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务教育的“商品化”


2006.02.21 00:00 ET

中国的义务教育法实施已近20年,但是中国义务教育的“商品化”使基础教育开支成为学生家长的经济重负。下面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含青的采访报道。

据美国中文网络媒体《多维新闻》社报道,中国义务教育资源变相“商品化”日益严重。比如,在天津,只要是稍好一点的初中,早已改为“民办公助”的学校,市教委统一规定的收费标准是一学年3300元。天津市55中的一位老师说,所谓“民办公助”无非是换个名称,实际上和公办学校完全是一回事,校长和教师都是原班人马,是校中之校。家长想让孩子上好学校,就得多花钱。家长要么多花钱让孩子读“民办公助”的好学校,要么让孩子进入公办的较差的学校。北京理工大学的胡星斗教授说,这种现象目前的确非常严重:(录音)

谈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胡教授认为,主要是政府要卸包袱。

贵州的独立评论人士曾宁说,中国的所谓9年义务教育名不副实、或者说已经名存实亡。

曾宁说,现在中国的教育不仅无法体现公平的原则,而且造成中小学教育的严重两极分化现象。

胡星斗教授认为,过去政府将教育资金的90%都投到大学,而对9年义务教育的投资却非常少,在农村就更少了,导致了中国教育畸形发展。胡教授接着说:(录音)

报道说,按照中国的义务教育法,国家用于义务教育的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1993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也提出,到20世纪末,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但直到今天,距离这一目标仍相距甚远。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含青的报道。

添加评论

您可以通过填写以下表单发表评论,使用纯文本格式。 评论将被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