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監管存戶資金流向 民衆憂回到計劃經濟年代
2020.06.12 06:20 ET
中國政府對人民的監管方式可謂日新月異,現在連每個人到銀行存款和提款都要受到監管。中國人民銀行近期宣佈,河北、浙江及深圳的銀行會試行新的監管規定,大額存戶資金提存都要主動向監管部門登記,有中小企商人形容,這樣等於準備重回計劃經濟。
中國人民銀行近期印發《關於開展大額現金管理試點的通知》,河北省自2020年7月起開始試點,浙江省、深圳市自2020年10月起開始試點。新規定列明私人賬戶存取10萬元以上、企業賬戶超過50萬元以上,都要登記說明資金去向。
此次試點爲期兩年,涉及的銀行包括所有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以及中國郵政儲蓄銀行。
加強管控防金資金外流和洗黑錢
中國工商銀行深圳一支行部門主管方女士接受本臺採訪時表示,央行此舉是對不同省份的現金流進行管控,以便掌握銀行與民間資金流動情況:“河北省和浙江省,還有深圳市都不一樣,因爲各地區的經濟活動和經濟環境不一樣,所以他它有數額大小之分。最主要他要防止一些隱性的,不明來歷的存取,同時防止違法交易。另外,擔心太多的老百姓資金外流,因爲現金提取就很難控制。”
中國多家媒體本週五報道,各地支行對公賬戶管理金額起點均爲50萬元,對私賬戶管理金額起點,河北省是10萬元、浙江省30萬元、深圳市20萬元。如果客戶提取、存入起點金額之上的現金,按照《通知》,應在辦理業務時進行登記。
方女士說,新規定實施後,顧客去銀行存款和提款金額如超出上限都要填表,告知資金用途:“他對資金的存入和提取,都要作一些登記。這樣每一個人的現金流就會容易控制。”
大部分存戶資金流向無所遁形
北京一經紀人公司負責人王女士對本臺說,在中國,個人無隱私可言,政府想要查某一個人,毫無障礙。因此讓人聯想到政府會否要拿老百姓當韭菜:“一個企業50萬元(登記),個人10萬元(登記),這已經涉及到我們最基層的老百姓了。千萬級,上億的這種富豪是不是已經全部打光啦,現在是不是要割我們下層的韭菜啦,我們現在已經放在砧板上了呀,反正富豪已經割完了,我們現在是最下面的一撥韭菜。”
中國央行的《通知》顯示,此次當局重點監管大額存戶,並針對拆分、現金隱匿過賬等規避監管、“僞大額現金交易”情形制定防範措施,既監測單筆超過起點金額的交易,也監測多筆累計超過起點金額的交易。
民衆感到快要回到計劃經濟年代
山西太原汽車配件商人張志成接受本臺採訪說,當局不僅僅管控紙幣流量:“就是你所有用錢的地方,你的資金流動必須經我同意,現在等於爲重回計劃經濟作準備。你看供銷社已有幾千家落地了,現在就是在往回走。”
在新浪微博,有網民對此嘲諷:“取錢10萬就限制,建議一萬元以上”,另有網民寫道,提取這麼小額的現金還要登記,乾脆把紙幣收歸國有,跟以前一樣用票來取代貨幣。
中國央行卻說,大額現金管理新規不會明顯影響到社會公衆日常經濟活動。
記者:喬龍 責編:胡力漢 許書婷 網編: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