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的環境保護
2004.09.24 00:00 ET
美國國會國際關係委員會就亞洲在環境保護上面臨的挑戰舉行聽證會,中國的環境問題引起與會專家的關注。下面是自由亞洲電臺記者高山的採訪報道。
星期三的聽證會由美國國會議員亨利-海德主持,美國首都華盛頓的智囊機構《外交關係委員會》的亞洲部主任伊卡諾梅在會上表示,過去的20年,中國是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據世界銀行2000年的統計,中國80年代和90年代年平均GDP增長率爲10.1%和10.7%,居世界前列。但他也指出,中國現行的經濟增長率的計算存在嚴重缺陷,不僅沒有扣除自然資產的損失,而且將過度開採資源和能源,特別是不可再生的資源,按照附加值統計在GDP總量之中,人爲地誇大了經濟效益。這種經濟發展是以資源的急劇消耗和環境的嚴重退化爲代價的。伊卡諾梅說,
“我認爲,中國環境危機的最嚴重後果之一是對公共衛生帶來的負面影響,例如中國人每年有30萬人死於因空氣污染而引起的呼吸道疾病。”
伊卡諾梅指出,過去20年,中國水旱災害和水污染頻繁發生,水少、水髒與水環境惡化問題越來越嚴重。目前中國有三分之二的城市常年處於供水不足的狀態,而水資源短缺、水污染加劇、地下水的超採,以及用水效率低下,正不斷加劇著水資源的供需矛盾。她認爲,水資源短缺將成爲中國經濟保持高速增長的最大挑戰之一。
美國首都華盛頓的世界觀察研究所負責人富萊文在聽證會上說,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對環境帶來了各種負面影響,這一點中國領導人已經開始意識到了,
“中國領導人很重視能源消耗的經濟效益問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能源的經濟效益。就過去10年的進展來看,中國領導層在這一方面的努力和美國國會相比,可以說毫不遜色。中國的家電、汽車的能源效益都有了很大提高。有一個典型的例子,節能日光燈這一技術在美國誕生,但這一產品在中國的普及率大大超過美國。中國在太陽能、水力發電、風力發電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方面也很出色。”
富萊文在聽證會上說,他希望美中兩國領導人能夠在環保問題上避免互相指責,把更多的力量用在雙邊的交流和技術交流上,
“中國在環保問題上有一個可以利用的優勢,由於中國是一箇中央集權的政府,因此在一些問題上,中國政府能夠很快地做出決定,扭轉環境惡化的局面。某些環保措施雖然遭到企業界的堅決反對,認爲它們阻礙當地的經濟發展,但中國的中央政府能夠頂住壓力,從可持續性發展的角度作出正確的選擇。”
世界觀察研究所負責人富萊文在聽證會上說,快速發展的中國經濟正面臨嚴峻的環境和資源挑戰,高消耗的經濟增長模式亟待轉變。在這種情形下,實施綠色戰略是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以上是自由亞洲電臺記者高山的採訪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