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二,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Jake Sullivan)抵达北京,展开为期三天的访问。那么,在高层会谈结束后,两国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呢?
8月27日,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在北京郊外与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进行了新一轮的中美战略沟通,这是自2016年以来,美国国家安全顾问首次访华,上一次访华的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是奥巴马政府时期的赖斯(Susan Rice)。
在两日的会谈结束后,据中国官媒央视报道,王毅在会议中重申了台湾立场,要求美方停止武装台湾、支持中国的和平统一。同时,王毅强调,美方应停止在经贸和科技领域打压中国,拒绝美方指责中国输出“产能过剩”的说法;王毅重申对南海的领土主权,并要求美国不得透过双边条约纵容菲律宾采取侵权行为。
与此同时,美国白宫也针对此次会谈在周三发布新闻稿,称两位高级官员在去年11月拜习会的基础上,针对共同打击毒品犯罪、维持军事对军事沟通、人工智能风险管控、共同遣返非法移民、应对气候危机等议题取得进一步成果。双方同意继续保持沟通渠道,预期在未来几周内安排领导人级别的通话,并计划在不久后进行一次战区指挥官电话会议。
外界注意到,会谈也凸显了两国立场的歧异;沙利文在会谈中也指出,美国将继续采取必要行动,防止先进技术对美国的国家安全造成威胁。他对中国不公平的贸易政策和非市场经济行为表示关注,同时强调了维护台湾海峡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性。沙利文重申了美国对印太盟友的承诺,并对中国干扰菲律宾合法海上行动表示担忧。此外,他还对中国支持俄罗斯国防工业表示关切。
学者:中美战略沟通稳定紧张关系
除了有关南海、台湾、科技与经贸竞争等议题外,美中官员在会晤时也针对乌克兰、中东、及朝鲜半岛等问题进行了意见交换。
美国智库德国马歇尔基金会印太计划主任葛来仪(Bonnie Glaser)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由于会谈的时间很长,双方可以讨论到所有的热点议题,不过,两国存在各自的优先事项:“两位高级官员会议可能会持续至少10个小时,所以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讨论到很多议题。不过,美国和中国在会议中可能会有不同的优先事项,对美国来说,中国对俄罗斯国防工业的支持、南海、台湾海峡、以及共同打击芬太尼可能是最紧迫的议题。”
葛来仪补充谈到:“这些会谈的目的是处理持续的紧张问题,澄清意图,消除误解,以防止日益加剧的竞争演变为冲突。”
闭门沟通成有效对话渠道
自2022年美国总统拜登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印尼峇厘岛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会晤后,两国元首便达成了开展战略沟通的共识,自此之后,据媒体报道,沙利文和王毅已经在维也纳、马耳他、和曼谷进行了至少三轮的沟通。
英国《金融时报》日前引述知情人士的消息指出,尽管三次会谈未能根本性解决美中在不同议题上的立场差距,但核心官员间的面对面谈话,使双方能进行有意义的讨论,而非仪式性的照本宣科,这样的沟通对管控冲突十分重要,至少可明确传达彼此的红线。
中国外交部美大司负责人也在25日的吹风会上表示,前几次的会晤具有实质性与建设性,取得了积极成果,因此双方都同意将继续用好这项沟通渠道。
不过,不同于以往的秘密对话,沙利文此次高调访问中国引发外界关注。美国迈阿密大学政治学教授金德芳(June Teufel Dreyer)就此告诉本台记者,沙利文的访华行可能存在内政考量:“拜登此时应该非常关注自己的政治遗产,他希望在卸任时能够说他将美中关系重新引回正轨,而沙利文此次的访问便是这项成就的例证。”
葛来仪则认为,沙利文访问北京是拜登政府对华政策的延续:“拜登政府在2022年宣布了对华战略,即‘投资、协同、和竞争’,这一战略至今仍在推进。我认为,在拜登卸任前,这项政策不会有改变,相关的落实工作也将持续到他任期结束。”
外界关注拜习会的安排
国际媒体广泛关注,沙利文此次访华是在为拜登卸任前最后一次的拜习会铺路。有学者推测,拜登与习近平有可能于今年11月的秘鲁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领导人峰会,或巴西二十国集团(G20)峰会碰面;甚至有中国学者认为,拜登可能会在近几个月访问中国,因为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拜登是自卡特总统以来,唯一一位没有访问过中国的美国总统,尽管他曾在2011年以副总统的身分到访过北京。
对此,金德芳认为,拜登与习近平的确有可能在拜登卸任前再次会晤,不过考虑到高峰会对于下一任的美国政府的影响力存疑等,若拜习会在年底再度登场,其象征意义或大于实质意义。
金德芳补充说:“中国在美国总统大选前不太可能采取任何大动作,所以拜习高峰会更多是一个象征性的行动。”
记者:唐缘媛 责编:安克 网编: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