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少年的誠信度呈現下降趨勢(一)


2007.02.24 00:00 ET

(歡迎來信與我們分享您對這篇報道的看法)

中國安徽省一項有關青少年羣體的誠信問題的調查結果表明,隨着年齡的增長,青少年的誠信度呈現下降趨勢。下面是自由亞洲電臺記者含青的採訪報道。

中國民革安徽省委員會,去年對合肥市上千名小學、中學和高中學生的誠信度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在個人誠信行爲方面,隨着年齡增長,誠信出現負增長:小學生的誠信優於初中生,初中生優於高中生。調查數據表明,在誠信行爲方面,小學生作業沒完成時,83%的人會向老師說明情況;在“考試時遇到難題,而你前面同學的答案盡收眼底”一欄中,83%的小學生表示會繼續獨立思考;而在“如果在圖書館或閱覽室看書,發現好的或認爲感興趣的內容”一欄中,87%的小學生表示會摘抄,僅有一名學生回答“悄悄撕掉”。而在被調查的初中生和高中生羣體中,從來沒有“考試作過弊和有過作弊想法”的初中生和高中生分別僅佔33%和15%,超過60%的學生“偶爾”作弊。而在“如果老師向你瞭解某些同學課堂紀律的具體情況”一欄中,有14%的初中生竟然選擇“避重就輕,不說真話”,這個比例在高中生中更高,達到22%。對隨着年齡增長,中國青少年誠信出現負增長的現象,北京理工大學教授胡星斗從兩個方面進行了分析,首先,他認爲,這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是整個人類社會的普遍現象:

“人在孩童時期總是有一顆稚子之心。古代的老子、莊子都主張反樸歸真,認爲人一旦接觸了社會就會被社會所污染,都是戴着面具生活,說的話可能都是假的。內心與行爲是最大程度地背離的。講假話的程度越來越高,誠信度也越來越差。”

但是,在中國特殊的制度中,不講誠信的情況可能更爲嚴重,胡教授說,現在中國整個社會的大環境就是教導人們不誠信,人文環境極爲惡劣:

“媒體裏面都是大話,新聞沒有真的,都是講大話、空話、在單位講真話很有可能得罪領導、不被重用。所以中國整個的人文環境是極端惡劣,人們對良心、職業操守都非常不看重。”

美國德克薩斯理工大學教育學院的藍雲博士說,據他了解,現在國內學生考試作弊的現象已經非常公開,人們見怪不怪:

“我們這裏的同學談到在國內做假畢業文憑、假畢業證書都非常公開,覺得‘這有什麼?對任何人不造成傷害,只是幫我進入所學的專業而已’。這樣的事情不覺得是羞恥的話,說明我們的道德教育是非常失敗的。是一個沒有什麼宗教信仰的社會,所以很多在美國進行社會教育的地方在中國都是空白的。唯一負擔起這個功能的就是學校,但是學校的工作很大程度上是跟着政府的口徑走,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大的缺陷。”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歷史系教授林毓生也就目前中國社會缺乏誠信的現象進行了分析:

“過去中國大陸的社會是一個很封閉的社會,現在是在一個轉型的社會當中,你說封閉,它在制度上封閉性很強,政治權力的一元化,但是從經濟上也沒辦法封閉了。各方面也沒辦法完全由政治權力控制。這種情況下,最主要是法治跟不上,‘治’我是講治理黃河的‘治’,不是制度的‘制’,就是用法律來管理各方面包括政治權利,包括立法機構也需要用法律來管。這個觀念在國內是不能瞭解的。”

那麼,人們爲什麼會產生鑽空子的想法和行爲呢? 林毓生教授說:

“的確是因爲有些縫子已經出現了,不是說是完全沒有縫子的社會了。不是由一個人說他有絕對權力,大家非聽不行。這種情況下,法治方面又跟不上。又搞市場經濟,本來市場經濟在西方是一個很複雜的演變過程,中間與道德的演化各方面的配合也不是一個政治所能決定的。簡單說就是社會的力量越來越秩序化,產生了市場經濟。現在社會秩序還沒有建立起來,所以產生一種言行不符,互相鉤心鬥角,尤其在市場經濟方面互相精心打算這麼樣使心裏話跟外面的各方面能配合?變成一個重要的生活模式了。孩子們耳目渲染以後自然會感覺到利用各種鑽縫子的辦法對自己有利。”

北京理工大學教授胡星斗說,孩子年齡越大,誠信度越低,這不能埋怨孩子,中國社會的大背景要負責任,而這個大背景其實就是謊言加暴力的政治。胡教授說,不少黨政官員都信奉講假話,又怎麼能埋怨孩子缺乏誠信呢?

好,聽衆朋友,在下次同一時間的節目裏,我們將繼續就中國青少年的誠信等問題進行探討。

以上是自由亞洲電臺含青的報道。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