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調整保障性住房規模

中國的十二五規劃中,計劃興建三千六百萬套保障性住房,以滿足城鎮低收入羣體住房需要。不過,最近的消息說,當局有可能調整有關的數據,減少保障性住房的興建。

2012.08.11 00:48 ET

按照十二五規劃的要求,今年中國應該興建七百萬套保障性住房。但新浪網的一篇文章透露說,今年新興建的和去年結轉的保障性住房,需要有一萬五千億人民幣的資金。除了中央政府撥出的一千五百億之外,地方政府負責籌劃另外百分之九十的資金,在目前各地土地出讓金收入下滑,融資渠道有限的情況下,已經出現了捉襟見肘的狀況。

文章透露,各地方政府根據實際情況上報中國住建部的數據,遠遠低於原先的規劃要求,因此,十二五有關三千六百萬保障性住房建設的規劃,很可能會作出較大調整。

美國南卡萊羅納州大學管理學教授謝田分析說,目前中國的宏觀經濟狀況明顯不好,收縮建設規模似乎是必然結果。他認爲,尤其是房地產將是中國經濟收縮過程中受到影響最大的產業。

“它雖然指望着地方政府來把1500億的絕大部分的轉移給地方政府和其他的生意人來承擔。實際上地方政府也沒有錢,也拿不出錢。重要一點,我覺得雖然是經濟規律在起作用的。過去幾年,已經有1000萬套商品房過剩了留在市場上。現在再建,飽和的市場還會繼續增加庫存。”

所謂保障性住房,是中國政府爲城鎮中低收入居民提供住房保障的一種措施。中國的一位房地產經濟李先生表示,中國的保障性住房並非只有一種模式,其中很大部分由各個單位承擔,但結果卻令高收入者獲益。

“這些所謂保障房有一大部分是由單位來建房,租給職工或者是便宜地賣給職工。有的單位經濟效益好就會多建房,單位經濟效益不好就建不了房。所以,恰恰是經濟效益不好的那些職工急需要住房的職工結果沒有房住,而那些效益好,能夠多建房的本身就已經富裕,所以,這個房子跟所謂的保障性住房就牴觸了。”

中國證券報的一篇文章透露,今年上半年中國地方政府賣地收入11430億人民幣,比去年減少了近三成,各地財政收入大幅縮水,有些地方公務員的工資都需要通過銀行貸款發放。李先生表示,不僅地方政府財政喫緊,各單位的情況同樣不樂觀,因此大大影響了保障性住房的建設。

“現在中國經濟不好,一個就是單位貸款,銀行貸不了款,貸不了款也就建不了房。當地政府就是土地轉讓這方面的利潤也拿不到,所以,政府也沒有建房的積極性,情況就比較糟糕。”

過去兩年,中國採取了較爲保守的金融政策,企業貸款出現一定的困難,經濟增長數字明顯下降。謝教授表示,過去兩年中國中央政府的宏觀經濟政策主要以壓抑通脹爲主,而今年轉變成爲保增長,但兩個政策目標的矛盾性,使北京左右爲難。

“保增長和穩定通脹它這個就是一個矛盾的目標,因爲首先這十幾二十年它不計代價、沒有效率地瘋狂投資基建才造成虛假的房地產泡沫跟虛假的增長,就必然造成通脹的一個嚴峻的狀況。現在實際上這個通脹還有完全降下來,所以,它這些兩難之中它實際上很艱難地在取捨。”

他認爲,住房建設和宏觀經濟情況有緊密的聯繫,也和金融政策和財政政策有關。他分析說,十二五規劃對中國經濟前景過於樂觀,現在根據實際情況作出調整,是一種符合實際的做法。

以上是自由亞洲電臺記者石山的報道。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