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銀料中國經濟增長大幅放緩 習近平滅貧大計難以實現
2020.03.31 10:25 ET

世界銀行初步估計,受到武漢肺炎疫情拖累,今年中國大陸的經濟增長會從去年超過6%,大幅放緩至只有2.3%。如果疫情轉差,甚至會放緩到只有0.1%。有學者估計,這樣的經濟增長,不但不能減貧,還會增加貧困人口。
世界銀行的經濟報告預計,武漢肺炎疫情將導致東亞及太平洋地區發展中經濟體,以及中國的經濟增長大幅放緩。基本情景下,預料今年中國經濟增長將從去年的6.1%,放緩至2.3%,較差的情境下,增長率將大幅減慢至0.1%。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者莊太亮表示,今年中國經濟增長會放緩到什麼程度,取決於兩個因素。
莊太亮:“主要兩個因素。第一要看疫情什麼時候過去,如果疫情早過去了,增長可能高一點,如果疫情到年底還不過去,增長可能低一點,另外也取決於中國會否加大投資力度,去救市,如果政府力度大的話,增長就可能高一點。”
對於世界銀行的預測,莊太亮有自己的看法。
莊太亮:“它(世界銀行)可能沒有算到中國在第三四季度可能加大投資力度,疫情過去消費也有可能反彈的。很重要是中國有‘五年計劃’,一般都會達標的,今年的目標起碼有6.2%, 6.2%跟2點多相差實在太大了。
中國出來的數據應該不會那麼低的。”
無論如何,今年中國難以實現6%的經濟增長目標,看來已成定局。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馬駿表示,今年中國經濟增長主要取決於歐美疫情的發展,由於面臨巨大不確定,他建議今年不再設定增長目標,否則可能會綁架宏觀政策,最後被迫要大水漫灌。
他解釋,若確定一個不切實際的增長速度,地方政府的反應往往就是加大發展基建及投資,但實際上這些基建投資都是資本密集型,對解決就業問題、失業後的民生問題短期內沒有任何幫助。
花旗集團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利剛青則認爲,中國有必要設立經濟增長目標,以確定政策放鬆力度。
利剛青∶“一季度新冠肺炎對內地經濟的衝擊已經到底了,也許一季度會錄得四十年來首次負增長。可以把今年經濟增長目標降一降,比如5%至5.5%的增速。但是我不同意不設目標,不設目標就很難訂相應的內地財政刺激政策,和貨幣政策放鬆(的力度)。”
亞太地區貧窮人口今年增加1100萬人
經濟增長大幅倒退,必然衍生其他社會問題。世界銀行也就疫情對亞太地區脫貧的影響表示關注,並估計,假如經濟形勢進一步惡化,該地區貧困人口可能增加大約1100萬。
根據習近平提出兩個一百年計劃,2021年,即是中共建黨100週年,中國要進入小康社會,2020年內就要把貧困人口清零。
中國國務院扶貧辦公室去年曾表示,絕對貧困問題明年會得到歷史性解決,現在面對武漢肺炎打擊,習近平的鴻圖大計很難實現。
清華大學政治系原教師吳強擔心,疫情可能爲中國帶來新的貧困人口。
吳強:“會有相當多的人口,因爲失業,因爲呆在家裏,迅速消耗存款,他們會陷入到貧困線以下。這些貧困人口還包括在城市裏出現的‘北漂’。”
吳強表示,中國當局的扶貧政策主要依賴財政補貼措施,卻缺乏機制提高貧困戶生產能力。
有民間經濟學者以過去幾個月的官方經濟數據推算,由於疫情影響,過去兩個月已有兩億人無法開工,實際上處於失業狀態。受影響最大的是傳統最富庶的沿海省份,而這些省分是扶助內陸貧困省分的主要經濟來源,現在連珠三角和長三角也自身不保,內陸貧窮問題只能靠中央出錢解決。
記者:高鋒 責編:胡力漢 嘉遠 網編: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