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封城衝擊全球供應鏈 恐影響聖誕節商品生產
上海日前受到新冠疫情重創再度封城,許多工廠暫時關閉也引來供應鏈中斷的危機。有分析指若清零政策持續,中國的供應鏈風險就會繼續升高,除了對中國經濟造成衝擊,甚至會影響到外國在年底的訂單。
4月6日,上海宣佈染疫病例接近兩萬例,再創新高。中國官媒援引疫情控制組負責人顧洪輝的話說,該市的疫情“仍在高位運行”,“形勢極其嚴峻”,原定本週二解除的封閉措施也延長,解封時間未知,清零與封城的舉措,也讓國際擔憂會衝擊全球供應鏈。
集裝箱在中國港口堆積如山
美國媒體彭博社週三報道,日本船運公司海洋網聯船務 (Ocean Network Express)告訴其客戶,上海負責從港口拖運集裝箱的卡車面臨短缺,阻礙了進口貨物的清關,即使港口正常運營,“非常高” (critically high)數量的冷藏集裝箱和危險品物品堆積在港口倉庫,意味著一些運載這些類別貨物的船隻,可能無法在港口卸下更多的貨,將會導致貨物延遲交付,有可能在未來幾個月內產生更多延誤和更高運費,或是必須安排至其它港口。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U.S.-China Business Council)發言人道格·巴里(Doug Barry)表示,部分在中國有往來的會員公司曾經歷業務中斷,即使中國工廠曾試圖讓工人在工作場所隔離,以維持運營,但巴里說“這是無法持續的”,除此之外,也有會員公司經歷產品運送困難的衝擊。
“然後是船隻裝卸的問題,這是一個關鍵時刻,因爲聖誕節訂單需要在今年夏天之前完成,而港口堵塞可能會導致耗資昂貴的延誤,以及年末假期時貨架上的商品短缺。空運價格非常昂貴,而且運營的航班較少。此外,有些商品如汽車零件等因爲太重而無法空運。”巴里向本臺說明目前美國公司因應上海清零而遭遇的困難。
巴里認爲,若清零政策和停工狀況持續,供應鏈短缺的情況將會惡化,他同時批評中國當局堅持“清零”政策不僅阻礙經濟增長,當地民衆對於行動受限、無法取得其他醫療服務的不滿情緒,也會與日俱增。
封城背後更大的經濟問題
今年三月時因應多地新冠疫情爆發,包括深圳和長春等製造業中心曾實行封城並關廠,部分企業和工廠被允許在“閉環生產”下維持運營,代表工廠員工必須住在廠房內“隔離”、“工作”,即使如此,三星電子、特斯拉等大廠的生產仍受到影響。
除此之外,臺灣多家筆電代工大廠在4月1日也提到,上海疫情已衝擊整體供應鏈物流,包含間接影響其他廠區出貨、進料,廣達電子指出對於許多產業而言,崑山供應鏈與上海來往密切,上海封城不會只衝擊單一產業或廠商。
英國衛報引述獨立經濟研究公司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 新興亞洲分析師霍姆斯(Alex Holmes )的說法指,迄今爲止,中國新冠肺炎疫情對亞洲其他地區的溢出效應相對較小,但“供應鏈出現重大中斷的可能性,仍然是一個巨大且不斷增長的風險”,當前的疫情持續的時間越長,供應鏈中斷機會就越大,他說:“另一個風險是,全球供應鏈數月中斷之後,已經非常緊張,現在一個小瓶頸就非常可能產生巨大影響。”
長期關注中國經濟發展的美國獨立研究機構中國褐皮書國際公司(China Beige Book International)執行董事謝扎德·卡齊(Shehzad Qazi)在回覆本臺置評時,與巴里抱持類似看法,他認爲只要任何形式的清零政策持續,來自中國的供應鏈風險就會繼續升高,除此之外他也關注到中國零售和服務業,因爲防疫政策影響而逐漸萎縮:“但對市場來說,還有一個更大的經濟問題,在過去的兩年裏,中國的製造業通過強勁的生產和出口推動了增長,而零售和服務業幾乎沒有生機。”
卡齊以書面方式回覆本臺時表示,在中共二十大即將舉行、政治特別敏感的一年中,新一波疫情正在削弱中國的製造業,可能使中國經濟沒有任何可靠的增長動力。
記者:陳品潔 責編:梒青 網編:洪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