那樣的情況。

記者:“按照你的說法,中國這種管理體制是行政等級下的競爭機制,這和中國政府體制是否民主是有關的嗎?在西安或武漢發生的情況與是否民主有關係嗎?

顧克禮:“在民主國家當中,也同樣可以有行政等級下的競爭機制。但很顯然,有些情況是民主和非民主體制相互牴觸的。武漢處理封城的方式,比如打人這類做法,以及西安發生的類似做法,這些情況在民主國家比較難以發生。另外,允許人們講出自己的看法,讓媒體去報道,沒有信息控制等等,這些纔是民主的標誌。這些當然對結果會有影響。


記者:王允    責編:何平    網編:洪偉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