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全國規模以上企業利潤下降逾兩成 地方財政喫緊
中國國家統計局日前公佈,今年頭兩個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22.9%。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政府開始清退所謂的編外人員,每年達到兩成。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本週一(27日)公佈,今年1至2月份,全國規模工業企業中,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449.1億元,同比下降17.5%;股份制企業實現利潤總額6719.0億元,下降19.4%;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761.3億元,下降35.7%;私營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559.3億元,下降19.9%。
製造業實現利潤總額下降32.6%;而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22.9%。中國國家統計局工業司統計師孫曉分析,多種因素影響工業企業利潤下降。儘管工業生產有所回升,但市場需求尚未完全恢復。
現金流崩潰 企業難以繼續經營
對此,蘇州一加工企業負責人趙先生對本臺說,目前除了接不到訂單,就連現金流都出現問題:“現在搞工廠最慘的是連現金流已經崩潰了。現在已經有一部分老闆心態已改變,他們反而害怕情況好轉,因爲企業賬面資金已經清零,現金流已經支撐不住了。向銀行該借的錢已經借了,該想的辦法已經全都想過了。即使形勢好起來,該倒的企業還是要倒,現狀已經無法描述,未來也無法想象。”
被譽爲“中國最富縣”的江蘇省崑山縣,近期出現工人找工作難的情況。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崑山離上海只有50公里,人口近100萬,這裏因爲聚集着大批組裝關鍵部件的合同製造商而成爲中國最繁忙的出口中心之一,當地的工資也比內陸發展水平較低的地區要高出30%。但隨着中國出口訂單萎縮,當地的公司正在削減產能,工廠的人數已經減少,小時工資也下降了三分之一。
另外,國家統計局說,2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0% 環比下降0.5%。安徽六安市一經營食品企業的曲先生髮視頻說,居民消費意願下降,食品企業舉步維艱:
“食品行業越發艱難,終端銷售停滯,工廠缺乏訂單。這幾天已經工廠陸續停工、工人放假,大批工人踏上返鄉之路,工人難、老闆難,行業更難。”
中國民營企業經營困難直接導致政府稅收下降,亦影響到部分地區政府的運作。據《中國新聞週刊》3月25日報道,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發佈消息,該市級機關事業單位開展編外用人清理規範工作。清理對象爲哈爾濱市級機關、市屬事業單位現有僱員、行業專職人員、工勤人員和單位自聘人員。其中,市直機關編外用人原則上5年內精簡完畢,每年精簡不少於本單位編外人員額的20%。
各大行業不景氣 政府財政收入減少
時事評論人士周幼平對本臺說,目前中國各個行業出現衰退,牽扯麪涵蓋房地產、鋼鐵、汽車製造等多條產業鏈:“你整個大環境,大產業鏈有些是有形,有些是無形。俗話說春江水暖鴨先知,企業家是鴨。什麼都算計到了,就沒有算計牌是兩個人打或是三個人、五個人在打,所以現在產業想一哄而上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中國財政部預算司早前發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2月末,全國地方政府債務餘額高達35萬億元人民幣,高於上年的30.5萬億元。
記者:古亭 責編:陳美華 許書婷 梒青 網編: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