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王毅歐洲之行起了反效果
2020.09.02 16:45 ET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爲期兩週的訪歐之行,在最後一站德國慘遭滑鐵盧,原因起自他威脅恐嚇正在臺灣訪問的捷克參議院議長維特齊要“付出沉重代價”。王毅此話一出,一向四分五裂的歐洲各國,瞬間團結起來,包括法國、德國與捷克外長都紛紛表態批評,王毅的說法太“過分”,捷克外交部更打算召見中國大使。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訪問歐洲,卻在歐洲聯盟大國德國數落另一個歐盟國家捷克的民選政治人物,王毅的說法與做法,不但引來德國外長馬斯的當面反擊,正告王毅尊重國際夥伴纔是應有的態度,“威脅恐嚇在歐洲沒有容身之處”。
王毅這趟訪歐行的結果談得上成功嗎?
華盛頓智庫威爾遜中心基辛格中美研究所主任戴博(Robert Daly)接受本臺訪問時,給了這樣的評價:
“我覺得從中國的角度來講,也不太成功。他就是老講那一套,就是中國的崛起肯定是和平的、我們不干涉別的國家的任何內政……可是,在全世界的舞臺上,我們都習慣於言論自由,所以,中國得改變他的外交辭令,來適合一個以言論自由爲主調的國際舞臺。但他好像還沒有意識到這些。”
戴博曾是美國派駐中國的外交官,能說一口流利中文的他,還出演過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是美中兩國的外交圈子裏都出名的學者。
對於中國外交風格現在以戰狼風爲主調,卻仍說着舊式語言,戴博尤其對中國總聲稱“各國不應干涉中國內政”的說法,給了逆耳忠言。
“中國自古以來有一個說法就是內外有別,但是,今天作爲一個超級大國,就是必須要內外無別。你在自己邊境裏所做的一切,是外國人怎麼看待你非常重要的信息與標準。”戴博說。
要做崛起的大國,就不能有雙重標準。戴博的提醒,不知中國能聽進去幾分。
訪問歐洲的王毅在首站意大利時說,這趟歐洲行要傳遞的四大信息之一,就是要表達中國支持歐洲的團結發展。而一向難以團結的歐洲聯盟國家,真的因爲王毅的一句話,團結一致對抗中國的外交霸凌。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不久前才訪問歐洲,希望聯合更多歐洲盟邦團結對抗中共。
蓬佩奧前腳剛走,王毅就到,試圖對抗美國在歐洲的影響力用意明顯,但王毅的言行顯然起了反效果。
歐洲團結抗與中美歐大西洋同盟修好 王毅立兩大功
長年關注歐中關係、德國籍的英國諾丁漢大學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傅洛達(Andreas Fulda)告訴記者,與其說美國在對抗中國上起了帶頭作用,倒不如說,王毅的中國戰狼式的舉止,促使歐洲國家和中國的漸行漸遠。
傅洛達說:“王毅警告挪威不能把諾貝爾和平獎頒給香港示威者,又出言威脅捷克,這強化了歐洲政治人物對中國共產黨統治下的中國,不是可靠與可信賴夥伴的印象;另一方面,王毅歐洲行的表現,也有助於振興歐洲與美國之間的跨大西洋夥伴關係。”
王毅“一言興兩盟邦”,團結了一向難以團結的歐洲國家,還讓原本有些疏遠的美歐跨大西洋同盟關係重新走近。
外交工作講究語言的藝術,用字遣詞是門大學問。但王毅這趟歐洲行,對着歐盟國家成員國罵其他成員國,在不適當的地點說了不適當的話。美國聖托馬斯大學國際研究與當代語言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葉耀元告訴本臺,這種戰狼外交出徵,當然會慘遭滑鐵盧。
王毅式罵人是外交災難
葉耀元說,“這沒什麼語言的藝術,這就是單純的去人家的地盤撒野而已,你放話要制裁捷克,可是,捷克是歐盟成員,你制裁捷克、就等於制裁歐盟。”
不過,葉耀元指出,王毅這趟歐洲行在最後一站德國沒能劃下美好句點,反而掀起風波,這是中國在外交上失敗的單一事件。接下來歐盟在對待中國的態度上,是否會形成更明顯與一致的立場?這次王毅的歐洲之行對美國與歐盟合作應對中國挑戰又會造成什麼影響?仍有待觀察。
歐洲抗中走自己的路?與美國殊途同歸?
一直以來,歐洲在中國問題上都避免選邊站隊,不過,美國對中國展開有話直說還大聲說的外交戰術後,王毅這趟歐洲行,包括在香港議題、關押穆斯林少數族裔的再教育營與臺灣議題上,就連歐盟裏被視爲對中國比較友好的國家,也開始效法美國。
意大利外交部長迪瑪約(Luigi di Maio)就在王毅訪問當地時說,“香港的自治權無可爭辯”。
王毅這趟歐洲行訪問意大利、挪威、荷蘭、法國和德國後,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也將訪問西班牙和希臘。戰狼出征歐洲第二回合是否會有比較好的表現,外界正密切關注中。
自由亞洲電臺記者鄭崇生華盛頓報道 責編:申鏵 網編:洪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