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再次问责249名干部不作为 41厅官受处分


2015.09.29 16:17 ET
m0929-nu.jpg 中国国务院大督查再次对249名干部进行了问责,给予党纪政纪处分。(AFP)

中国国务院近日公布了大督查第二批核查问责结果,对24个省(区、市)249人进行了问责,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其中地厅级41人、县处级139人。此次核查问责突出处理了一大批资金沉淀、项目拖延、土地闲置、棚改迟缓等不作为问题。

据中国官方新华社9月29日报道,今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国务院组织开展第二次大督查。此次第二批核查问责,突出处理了一大批资金沉淀、项目拖延、土地闲置、棚改迟缓等不作为问题,督促相关工作全国排名靠后、问题较为突出的地区抓紧彻底限时整改。

报道说,就“资金沉淀”问题,此次大督查在12个省(区、市)查出资金沉淀问题24个,处理78人。河北、上海、广东、广西、陕西有关市县政府或单位因存量资金应交未交或未及时交回,给予52人行政记过、行政警告、诫勉谈话等处分。浙江省财政厅、环保厅未及时将中央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专项资金细化到具体项目和单位,导致1.5亿元滞留在29个市(县)财政局,省财政厅、环保厅及2个县财政局、环保局8名相关负责人受到行政警告、诫勉谈话等处分。此外,13个省(区、市)问责项目拖期问题24个,处理85人;另有11个省(区、市)问责土地闲置问题12个,处理51人。就为什么中共官员中会出现这么多“不作为”官员这个问题,旅美中国学者刘青评论人士谢选骏分析说:ACT1

“习近平上台以后大力反腐,这使许多官员觉得很不服气。因为许多中国官员最初决定要当官就是冲着那些巨大的潜在好处而来,而反腐使他们没法敛财和获取其他好处,因此他们就决定采取这种不作为的方式来给习近平脸色看。”

另外,中共党的机关媒体人民网9月29日以“再次问责249名官员,警钟为谁而鸣?”为题发表评论说,这次督查问责以雷厉风行之势告诫党员领导干部,不干事、不作为不仅不足取,而且要追责。从公布的情况来看,受处分的249人中,有诫勉谈话的,也有受到党内警告乃至免职的;从干部级别来看,有县处级,也有地厅级。问责结果打断了少数干部“平平安安就可以占位子,舒舒服服就可以领票子,庸庸碌碌就可以混日子”的念想,让为官不为者如坐针毡。今后,“不作为”不仅仅是一种作风问题,而且要通过督查问责,和“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相衔接。

评论说,此轮核查,重点聚焦资金沉淀、项目拖延、土地闲置、棚改迟缓等不作为的典型问题。这四个方面都涉及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等重大决策部署,干部不作为影响的不仅仅是一个项目、一笔资金,更会影响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损害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评论说,正因如此,9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不作为的干部,该问责的要问责,该‘挪位子’的要‘挪位子’。”  旅美中国学者刘青认为,这些“不作为”官员还将继续出现:

“虽然习近平上台后所掀起的反腐运动力度大,打下的官员也多,但江泽民和胡锦涛时期也搞过一些反腐,而且也打下过一些官员,但中国官员的腐败一直没有停止,而且越来越泛滥,这就说明,在专制制度下,腐败是不能根治,历史和古今中外的先例都证明,真正根治腐败还需要体制的变革。”

人民网的评论还说,督查问责给“为官不为”者敲响了警钟,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了压力和责任。“打到痛处”的问责结果,一方面促进了财政沉淀资金的盘活利用、推动了政府投资项目的加快落地,另一方面也为狠抓政策落实促发展提供了动力。下一步,国务院还将组织第三批核查问责。

新华社的报道说,国务院大督查的第三批问责将聚焦民生领域不落实不作为问题,目前正在督查审计中。

(记者:希望;责编:嘉华)

添加评论

您可以通过填写以下表单发表评论,使用纯文本格式。 评论将被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