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道存檔
2023-03-27
中國政府公佈的新版《國務院工作規則》,對前總理李克強時期的規則進行了大刀闊斧的修改。在“總則”中,國務院工作指導思想內容刪除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江澤民三個代表和胡錦濤的科學發展觀,保留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的有關論述,增加了“重大決策要及時向黨中央請示彙報”。
2023-03-24
中國新成立的“全國紀檢監察干部隊伍教育整頓領導小組”近日曝光。中紀委成員孫新陽、趙世勇、許羅德分別擔任該小組副組長兼辦公室主任、副主任以及辦公室督導檢查組組長。各地紀監幹部將接受忠誠度等調查。早前中紀委書記李希說,將堅決查處“兩面人”和“打造忠誠乾淨”的紀檢監察隊伍。
2023-03-20
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文件呼籲全黨大興調查研究,"走進羣衆,瞭解羣衆的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發現和查找工作中的差距不足",全文十六次提及"羣衆"。毛澤東在1957年發起整風運動前一年,在中共"八大"致辭也曾提出走羣衆路線。
2023-03-17
近日,中共中央及中國國務院各部委、各省市開展學習習近平重要講話和全國兩會精神活動,力捧習近平當選國家主席。公安部黨委擴大會議則將防範"政治安全風險"放在第一位,要維護國家政權安全、制度安全和意識形態安全。
2023-03-16
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如願在今年"兩會"實現國家主席三連任後,官方新華社本週四對外發布《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其中,組建中央金融、科技委員會、社會工作部以及中央港澳辦等新內容引起輿論關注。這些所謂的改革,預示中國今後會有怎樣的發展方向呢?
2023-03-16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北京出席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時,再次提出有關全球文明的倡議,並強調“中國謀求人類進步、世界大同的必由之路。”而有學者認爲,中國仍停留在被世界文明摒棄的專制社會階段,這個制度本身就是拖人類文明的後腿。
2023-03-13
《紅色賭盤》繁體中文版在臺灣出版上市,作者沈棟在臺北發表新書,接受自由亞洲電臺專訪。當被問到習家族是否也涉貪?他說,習近平修改憲法成終身制,擁有十四億人的一切,已是史上最大貪腐。他認爲習爲追求歷史定位,會設法消滅臺灣。他建議臺灣“頭抬起來一點、心大一點”,吸引海外人才,做海外華人文化藝術的龍頭,並立法保護自己。
2023-03-13
中國本屆人大週一在京落幕,國務院人事安排也浮出檯面。四名副總理中,張國清、劉國中兩人曾在兵器工業任職。有學者認爲,此舉凸顯在習近平治下,未來五年向軍事大國發展的戰略方針。
2023-03-10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週五(3月10日)在第十四屆全國人大會議上,毫無懸念地以全票順利當選中國國家主席,開啓第三個五年任期。對此,中國民衆以及海外媒體是怎麼看的呢?
2023-03-10
習近平無懸念連任國家主席,巴黎大學教授張倫在自由亞洲電臺"亞洲很想聊"節目中,呼籲以"文明崛起"取代"民族主義崛起",中國的改良沒有徹底解決體制的本質問題,需要革命性的改革終結歷史的輪迴。民運人士王軍濤則指出,白紙運動使得新一代年輕人登上政治舞臺,具有重要意涵。
2023-03-10
本週五,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在人大會議上再次"當選"國家主席,以此正式開啓第三屆任期。有學者認爲,習近平一統黨內江山,以親信治理天下的執政方向已難回頭。
2023-03-09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開幕首日做了工作報告,這也標誌着他十年總理生涯的結束。外界有不少觀點認爲,他是中共建政以來最弱勢的總理,成就平淡;還有人說,李克強卸任意味着中共統治者內部的團派梯隊走入歷史。在不同視野中,李克強到底一個什麼樣的總理?
2023-03-07
中國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除了重新組建科學技術部,還將組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和國家數據局。該方案將精減國家機關人員編制5%。學者認爲,精簡公務員人數並不多,但是金融和數據關乎到中共政權的安全,需要牢牢掌握。
2023-03-05
全國人大會議開幕,李克強作最後一份工作報告,避談疫情清零對中國經濟和社會的危害,強調中國經濟新成就,訂下今年經濟增長5%左右的新目標。 評論指出,李克強在今年工作建議避談社會治理,爲公安部脫離國務院埋伏筆。至於李克強功過,學者批評,李克強缺乏勇氣向習近平說不,導致國務院被嚴重削弱,助長中國走回專制獨裁之路。
2023-03-03
中國兩會即將拉開帷幕,就業和生育仍是與會人員和社會關注的焦點。然而,有多位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提案引起廣泛爭議,尤其是在就業和生育兩方面。爲何兩會提案越發"娛樂化"且"不接地氣"?相關人士給出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