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大网站之一的搜狐网和人民日报下属的“人民网”近日就是否要求恢复“五一”黄金周假期分别进行网上投票,结果参加投票的百分之九十还要多的网民赞成恢复。这一结果能否预示着当初取消恢“五一”黄金周假期是个错误,恢复才是知错就改的表现?第六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中国十大女性新闻人物”、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特别奖获得者秋云女士表示:
“真正上网的人和参与政策规划包括实际工作中的人,我觉得上网的人不能代表实际工作中的人。虽然现在网络非常发达,但是有一些高层的管理者他们上网只是当成一种工具,他们很少有时间、有机会到网上去发贴。能够到网上去发贴的大部分是属于带薪阶层的白领阶层。我觉得要从宏观的经济政策来规划的话,其实把节假日分到中秋节、端午节还有清明节,这样既符合中国的传统国情,也比较顺应目前这种大市场人们的一些消费观念,包括旅游等等,可以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一些工作和亲情。其实象十一和春节的黄金长假已经是够长的了。大家要想休息的话,其实每个周末都有双休。一年之计,没有必要把自己的休假放得那么多。好像据我所知,在国外是一年可以休年假都是长时间,除了年假以外就是周末的时间。”
人民网和搜狐网的网络调查是否能够代表中国大多数百姓的“心声”就目前而言还无法确定,但中国迄今拥有三亿网民却是不争的事实。当初设立“五一”黄金周假期的一个重要考量是通过所谓的“假日经济”刺激消费,拉动内需, 赞成恢复“五一”黄金周假期的中国海南网友钟垂林认为现在要求恢复的重要理由与当初设立时并没有什么不同:
“我觉得对于现在我们的经济恢复五一节有利于刺激消费,而且我觉得也可以给我们中国人多一点救市的时间。特别对于劳动者来说,恢复五一节相当于给劳动者一个更尊重他们的条件。如果按照我们中国文化的底蕴、按照跟国际接轨的话,中国的假期还要增加。”
中国政府去年取消“五一”黄金周假期的同时设立了清明、端午和中秋三个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连的短假期。另一方面,中国政府还鼓励带薪休假制度的贯彻和落实,逐步与国际接轨。国际上绝大多数国家一般每年只有一次全民集中放长假的时间,如大多数欧美国家一般围绕年底的圣诞节,中国的近邻日本在每年的五月左右,世界上很少国家像中国这样一年之之内集中全体百姓放三次全国性的长周假。对此,不赞成恢复“五一”黄金周假期的秋云女士表示:
“我觉得把这个黄金周分时度假还是比较科学的,如果把它集中在一起,人休息时间长了之后也容易产生疲劳。虽然说大家都想休息,实际上它的安排还是应该比较科学,比如把它分到十一、其他的时间,包括中秋节原来是没有假期的,把它分开休息会比较好一点。这样从消费利益来说,它会在不同的时间段来刺激不同的消费,也能够让人们不是去集中消费,而是合理消费。”
中国迄今实施一年有余的《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目的是借鉴大多数欧美国家公众假期分散分时的特点,保障公民的休假权。然而,中国的现实却使带薪休假依然还只是画饼充饥。中国有媒体曾就前带薪休假制度到了中国就会有“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的症状。结果发现主要原因有“员工为保饭碗不敢休“、“老板能拖则拖不让休”,等等。于是,引起目前是否应该恢复“五一”黄金周假期大讨论的主要人士之一。广东政协委员郑烘建议“抽年假补五一”的办法,即从年假中抽出四天,补到“五一”假期中,结果使“五一”假期恢复到七天。网友钟垂林表示,如果被抽的年假指的是春节,那肯定行不通:
“我觉得春节比五一更重要,因为我觉得春节消费量远远大于五一,要把春节的时间剪掉的话,时间太少了,如果只放四天假,那有多少人会回不了家?在这三天之内有多少人要回到家了又要赶回去上班?这对我们中国的运输系统会是一个多么大的压力?如果要减春节的假期补到劳动节,我是绝对反对的。”
面对目前经济的普遍不景气,中国政府是否会“朝令夕改”恢复“五一”黄金周?秋云女士说:
“我觉得网友的正确意见可以作为参考,但是这个意见不能说它不正确,只是说它不科学,不合理。就目前的这种国情,包括跟国际接轨来说,我觉得不是太合理。要是我来制定政策,可能我不会恢复。”
中国有学者针对政府是否恢复“五一”黄金周这个问题表示,中国政府应该学会对任何一个决策都应该设立一个事后反馈机制;如果正面的反馈占主导地位,就应该继续执行;如果负面的反馈成为主流,就应该知错必纠。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闻剑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