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解禁在即 美国企业真的守禁令规矩吗?


2019.11.06 20:30 ET
yt1106z.jpg 2019年11月6日在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举行的“中国技术统治的新时代”研讨会。(记者王允摄影)
Photo: RFA

美中贸易谈判似乎签约在望之际,美国彭博社报道,美国商务部长罗斯表示,很快会向美国公司颁发箱华为出口高技术产品的许可证。有美国资深记者指出,政府的限制作用实际很有限,美国公司仍然热衷于和中国做生意。

罗斯的说法印证了10月初的传闻。当时有消息说,特朗普总统很快会为美国公司向华为销售技术产品解除部分禁令。

今年5月,美国商务部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美国公司在没有政府许可的前提下向华为出售技术产品。虽然随后不久颁发了部分临时许可证,但正式的许可证始终处于未决状态。

在此背景下,利益相关的美国公司向美国政府发起了强大的游说攻势。据美国彭博新闻社报道,这些公司提出的辩护理由是,如果不允许美国公司向华为销售非敏感技术,迟早会被其他国家抢去市场。

美国《华尔街日报》驻华记者李肇华(JOSH CHIN)于周三在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举行的中国问题研讨会上指出,他明显地感到美国公司加大了对政府的公关力度:

“我想说这些公司花了很多钱在公关上,花在某些关键人物的身上。它们的做法更加精明,在网站上凡是与中国监控有关的内容都被清除了。但它们的行为、商业模式等等,并没有什么变化。”

但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人权倡议主任艾米·K·勒尔(Amy K. Lehr)指出西方公司在国际市场上对人权等伦理问题本来是有一个大致框架的:

“在这种国际框架中,至少美国大型技术公司是有承诺的,对于新产品、新的合作伙伴或新的国家准入等等,它们应当调查人权等问题,看看是否有必要和有足够的能量采取一些行动,在合乎伦理规则的基础上做出决定。”


《华尔街日报》记者凯特·奥克菲(Kate O'Keeffe)在研讨会上讲话(记者王允摄影)
《华尔街日报》记者凯特·奥克菲(Kate O'Keeffe)在研讨会上讲话(记者王允摄影)

但实际上,这一框架并没有被严格遵循。5月份以来,虽然有特朗普政府的禁令,美国芯片制造商仍然采取迂回的办法向华为出售技术产品。据《纽约时报》6月份报道,包括英特尔和美光科技等在内的美国公司通过把产品不打上本公司商标等方式,辗转卖给华为公司。

一直关注美国对华政策的《华尔街日报》记者凯特·奥克菲(Kate O'Keeffe)认为,全球供应链的复杂性限制了政府禁令的有效性。

“有很多美国公司仍然通过离岸的方式,向美国政府实体清单上的中国公司出售产品。所以,美国政府的政策工具总是有局限性的,未必能达到他们的目的。”

比销售技术给中国更让美国政府担心的是,美国公司与中国合作研发高科技产品,而这些产品很可能用于军事用途。奥克菲今年6月在《华尔街日报》上发表文章指出,美国著名的芯片巨头超微半导体(AMD)公司,为了克服资金困境,与中国军事合同商合作,帮助他们生产用于制造超级计算机的芯片,而这种计算机同时用于民用和军用。那篇文章援引了已退休的史帕丁准将(Robert Spalding)的说法,强调这是通往计算机王国的钥匙。

奥克菲在研讨会上指出,超微半导体公司这类案例提醒了美国政府在外资审查方面的漏洞:

“这个合作案例是国会想改革外国在美投资委员会(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简称CFIUS)审核过程的关键原因之一。这类案例没有得到国家安全的审查,因为它的情况正好落在不同部门权力的空隙当中。总体来说,这类案例的数量非常之多。”

从去年开始,美国政府就着手对中美企业在人工智能、半导体和自动驾驶汽车等领域的非正式合作进行审查。今年9月份,特朗普政府修改了外国在美投资委员会的监管规则,扩大了该机构的权力,可以阻止美国受保护领域的外国投资。新的规则一旦得到国会通过,将从明年2月起实施。

(记者:王允 编辑:申铧) 网编:郭度



添加评论

您可以通过填写以下表单发表评论,使用纯文本格式。 评论将被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