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聚會案”週年回顧(四): 假如種子不死
中國當局製造的“廈門聚會案”(或稱“1226大抓捕”)轉眼已經過去一年,近二十位人權律師和維權人士在這一年中被長期噤聲、騷擾、傳喚、羈押、甚至批捕。公民運動也已經在國家機器的瘋狂碾壓下奄奄一息。中國公民心底那顆孕育着自由與文明的種子,還有沒有破土而出的可能?請聽自由亞洲電臺記者薛小山所做的“廈門聚會案”週年回顧特別報道的第四集:假如種子不死。
廈門案的一位親歷者在接受本臺採訪時,擔心會被當局報復而要求匿名。 “1226大抓捕”過後,他在身體上遭受了極大的摧殘,但對於過去爲培育公民社會所付出的一切,從未後悔。
“如果一個族羣,都沒有人站出來,那就是一個奴隸之邦。我們這些人,就像微弱的燈光一樣。這些燈光如果熄滅了,那就成了一片黑暗。”
雖然一輪輪人權侵犯已成爲黨國常態,美國泰斗級中國法律專家孔傑榮(Jerome Cohen)認爲,一羣恪守法治的中國公民在天羅地網之下排除萬難,堅持會面並探討中國的未來,廈門聚會有着不凡的歷史意義。他通過本臺呼籲中國立即釋放許志永等政治犯,作爲尋求與拜登政府和其他自由民主政體改善關係的象徵性信號:
“我希望拜登政府在制定新的對華政策時會說服他們:中國政府很難以此贏得國際社會的青睞、獲得軟實力和自由統治的聲譽。習近平一直說要依法治國、公平正義。那麼廈門案件呢?爲什麼習近平說一套、做一套?這是一種恥辱、一種矛盾、一種虛僞。”
國際社會呼籲釋放許志永,讓中國人說話
今年初,許志永在潛逃期間發佈致習近平的《勸退書》之後,迅速落網。恰逢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之際,國際政學界接連發聲,呼籲中共當局還權於民。
2月底,美國漢學家黎安友(Andrew Nathan)、林培瑞(Perry Link)、法國巴黎政治學院教授白夏(Jean-Philippe Béja)等人敦請中國吸取李文亮事件教訓,立即釋放廈門案受難者。
7月8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chael Pompeo)在“709”五週年之際發佈聲明,譴責中共打壓許志永、丁家喜等和平倡議者。
11月17日,庫切(J.M. Coetzee),保羅·奧斯特(Paul Auster)等諾貝爾文學獎和普利策獎得主,再次敦促習近平釋放許志永--“閣下,寫作無罪。批評政治領導人無罪。和平倡導憲政改革無罪。”
美國國會議員麥戈文(James McGovern)在10月14號的國會簡報會上惋惜地說,如果還有機會,他想和許志永當面討論西藏政策等社會議題。
“許志永的被捕證明了文字的力量,他的入獄標誌着中國政府的軟弱,中國當局顯然無法在思想上與其競爭,所以設法使他保持沉默。”
黑夜中躍動的火苗:勞工抗議、民間志願者、女權運動……
儘管中共的鉗制手段日益升級,中國公民和異議分子沒有完全臣服,而是在活動形式和技術層面不斷開拓新的空間。
“天安門大屠殺三十年後,異見仍存。”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FR)亞洲項目主任易明(Elizabeth Economy)2019年的研究顯示,八九民運中集體行動的精神和政治價值觀已經傳承下來。
比如,知識分子呼籲政治開明的文章廣泛流傳;草根層面的社會運動零星迸發,包括反對性騷擾的 #MeToo運動、深圳佳士工人維權事件等等。
據中國勞工通訊(China Labour Bulletin)統計,2019年,全國共有1385起工人抗議活動。2018年共有1706起。其中,塔吊工人罷工在五六天內波及近20個省份。
“沒有NGO、學者、記者、律師的幫助,工人自己在全國範圍內組織起來了。多棒啊!我看在眼裏,喜在心頭。”國內一位不願公佈姓名的社會運動研究學者透露,勞工組織雖然癱瘓,自發抗爭反而升級。
“可見,不可能因爲你權力有多厲害,就能把追求公平正義的火焰,從人們的心中澆滅。”
2020年,新冠疫情剛爆發時,中國再次湧現一批自下而上的自組織力量,民間志願者和公民記者衝破封鎖、奔赴疫區、傳遞物資、披露資訊。
“疫情早期,中國記者,包括公民記者,在危機中把握住機會窗口,趁中共敲定官方敘事框架之前,貢獻出真正的新聞報道。”
美國人權組織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中國、香港和臺灣問題研究總監莎拉·庫克(Sarah Cook)回憶道,三四月份國際社會了解到的信息,大多來自《財新》等媒體,還有公民記者。她接收到一個樂觀的訊號:當機會來臨時,中國公民不是跟着黨走,而是見縫插針、追尋自由,儘管這個窗口轉瞬即逝。
“這也是許志永考慮的事情之一,中國有很多專業人員的支撐,比如律師、醫生、教師或記者。他們知道如何很好地履職,只要出現一點點服務社會的空間,特別是在生死攸關的疫情中,他們願意擔起巨大風險。”
都江堰V.S.三峽大壩, 統治者的答卷
2013年習近平上臺之前,美國明德學院(Middlebury College)政治學家趙娜(Jessica Teets)重點研究中國的“協商式威權主義”(Consultative Authoritarianism)。在那個國家和社會尚能共存的年代裏,一大批相對自治的民間組織,雖然並未成功推動中國走向民主化,但是增強了威權主義的負責度、透明度和羣衆滿意度。
可是很快地,她所密切追蹤的非政府機構一個個被關停和打壓,特別是那些專業化的小型草根組織。如果不懂得懸崖勒馬,任由黨包攬一切、滅絕所有民間的聲音,趙娜憂心忡忡地說,最終的後果會不堪設想。
她給予當權者的忠告是,“都江堰的奇蹟在於,它不打算改變河流本身,而是利用河流的動態,創造出一個惠及河流和兩岸居民的系統。相比於無視自然規律、已經出現裂縫的三峽工程,都江堰可以屹立不倒數千年。”
近期,趙娜的最新論文將目光重點投向樂於捐贈和做志願者、受過良好教育的中國年輕人。
回顧二十年前,雲南、昆明等偏遠地區的當地人大多聽不懂她口中的“公民社會”。但現在,很多年輕人會興沖沖地介紹自己的募書和捐錢活動、還有他們所屬的保護傳統文化的社團。
“他們在不同的社會領域變得如此積極,和父輩和祖輩都截然不同。如果人們意識到社會問題的存在,並且通過募捐和志願者等行爲來試圖解決問題,那麼他們對公民身份的認識,會發生什麼變化?什麼是他的權利、義務和責任?”
趙娜反覆強調,這些年輕人不是中共的敵人,許志永他們,更加不是國家的威脅--中國政府不妨試一試效仿都江堰?把公民活動看作是公共政策生態的一部分,收賢納士並且良性互動,而不是一味妖魔化和製造敵人。
“廈門聚會的這些人都在做着很棒的工作,我不認爲任何人打算顛覆政權,他們是要讓政府爲自己的行爲負責。無論你採用什麼樣的政治體系,允許這些人更多的發揮作用,就會造福更多的中國人。”
美國的中國法律專家孔傑榮也表示認同,煽顛之罪是子虛烏有,“一些人起初沒有打算在意識形態上反對中國政府。但是他們比習近平更瞭解中國的法治現狀,希望有所改善,所以不可避免地與專制政府發生衝突。”
假如種子不死
12月8號,美國筆會(Pen America)授予許志永2020年度自由寫作獎,他是唯一不能到場領獎的人。自由表達研究和政策副主任詹姆斯·塔哲(James Tager)對本臺表示,許志永、丁家喜和常瑋平的健康安全惹人擔憂,
“我們擔心,他們正在被折磨和虐待,中國對廈門案祕密處理,因爲想在黑暗中肆意處置他們。我們呼籲中國政府遵循國際法、保障他們的自由表達和公正審判。”
2013年,許志永被捕時,友人華澤曾夢到他戴着手銬,拖着一雙特大號布鞋,穿過監獄長長的走廊和一扇扇鐵門。他說,那是一個民族走向自由的必經之路。
這一次,她不再爲許志永哭泣,而是望着他們,作爲鋪路石伸向遠方,“會引人注目的就是火車轟隆隆開過來的那種迅猛的力量。但是沒有人去做鋪鐵路、挖地基的工作,火車開不過來。”
劉四仿等人現在雖身處海外,也沒有放下鋪鐵路的擔子。獄中人的公民信仰,有他們繼續分擔、思索和傳承。
“中國目前還沒有公民社會。但是這片森林的種子,在石頭縫裏隱藏着。每一個自認爲是公民的中國人,就是一顆種子。怎麼讓這些種子發芽、茁壯成長、成長爲一片森林?這就是我們需要思考和爲之努力的東西。”
他和一衆同仁們保持着同樣樂觀的信念:無論統治者聽不聽得懂他們的語言,人心深處始終埋藏對着自由、公義和愛的渴望,它有着瞬間甦醒的可能。無論寒冬和黑夜多麼漫長,只要種子不死,希望就永不枯竭,好比春蠶吐絲不盡,好比夏蟲季季長鳴。
自由亞洲電臺記者薛小山華盛頓報道 責編:申鏵 網編: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