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事難掩"鐵鏈女" 網民發聲:記者何時進徐州?

“徐州鐵鏈女”事件引發的民怨沸騰已長達兩個月,當局至今仍在被動消極回應。“中國人權律師團”日前發表聲明,針對官方所謂的調查程序和DNA鑑定結果提出質疑。甚至有網民指出,“記者進烏克蘭比進徐州簡單”。
“俄烏開戰,誰是最大贏家?徐州。”烏克蘭的局勢繼續成爲全球焦點,也成爲中國互聯網上關注的時事熱點,不過在一段惡搞的視頻中,就有網民諷刺徐州官方因爲俄烏戰爭爆發轉移大衆輿論,或成最大受益者。
另有網民在微博上替徐州鐵鏈女發聲,呼籲大衆持續關注。他們說,戰場或許離中國很遠,但徐州豐縣“鐵鏈女”離我們很近。
官媒對鐵鏈女案噤聲惹民怨
徐州八孩母親“鐵鏈女”案年初爆發至今,不僅傳出當地村落遭鐵皮包圍、限制人員進出、封鎖信息、上百人遭官方約談等消息,更有兩名女志工前往當地聲援八孩母親卻遭警方拘留。此外,中國官媒對該事件保持沉默也遭到輿論抨擊。
本臺日前引述一位不願具名的媒體人透露,有關“鐵鏈女”的訊息必須以官方發佈爲主。在新華社發佈前線記者進入烏克蘭報道戰事消息後,許多網民諷刺道,什麼時候纔會有官媒記者能挺進江蘇徐州豐縣報道?“連烏克蘭都有前線記者和直播,徐州豐縣比烏克蘭更危險?”
長期關注徐州鐵鏈女事件的美國民間組織“公民力量”創辦人楊建利在接受本臺訪問時坦言,俄烏戰爭爆發一定程度地轉移了大衆焦點,輿論關注度減少:“顯然會把這新聞給蓋住,可能中國政府還有徐州當地政府還在竊喜。但我看到,中國公民的力量在蓄勢待發,並不會因爲俄烏戰爭,這件事情就被大家遺忘。”
有網民在微博上提到,轉發關於徐州鐵鏈女的微博都被限流,但關於烏克蘭的貼文閱讀量卻很大。楊建利告訴本臺,雖然新聞媒體和互聯網上的關注度都集中在烏克蘭戰局變化,但這並不代表衆人將徐州“鐵鏈女”案拋諸腦後。他透露,雖然自己規劃的國際聲援受到影響,原定3月8日婦女節的聲援活動必須往後延,但也不會改變海內外華人替中國婦權發聲的決心。
中國人權律師團公開聲援
江蘇省調查組日前發佈第五次通報,認定“楊某俠”就是被拐賣的小花梅,也公佈低層幹部處分名單。但前後矛盾的內容遭到網民質疑,稱當局“指鹿爲馬”。
“中國人權律師團”2月27日發佈聲明,聲援鐵鏈女事件。該聲明譴責地方公權力、地方政府、地方官員整體失靈失效,不僅當地官員、婦聯等單位瀆職,更應被追究刑事責任,而不應僅僅以黨紀、政紀處分代替刑事處罰。此外,當地警方濫用權力拘留前往調查的公民、相關部門非法刪帖,也都應該被追究刑事責任。
“中國人權律師團”的聲明還提出,徹查八孩父親董某民和其家人可能涉及的刑事犯罪;並質疑鐵鏈女爲小花梅的DNA鑑定結論。聲明指出,結婚證上的女性照片與鐵鏈女影片樣貌差異極大,加上當地官方失去誠信,應完整公開DNA檢測結果,並允許國內獨立的司法鑑定機構或國際司法鑑定機構另行對鐵鏈女,以及八孩與董某民的親子關係進行DNA鑑定,並允許鐵鏈女本人及其親屬以及李瑩的親屬公開發聲。
位於美國紐約的民間組織“中國婦權”創辦人張菁則是向本臺表達了對中國當局的失望。她認爲,五份通報前後不一的結果不出所料:“因爲這樣的事情在中國實在太多次了,大家羣起激憤,一個案子出來以後覺得要變天了,那麼多人上街了、在抗議了……可能會推動一點什麼,改變中國吧,是一個契機了,(卻是)一次一次的失望。”
張菁感嘆,許多震驚中國社會的案件到最後卻都不了了之;披露消息的相關人士甚至遭到噤聲、逮捕。在中國“大橡皮膠”的社會中,即使有人想發聲也戳不破。有網民批評,徐州鐵鏈女案爆發的時候官媒沉默不語,在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後卻有官媒帶頭髮布各種虛假消息,國內民衆根本沒有渠道看到真實的情況,“一個是赤裸裸但人民卻無法驗證的鋪天蓋地謊言,一個是用沉默來默認徐州的謊言。”
記者:陳品潔 責編:何平 網編:洪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