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巨頭接連落馬 中國芯片掀爛尾潮?

2022.08.01 16:47 ET
產業巨頭接連落馬 中國芯片掀爛尾潮? 中國要在2025年達到芯片自給率70%的目標,不過困難重重。
路透社資料圖片

中國多名芯片業領軍人物近來相繼因涉及腐敗而被捕,其中,包括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肖亞慶。目前正值美、中在芯片產業激烈競爭之際,這些重要人物密集落馬,對於中國芯片產業意味着什麼?美國國會剛剛通過《芯片法案》一旦生效,中國的芯片業發展又將面臨哪些嚴峻挑戰?



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7月30日通報,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俗稱大基金)總經理丁文武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當局調查。上週四(7月28日),中國工信部部長肖亞慶也因涉嫌違紀違法,被通報調查審查。他也是中共十九大以來首位在任內落馬的部長級官員。

此外,過去一個月,還有四名芯片業領軍人物相繼被捕,其中包括紫光集團前總裁刁石京、國家芯片大基金管理公司原總裁路軍、紫光集團原董事長趙偉國、紫光集團總裁張亞東,與及紫光集團聯席總裁齊聯。中國媒體報道,這些人都涉及嚴重腐敗。

美國《芯片法案》引發中國內部反腐敗調查?

芯片行業一直是中國高科技發展的重中之重,投入資金量非常之大,可謂傾“舉國之力”

。這個產業也是美、中競爭的焦點。中國一直想要在該領域“彎道超車”或跳躍式前進,以趕上美國的領先地位,但一直缺乏突破。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副總裁、戰略技術政策項目主任詹姆斯·劉易斯(James A. Lewis)告訴本臺,“我的猜想是,由於美國對於《芯片法案》的重視--這也是中國密切追蹤的,他們(中國)也對自己的計劃進行了檢視。他們已花費了數百億美元。”

美國參、衆兩院上週相繼投票,通過總額高達2800億美元的《芯片法案》。劉易斯認爲,這一旨在振興美國芯片製造業、抗衡中國的法案,是引發中國對內部腐敗問題調查的的導火索。

美國智庫哈德遜研究所的國際經濟和技術問題專家萊利·華特斯(Riley Walters)也表示,中國經常搞產業大躍進,投入大量資金,但往往效果不張,並導致腐敗叢生,而“今年尤其對中國共產黨來說,是個特別年份,還有兩個月就是二十大。”芯片業的滯後,讓中共領導人感到顏面無光。

中國國家大基金第一期投資表(網絡截圖)
中國國家大基金第一期投資表(網絡截圖)

大基金大撒幣 中國芯片業“大躍進”盲目發展

過去幾年,中國芯片行業一直是投資熱點。其中,所謂“國家大基金”於2014年由中國工信部辦公廳宣佈成立,採用政府基金與社會化資本結合的方式,重點投資芯片產業,包括芯片設計、封裝測試、設備和材料等。據媒體估計,中國政府爲此已先後投入了上千億美元,資助該產業與西方國家競爭。但這些鉅額補貼的結果卻是鉅額損失以及一系列的破產、違約和爛尾項目。而大量依靠進口芯片的事實並未改變。中國芯片進口目前仍佔全球市場約三分之一。一些關鍵的“卡脖子”領域,仍在攻堅路上,形勢嚴峻。  

旅美經濟學者夏業良也談到,“中國芯片業造假成風,騙取國家科研經費是普遍現象,而且愈演愈烈。”早在2006年,上海交大就曾發生“漢芯一號”芯片造假事件,導致國內剛興起的半導體產業一度停滯不前。據統計,2021年中國芯片領域共有約287筆投資,同比增長67.8%,總投資額高達108億美元,但目前至少有6家芯片公司已倒閉,共燒掉23億美元。

美中科技文化交流協會會長謝家葉博士告訴本臺,中國芯片發展牽扯到兩方面問題:“它牽扯到一個是人才和技術。如果沒有人才的儲備,也沒有技術的儲備,你想說突然要發展芯片,是比較困難的。”

謝家葉說,芯片技術牽扯到很多領域,包括極光、切割、封裝等很多技術,各方面積累要有一個過程。

他補充,另外一方面就是投資。“投資方面,一直有一個錯誤的想法,就是我只要砸錢進去,我就肯定可以把它做出來。不是這樣子的。”

謝家葉談到,如何透過投資,逐步擁有自己的設備,也需要一個發展過程。用大躍進的方式,無法改變中國目前的芯片發展狀況。這也是導致中國很多盲目投資、最後被貪污、成爲爛尾的主因,就是“主持投資方面的官員被人家誤導了。”

中芯7納米芯片 專家質疑無法量產商業化

美國彭博社7月21日披露,中國芯片大廠中芯國際正在出售可用於比特幣挖掘的7納米芯片。這意味着,中芯國際可能已將其芯片製造技術提升了兩代。實際上,美國從2020年末就已限制向中國出口10納米以下的芯片製造設備。中芯國際的技術進展讓外界懷疑,美國是否能阻止中國發展世界級芯片產業的野心,但也有行業觀察機構質疑,中芯涉嫌抄襲臺積電技術。

劉易斯則認爲,這沒什麼大不了,因爲中國早就已經獲得製造這種芯片的能力。“有趣的是,他們爲何覺得有必要加以宣佈呢?” 劉易斯解釋說,芯片製造關鍵不在於你能製造多複雜的芯片,而是在於能否大批量生產,能否有商業利潤並佔領全球市場,“關鍵是批量化和商業化”,而中國這些都做不到。

《芯片法案》生效後 中國看不到美國的車尾燈?

上週,美國國會通過2800億美元的《芯片法案》,將爲國內半導體生產商提供520億美元的資助和財政激勵。法案還規定,接受聯邦資金和稅收補貼的芯片製造商,不能在中國和俄羅斯等構成國安擔憂的國家擴大現有工廠或建造新工廠,從而限制在當地生產先進芯片。

劉易斯說,中國遲早會有自己的芯片產業,但有多快?複雜到什麼程度?這將由全球競爭決定,而《芯片法案》將鞏固美國目前的產業領導地位。“中國的發言人說,他們要想趕上行業領導者們,至少還得十年。該法案將把中國甩得更遠些。”

據知名行業機構IC Insights的數據,美國目前佔據全球芯片研發支出的55.8%,而中國僅佔3.1%。

劉易斯認爲,中國芯片產業面臨兩大問題,一是腐敗,這是中國經濟本身固有問題。另外就是中國當局對於高科技企業的打壓。在加速芯片等高科技產業發展和強化其專制統治之間,北京選擇的是後者。

“他們(中國)要把技術內卷化,擁有一個良好的芯片產業還需要10到15年。美國無法阻止他們,但這將是一條崎嶇之路。”


記者:凱迪    責編:  鄭崇生   網編:洪偉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