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國人權活動人士發起聯署 要求聯合國取消彭麗媛婦女特使稱號
徐州鎖鏈女案持續延燒。來自多個國家的活動人士聯署一份公開信,表示中國第一夫人彭麗媛對這位遭到拐賣、虐待的"鎖鏈女"未置一詞,要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取消彭麗媛的"促進女童和婦女教育特使"稱號。
江蘇徐州鎖鏈女案自去年十二月被揭發至今,輿論關注度不減。儘管江蘇省先前宣佈成立調查組,前後公佈了五份通報,卻因自相矛盾、僅有低層幹部受罰,遭網民質疑和反彈。來自不同國家的四十五位人權活動人士,2月25日聯署致信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總幹事奧德蕾・阿祖萊(Audrey Azoulay),表示中國每年被販賣、虐待的婦女、兒童多達上萬,卻從未見過彭麗媛對如此嚴重的侵犯婦女和女童權益的惡性人權事件表達過任何關切,要求取消該組織八年前授予彭麗媛的“促進女童和婦女教育特使”稱號。
活動發起人、現居美國的上海同濟大學前副教授邱家軍接受本臺訪問時說,徐州案在海內外均受到高度關注,但身爲“促進女童和婦女教育特使”的彭麗媛卻對此事未置一詞。
“我感覺到她已經完全不符合婦女特使這個稱謂,也就是完全失職,”他告訴本臺,“她究竟有沒有替婦女替女童說過一句話?如果你有說過的話,就把你講過的話公佈出來,讓人民信服,如果至今爲止你都沒有說過一句話,你還有何顏面來擔當聯合國婦女特使呢?”
公開信望國際更多關注
邱家軍表示,首批聯署名單及公開信將於3月5日中國兩會開幕時,寄給法國巴黎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位於瑞士日內瓦的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以及中國人大、政協中國婦聯和國際人權組織等。這份公開信除了中英版本之外,也譯有法文等國語言,邱家軍說,希望可以籍此受到國際更多關注。
信上寫道,彭麗媛未能敦促中國政府遵守和落實“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和“兒童權利公約”、和中國關於保護婦女兒童的相關法律,在這些方面完全未見她做任何努力,並指由此可見彭麗媛已不適合擔當促進女童和婦女教育特使,若持續下去,將會嚴重辱沒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名聲,也會讓彭麗媛特使淪爲世人的笑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記者截稿前並未回覆置評請求。
聯署人來自全球多個國家長期關注中國人權的人士,其中包括英國華裔學者王劍虹、美國“中國改變”網站創辦人曹雅學、人權組織“中國婦權”創辦人張菁、悉尼科技大學政治學教授馮崇義、女性策展人向莉等四十五人。張菁告訴本臺:“這麼嚴重的對於女性歧視和打壓的社會,彭麗媛作爲第一夫人、作爲促進女童和婦女教育特使,那你做了什麼?”
2月23日,江蘇省當局就此事件發佈第五版調查通報,認定"楊某俠"就是從雲南被拐賣至江蘇的小花梅,而非被懷疑失蹤的女子李瑩,也公佈部分底層幹部遭到處分。不過網民並不買帳,批評官方指鹿爲馬。張菁指,徐州鎖鏈女案在中國沸沸揚揚,但彭麗媛作爲中國第一夫人、聯合國“促進女童和婦女教育特使”,卻是拿頭銜不做事。
張菁質問:“她名不符、實不符,根本就是一個空的,給她一個花架子,說白了點就是中國把用錢去賄賂、去買來的一個頭銜給她,這根本是羞辱了中國的婦女兒童。”
婦聯如中共喉舌
在第五份通報發表的當天,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山東大學這四所高校的八百多名校友發出共同的國民倡議,要求依照中華⼈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申請江蘇省政府公開鎖鏈女調查報告形成的信息。在此之前,北大和清華的校友也要求對全國各地被拐婦女兒童事件進行全面清查,嚴厲打擊拐賣、殘害婦女兒童的犯罪,切實保障人權。
除此之外,也有多位學者致信中國全國婦聯,要求徹查徐州案以及其他拐賣婦女的案件。中國人權律師劉曉原在2月16日致信全國婦聯,指作爲以維護婦女兒童權益爲主要職責的全國婦聯一直保持沉默;而北京大學教授吳必虎對全國婦聯的麻木不仁予以強烈譴責,並要求“全國婦聯道歉,徐州婦聯解散”,但卻慘遭微博封號。
參與聯署取消彭麗媛“促進女童和婦女教育特使”的女性策展人向莉直說,這是“超越做人底線的事”,更批彭麗媛“裝聾作啞”、婦聯毫無作爲,甚至成爲中共的喉舌。“中國婦聯在豐縣女奴的事情上,一點作爲也沒有,婦聯是幹嘛的?婦聯是保護婦女和兒童權益的官派NGO,但他們一點發聲都沒有,連一句話都沒有說。”向莉這樣批評說。
向莉告訴本臺,除了希望通過致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方式、讓國際社會對於徐州鎖鏈女案有更多關注之外,也希望國際社會能更加重視中國女權運動長期遭到打壓的問題,而不會因爲彭麗媛擔任“促進女童和婦女教育特使”,而誤信中國女權在蓬勃發展,她說,情況是恰恰相反。
記者:陳品潔 責編:梒青 網編:洪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