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二十六年 中國低調驗收三峽工程


2020.11.02 15:55 ET
hj1102.jpg 中國三峽大壩一景(路透社資料圖)

備受爭議的三峽工程在正式動工二十六年後,傳來完成整體竣工驗收全部程序的消息。在今年夏天中國長江流域遭受嚴重洪災的情況下,中國官方低調處理這起“世紀工程”驗收的方式與時間點引發外界不少猜測。

中國官方媒體《新華社》11月2日以《‘國之重器’三峽工程完成整體竣工驗收》爲題,簡短披露說,中國水利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公佈,三峽工程日前“建設任務全面完成,工程質量滿足規程規範和設計要求、總體優良,運行持續保持良好狀態”的消息。

 

 

“世紀工程”高舉輕放?

有別於二十六年前聲勢浩大的宣傳,中國官方這次對“國之重器”三峽工程的“冷處理”激起輿論熱議。

自媒體節目主持人“財經冷眼”長期關注三峽工程,並曾多次警告大壩存在風險。他告訴本臺記者,水壩驗收手續一拖再拖,至十一年後才由中國水利部及發改委簽收,這意味着中國高層官員不願爲三峽工程承擔責任。

“三峽當時阻力非常大,所以開工的時候是作爲政治工程來做,而且正好趕上八九六四鎮壓,中國政府需要用這種工程鼓舞國人士氣。2006年胡溫當政,三峽大壩到頂可以驗收了,國家領導人全部缺席。大家很多猜測,說胡溫不願爲這樣一個政治工程‘背鍋’。”

“財經冷眼”補充說,他去年提出三峽大壩變形一說後,引發外界擔憂和關注,加上中國連續兩年陷入洪水困境,再次把三峽大壩推至風口浪尖上。

“沒有驗收,沒有簽字,就不會有人承擔責任。現在這個時候正好經歷洪水,就來驗收,其實就想‘甩鍋’,找幾個人來‘背鍋’,因爲這種責任都在工程簽字驗收的人身上。”

三峽大壩能不能防洪?

據瞭解,三峽電站是全球最大水電站,於1994年正式動工興建,2003年開始蓄水發電,2009年全部完工。不過,這項“世紀工程”自提出後就爆出包括技術不過關、貪污、環境破壞等醜聞,其中圍繞着三峽大壩蓄水排水能力的爭議更是不斷。

今年夏天,中國二十多個省份持續強降雨造成幾十年來最嚴重的洪水,逾千萬人受災。

雖然中國官方今年八月的報道曾強調,三峽大壩“以49000立方米每秒左右流量下泄,削峯26000立方米每秒左右,緩解了長江中下游的防洪壓力”,外界卻質疑號稱“固若金湯”的三峽大壩是否真的發揮了“可抵禦百年一遇特大洪水”的作用。

“財經冷眼”向記者表示,本該聚焦於防洪的三峽大壩在政治操作下,變成發電產生經濟利益爲先,防洪、航運排後。

“一月到三月是枯水季節,如果把水位放的太低,就發不了什麼電,所以他(政府)不願意提前把水位降下來,結果每次都到四、五月份纔開始排水清空,五、六月份進入汛期,他又來不及了,所以往下游瘋狂泄洪,導致下游的洪災又加重了。沒起到攔洪濟枯的作用。”

官方持續爲三峽辯護

面對公衆長久以來的批評,中國官媒《人民日報》星期一的相關報道再次重申,三峽大壩在“防洪、發電、航運、水資源利用等綜合效益全面發揮”的“豐功偉績”,表示至2020年8月底,三峽水庫累計攔洪總量超過1800億立方米;累計發電量達13541億千瓦時;累計過閘貨運量14.83億噸;累計補水2267天,補水總量2894億立方米,同時節約標準煤4.30億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1.69億噸。

旅居德國的水利專家王維洛博士接受本臺記者採訪時反駁說,上述斷章取義的數據沒有反映出中國爲建三峽大壩而付出的代價。

“三峽工程調水是一個滅自然的過程,鄱陽湖、洞庭湖等都變成大草原了。(官方)從來不說由於三峽工程蓄水增加了甲烷的產生和排放,也沒有說三峽工程淹沒了六百平方公里的土地。官方在驗收三峽工程的時候,連一點底氣都沒有。”

《中國日報》早年曾報道,三峽工程初建設時,中國並沒有足夠資金,因此成立三峽工程建設基金以解決相關問題。有媒體估算,從1992年至今,中國全國人民交給三峽工程的錢超過五千億元。

王維洛博士提到,按照利息計算,中國的老百姓不但沒有從三峽工程中得到任何回報,還爲此“埋單”超過一萬億元,同時戲稱,如果三峽工程真如官方宣傳那樣美好,爲何多年來中國沒有一個男兒敢爲三峽大壩簽字驗收?

 

(記者:韓潔   責編:申鏵   網編:洪偉)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