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貧困國家遭中國追債 被推向崩潰邊緣
今年是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的十週年,發展中國家因參與相關項目而落入中方債務陷阱的問題也日趨受到國際輿論關注。有美國媒體披露,由於中國正向發展中國家追討債務,導致巴基斯坦、肯尼亞、老撾等世界最貧困的國家被推向崩潰的邊緣。
美聯社5月18日的調查報導指出,目前全球有十多個貧困國家,包括贊比亞、肯尼亞、老撾、巴基斯坦、蒙古等,因爲上百億美元的外國貸款難以償還而正面臨經濟不穩定甚至瀕臨破產。相關債務的部分貸款利息已榨乾借貸國的外匯儲備,或只剩幾個月外匯存底。而這些國家高達50%外國貸款來自中國,超過三分之一的政府稅收用來還債。其中,贊比亞和斯里蘭卡已經宣告破產,連利息都無力償還。
這些貧困國家落入債務陷阱的主因是,中國有許多臺面下的空殼借貸,借貸條款不公,且中國不願寬限貸款期限,對借貸金額、條款極爲保密,使得其他債權國難以介入提供幫助。
該報導指出,協助美聯社調查的相關機構AidData執行長派克斯(Brad Parks)追蹤中國借貸行爲,並發現有兩大陷阱:北京會要求借貸國把現金存入隱藏的第三方託管帳戶,讓中國得以在借貸國停止支付利息時直接拿走款項,並在其他債權國不知情下,成爲借貸國必須首先還款的放貸方。此外,北京借出上百筆世界銀行不知情的貸款。當時中國正透過“一帶一路”大撒幣,進一步導致貪腐嚴重的借貸國債臺高築。
美聯社提及,中國還設置空殼公司,進行臺面下的放貸行動。例如,贊比亞透過空殼公司向中國兩家銀行借了15億美元建造大型發電水庫,卻找不到相關紀錄。派克斯說:“在88個國家中,至少有3850億美元的中國債務是被隱藏或未申報的。”
臺灣的國際法學會副祕書長林廷輝接受自由亞洲電臺採訪指出,“中國在借貸給這些國家時,早就預估有還不出利息和本金的可能性,早做了保本的預防措施。中國並不是真正想扶植他們,要求借貸國家把現金存入隱藏的第三方託管帳戶,對借貸國來講,中國是採取一個比較不信任的作法。”
學者:“一帶一路”是中國拉攏第三世界的債務陷阱
林廷輝說,“一帶一路”本來就是“錢坑”,中國爲了拉攏“第三世界”,並不是帶給當地經濟繁榮模式。這些國家狀況本來就不好,疫情三年經濟衰退,俄烏戰沿線國家變貧窮。中國以往用金錢外交拉攏,此時中國經濟不好,就跟這些國家討債而非免除債務。
林廷輝表示,“一帶一路”相關計劃不透明,還會助長貪污腐敗的情事發生,這也是各界詬病的問題:“並不是協助這些國家不好,而是你做的事跟國際援助計劃開發透明度有差距。中國自討苦喫,疫情後經濟狀況出問題,這些國家連帶受累,應該到最後可能必須由世界銀行、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出來幫忙擦屁股,給國際社會增加困擾,過去已有案例。”
臺灣的國防安全研究院助理研究員鍾志東接受自由亞洲電臺採訪指出,麻煩的是,以前債權國可進行國際協調,但中國和這些國家之間的債務是黑箱作業、並不透明。
中國經濟“政治化” 債務黑箱陷危機
鍾志東表示,北京提《全球發展倡議》強調,要在發展爲核心下,達到“減貧脫貧”目標。如今,這些中國製造的國際債務危機正是對此倡議的最大諷刺。中國將經濟政治化,好大喜功,欠缺財經專業考量,大肆放款推動基礎建設,也坐實西方國家對中國“經濟掠奪者”與“ 經濟脅迫”的指控。其結果是,中國不僅對外造成國際債務危機,對內自己從中央到地方也都承受由此連帶的國內債務危機。
鍾志東說,“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當初不斷提醒,中國放款‘一帶一路’,在沿線國家建高鐵、水壩、高速公路等要有經濟效益評估,且應要讓投資能在國內經濟產生良性循還,而不是借錢蓋高鐵,引進中國勞工、設備,國內經濟無法受到投資正面循環。”
鍾志東還說,如今七大工業國集團(G7)也批評中國以“一帶一路”設下債務陷阱。習近平的作法如同毛澤東五零年搞“大躍進”,“超英趕美”,以政治命令掛帥,打腫臉充胖子。如今中國缺錢,向欠債國家催債導致這些貧窮國家瀕臨破產,這對中國的國際形象與影響力將有嚴重負面影響。
記者:夏小華 責編:許書婷、何平 網編:洪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