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智库发报告 建言如何应对中国渗透


2018.06.21 15:55 ET
50.jpg 美国智库哈德逊研究所6月20日在华盛顿举行的研讨会(家傲提供)

美国智库哈德逊研究所周三在华盛顿总部举行研讨会, 讨论中国在西方国家输出影响力的问题。智库近期发布的一份全方位报告是本次会议的焦点,报告指出了中共统战部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渗透活动。

这份长达50多页的报告题为《中共在海外的渗透活动:美国和其他民主国家该如何应对》。报告是由哈德逊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乔纳斯•帕雷洛•普莱斯纳(Jonas Parello-Plesner)和副研究员贝琳达•李(Belinda Li)共同撰写的。

与会嘉宾还有美国“每日野兽网”的国家安全记者贝书颖(Bethany Allen-Ebrahimian)和哈德逊研究所中国战略中心主任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贝书颖担任美国杂志《外交政策》的特约记者期间曾追踪报道了中国政府在美国的各种干预行动。白邦瑞是前美国政府官员和美国国防政策顾问,作为一名中国问题专家,他著有多本关于中国的书籍。

贝书颖认为,这份报告实属众望所归。她说,在平日的报道中一直没有找到过关于中国统战部在海外渗透活动的系统性报道,而新报告恰好填补了这个空缺。

报告指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领导的中共政权不惜花重金在海外拓展影响力,每年相关的经费达到了约650亿人民币。除了孔子学院、《中国日报》、中国环球电视网等易于识别的海外宣传工具,中共还在这些民主国家进行“渗透性”干预,而这样的意识形态输出有三大特点: 隐蔽性、腐败性和强制性。中国政府利用当地政治、媒体、学术和商界的管理漏洞逐个击破,利用金钱的诱惑对这些领域进行有效渗透。

普莱斯纳指出,中共在全球的统战机制一个巴掌拍不响,各国利益集团在不同程度上也助长了中共的渗透行动。

“这些西方的商人和企业不同形式地帮助中国在美国和海外其他地区宣传中国。这些纵容者一般通过两种方法获得酬劳,中共可以给他们的家人提供可查证的资金,这些政治家也可以向神秘第三方以高价卖出自己的家产以赚取市场差价。”

报告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中共统战的软肋。这两个大洋洲国家因为允许外籍人士通过捐款参与当地政治选举,中共利用其掌控的富商或当地统战协会的负责人向当地的政治家捐款,旨在贿赂这些经济受益者在关乎中国事务的问题时维护中国利益。在新西兰,离开政坛的前政治家也沦为中共的统战工具。例如,新西兰前总理约翰·基(John Key)现在变成了美国通讯业巨擎康卡斯特集团(Comcast)在中国工程的游说家。基以远高于市价卖给具名的中国买家的一栋房产也遭到了媒体的披露。

报告提到,澳大利亚已经做出了有力回应。目前,堪培拉正在审议三项相关法案,一旦通过,它们会要求外籍游说者公开与其雇佣者的身份关系并制定危害国家安全的外籍人士的惩戒法案。相比之下,报告没有发现新西兰目前对中共统战活动采取反制行动。

笔锋一转,报告接下来谈到了中共在美国的统战渗透活动。

报告指出,美国政治制度留给中共最大的漏洞就是频繁的竞选运动。中国政府通过社会福利组织和有限责任公司等机构的捐款漏洞,得以通过美国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捐助大量竞选资金。同时,美国政治家和大型企业因为经济利益,经常被动地和中共达成共识。比如,苹果公司总裁对中国政府的内容审查要求进行妥协,甚至间接支持中国政府的互联网管理政策。

贝书颖说,中国政府对于如何制衡美国这个问题看法颇为微妙。

“中国希望美国是强大和富有的,但前提是美国在蓬勃发展的过程中不要干涉中国自身的利益。如果美国经济好、人民满足、同时还能参与中国的“一带一路”或者增进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这才是中国想要的。”

谈到中共在美国的统战手法,报告还从损害学术自由、干涉言论自由、建立政府性国际智库、迫使好莱坞和媒体自我审查、迫害异议人士等方面做了分析。

报告提到,美国国会正在审议三项法案旨在遏制中共统战的势头,包括要求政府控制的外国媒体定期提交财政报告、完善《外国代理人登记法》、赋予美国司法部调查外来资金、填补现有行政漏洞的权力。

白邦瑞强调,中国和美国向彼此输出的影响力完全失衡,这非常令人担忧。

“美国对中国施加的影响力需要与中国对我们的影响力进行对比,我认为中国的影响力大概是我们的十倍。一方面是由于美国是开放型社会,另一方面是由于我们不够努力。”

报告建议美国公民社会和智库成立一个“统战跟踪器”,以长期有效地揭露中共未来的政治渗透活动。

 

(记者:家傲 责编:申铧 网编:瑞哲)

添加评论

您可以通过填写以下表单发表评论,使用纯文本格式。 评论将被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