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一帶一路"大壩 被指威脅數百萬人生計
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最近又引起國際社會在人權方面的關注。國際人權組織"人權觀察"近日的一份報告顯示,由中國出資建造的一座湄公河上的柬埔寨水電站不但沒有提供承諾中的大量能源,還威脅到上下游數百萬老百姓的生計。另有報告指出,中國在世界各地的投資項目受到的人權指控多達六百多起。
“人權觀察”亞洲部的負責人約翰·西夫頓(John Sifton)在對外談到這座大壩對柬埔寨老百姓生活的影響時,用的詞是“沖走了”(washed away)當地土著和少數民族的生計。
“沖走”了生計
這份報告提到,這座名爲“塞桑河下游2號水電站”的修建期間,遷移了約5000名世代在當地居住、自給自足的原住民。但柬埔寨政府並未對這些移民給予妥善的安置,而是把他們搬到土地貧瘠的地區,賠償的數額也彌補不了這些居民的損失。
從2011年大壩開建到2018年建成,當地人不斷去抗議,政府卻一再否認居民們的擔憂,或拒絕討論。反對的人卻不時受到威脅,甚至被投入監獄。
“人權觀察”爲這項研究訪問了六十多名當地的居民、民權領袖和學者,也查閱了相關的研究和商業資料。有不少居民表示,政府強迫他們搬遷,而不是採取商量的態度。這些居民的抱怨,與中國在修建三峽工程期間,對移民的安置所引起的種種不滿和憤懣,多有相似之處。
但受影響的不止是這些當地的居民。由於湄公河流域很廣,魚類資源豐富,這座大壩的修建截斷了河裏魚類遷徙的路線,導致魚羣數量大幅度下滑,影響到了下游柬埔寨、越南、泰國和老撾等國依靠這條河獲取食物和收入的數百萬居民。
“人權觀察”的報告指出,包括中國和柬埔寨政府,以及負責建造這座水電站的中國華能公司都沒有就大壩修建的實質收益和負面影響作出有效的評估。
雖然華能公司聲稱水電站每年能產出近兩萬億瓦特,這相當於柬埔寨每年六分之一的電能產量,但柬埔寨雜誌《東南亞全球》(Southeast Asia Global)去年底的一份報道指出,實際的產量可能只是這個承諾數量的一半不到。
在另一面,這個由中國政府銀行提供大部分資金(八億美元)的項目帶來的環境效益卻非常有限。“人權觀察”在報告中指出,大壩造成的腐爛植物釋放的二氧化碳相當於一些用天然氣的電廠產生的溫室氣體。
中國海外項目的人權弊端
這項工程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項目,它所帶來的人權和環境問題在中國的海外項目中並不少見。
據香港《南華早報》報道,總部位於英國倫敦的工商業與人權資源中心(Business and Human Rights Resource Centre)8月11日公佈的一份報告顯示,從2013年至2020年,中國公司海外項目受到的人權指控多達679起。
這些指控中有多達1690個與人權相關的問題被確認,具體問題包括土地權、污染、健康和土著居民的權利等等,涵蓋的地區包括亞太地區、拉丁美洲和非洲。其中東南亞國家遭遇的問題尤其突出,緬甸有97個案例,高居榜首,柬埔寨也多達34項,排名前列。
報告指出,這些數據表明中國公司在海外的實際行爲和他們的政策承諾存在巨大差距。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指控似乎並沒有使得中國政府放緩對一帶一路國家的投資。據路透社報道,緬甸外交部日前表示,中國將向緬甸政府投入六百萬美元資金,用於資助當地的發展項目。
自今年二月的軍事政變以來,緬甸仍處於軍政府的統治之下。外界有人指責中國政府對緬甸軍政府態度曖昧,但中國政府卻否認指控,說它在危機時期支持區域外交,它首要考慮的是局勢穩定。
(記者:王允 責編:申鏵 網編:洪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