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護航中國產業政策 指中國不走"日本誤信美國"舊路

2024.08.02 05:43 ET
林毅夫護航中國產業政策 指中國不走"日本誤信美國"舊路 林毅夫說,日本經濟陷入三十多年蕭條是因爲被美國誤導放棄產業政策。
路透社資料圖片

中國經濟會否走向日本式衰退,陷入長期停滯狀態,成爲不少經濟學者研究的課題。身兼中國政協常委、被形容爲中國經濟"國師"的林毅夫在接受港媒專訪時,大推中國的產業政策走向,他批評日本誤信美國放棄產業政策,導致陷入三十年經濟停滯,他的說法引起各界關注和討論。

曾擔任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的中國經濟學者林毅夫週四(8月1日)接受《南華早報》專訪,談及對三中全會文件的看法以及對中國經濟走向的預測,被多家媒體引用。林毅夫提到,成功的產業政策對經濟發展至關重要,批評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洗腦,使發展中國家認爲產業政策不能用在支持基礎研究之外。他表示,發展中國家的知識分子有責任總結自己的經驗,提出新的理論,並舉日本爲例,說日本經濟陷入30多年蕭條和產業發展停滯不前,是因爲被美國誤導放棄產業政策,強調中國政府和市場有結合的力量,在產業升級方面有後發優勢,能推動經濟發展,中國不會重蹈日本的覆轍。

程曉農狠批林毅夫推責 中國錯誤產業政策導致今天經濟悲況

旅美中國經濟學者程曉農不同意林毅夫的看法,表示中國經濟曾有過成長期,但不代表中國的做法是對的,反而是中國的錯誤政策導致今天的結果,又說,中國並沒有真正的產業政策和發展。

程曉農說:“中國的產業政策有兩條,一條是盲目的擴大產能,引進一套西方產品的技術,然後中國馬上把它偷過來和複製,搶人家的市場再把人家公司擊垮,不靠偷沒有辦法實現順利的發展。第二個是叫做以市場換技術,就是硬搶,搶不到的就到美國去偷、到歐洲去偷、到日本偷,最後的結果要自食其果的。人家要反制你,不讓你偷了,你的市場也就與此同時就丟掉。中國產業政策如果正確的話,中國經濟何至於現在這樣悲慘?”

程曉農表示,中國經濟落入今天的困局,與林毅夫過往的建議有關,批評林毅夫爲了迎合中國官方喜好,刻意把日本的長期經濟衰退與美國掛鉤。

程曉農說:“林毅夫顛倒黑白,日元貶值到很低,然後就爆發那個泡沫危機,這是日本政府的一個錯誤判斷。中國經濟現在也是進入這個同樣的泡沫經濟破滅,但原因不同。原因就出在中國的產業政策上,他(林毅夫)鼓吹的中國成功之道和產業政策,就是造成房地產泡沫的原因,因爲中國政府把房地產視爲國策,過多的倚重它(房地產業)最後就垮下來了。”

2023年9月28日,中國恆大在武漢開發的一樓盤。(法新社)
2023年9月28日,中國恆大在武漢開發的一樓盤。(法新社)

評論:政府過度干預 中國產業技術難與日本作對比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表示,中國不會與日本走一樣的路,是因爲中國與日本在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能力有明顯的距離。

謝田說:“日本是有自己的技術。日本的汽車是比美國的汽車要優越、要先進和價格又優惠,所以它(日本汽車)是有技術優勢。我們在美國很多人都願意買日本車。但中國沒有技術優勢,高鐵的技術也好,都是從其他國家學來的。電動車產業蓬勃發展,也是因爲美國的特斯拉公司,中國的自己都是學來的但還沒有學好。現在中國造的一些汽車,技術不過關,沒人買,堆積在歐洲的碼頭之上,它(中國的汽車)沒有真正的技術的絕活,產業升級我們看到的是根本沒有實現。”

謝田表示,不認同林毅夫把中國政府與市場結合變成是中國優勢的說法。

謝田說:“政府不能跟市場結合,市場是自由競爭的。而中共的政府是一個專制的政府,它(中共政府)一旦進入市場之後,我們看到了它(中共)對國企、壟斷企業,它(中共)只會扼殺創造力、扼殺競爭,給市場帶來災難,都是中國人民的負擔。中國所謂的優勢,也是一種迎合中共胃口而提出的口號。”

謝田表示,林毅夫過往多次對中國經濟發展有錯誤的預判,例如2024年會成爲高收入國家並沒有兌現,顯示爲迎合政權違背知識分子認知的看法只會不斷自我打臉。

中國產業政策違背市場本末倒置 是頂層設計的失誤造成

經濟學者司令表示,中國有產業優勢的說法站不住腳,因爲中國政府過度介入市場,讓市場難以在需求帶動下,引領產業發展,事實與林毅夫的說法呈現相反的狀況。

司令說:“中國的這個所謂產業政策,爲什麼說本末倒置?是因爲它根本上違背了在自由市場經濟當中以消費者爲上帝,而需求決定供給的基本規律。這是中國的產業政策的最大的失敗之處,也是頂層設計方面的失誤。”

司令表示,政協和統戰部一再要求學者配合唱好中國經濟光明論,林毅夫這次的講話正好作爲示範,如何把黑暗東西說成光明,掩蓋中國政府的政策失敗。

記者:陳子非    責編:許書婷、李亞千     網編:瑞哲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