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經風雨依舊昂揚 西藏文化不屈的七十年(下集): 西藏文化大放異彩
今年5月23日是中國政府口中的“和平解放西藏”七十年紀念日。但在很多藏人看來,七十年前中國政府進駐西藏,並不是解放,相反卻帶來了壓迫和文化的危機。與此同時,雖然歷經長期的打壓,西藏文化仍然在世界範圍內煥發着強大的生命力。請聽本臺記者王允對西藏文化七十年回顧的系列報道。今天播出下集:西藏文化大放異彩。
漢藏價值觀差異
德國《明鏡》週刊曾引述“維基解密”指出,習近平在地方工作時曾迷上佛教,他的家人也是虔誠的佛教徒。還有傳聞說,中共各級領導中有不少人信佛。但這樣的領導層依然不能爲藏傳佛教提供自由的空間。
貢嘎扎西對此的理解是,“主要是因爲他們內心不瞭解西藏文化的重要性。”還有一些領導雖然內心認同佛教,但他們身處中共體系內,讓他們無法去維護藏傳佛教。
朱瑞認爲,漢族人難以理解西藏文化的重要性,重要原因在於價值觀不同,“價值觀在漢藏之間幾乎完全是對立的,因爲我們重視的是物質,藏人重視的是精神。有錢有財的人,藏人可能不以爲然;但一些(宗教上的)偉大成就者,即使住在山林裏,過着很簡樸的生活,也是被尊重的。”
滕彪則把中國政府對西藏文化的政策歸咎於中共自身的危機,“表面上中共很強大,但實際上它自身面臨多方面的危機,包括政治危機、社會危機和經濟危機,還有意識形態方面的危機等等,這些都讓中共感覺到有執政危機。”他強調,執政的合法性危機驅使中共領導層對所有的民間力量進行打壓。
與此同時,少數民族的語言、文化也被中國政府看作是與國家統一息息相關,“因爲這些地方有獨特的語言、宗教和文化,如果他們認同自己的這些身份,在中共的邏輯裏,就會產生分離主義、分裂主義。”
自由與善的文化
一方面是中國政府持續多年的打壓,另一方面藏族文化卻在世界範圍內大放異彩。
藏傳佛教曾深刻影響了二戰後美國的文學運動“垮掉的一代”。其中的代表人物傑克·凱魯亞克(Jack Kerouac),他的作品《在路上》和《達摩流浪者》都體現了藏傳佛教的思想。另一位代表人物艾倫·金斯伯格(Irwin Allen Ginsberg)更是在1970年代就皈依了藏傳佛教,取法號爲“達摩之獅”。
目前身居加拿大的朱瑞分析說,是藏傳佛教中“自由”的思想啓發了這些先鋒作家,“像密宗就對人類精神進行了很精細、深邃的分析,直到挖掘出生命中的智慧,就是解除一切的面具,讓精神呈現出他本來的一個光明,是靈性能夠更加飛揚、蓬勃。”
藏傳佛教早在二十世紀初就進入了美國等西方國家。隨着1959年大批喇嘛流亡西方國家,很多西藏學者在美國大學任教,以佛教教義、佛教哲學和佛教科學爲三大主要內容的藏傳佛教逐漸進入美國社會。
目前在美國的哥倫比亞大學、弗吉尼亞大學、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等至少八所大學設有西藏中心,或者開設藏文或藏傳佛教的課程。在世界範圍內,倫敦、巴黎、東京、羅馬、西雅圖等地標性城市建立了國際藏學中心,聘請僧俗知識分子參與藏學的研究。
貢嘎扎西認爲,是藏傳佛教中“善”的思想吸引着世界不同的人羣,“西藏佛教裏主要強調的基本觀點是這麼一句話,你就算不能夠利他人,也不要害他人。”
海外藏人社區的奮進
與此同時,流亡海外的藏人社區也在採取多種措施來保留和弘揚藏族文化。
位於印度達蘭薩拉藏人行政中央的剛堅基雄藏語模範學校從2004年起進行教育改革,進一步強調了藏語在青少年教育中的重要性。
“我們是想把藏語文作爲第一語言來設置,所有的課程包括數理化,自然科學知識都用藏語來教學,到小學四年級纔開始開英文課,”曾長期在達蘭薩拉工作的格桑堅參介紹說。
在擺脫專制政權的鉗制後,藏語教學終於在自己的民族裏迴歸了最重要的位置。
另一方面,藏人社區也在積極更新他們對抗中國文化壓迫的手段。
2008年西藏全藏的抗議活動之後,中國政府加強了對西藏地區的駐軍,這大大限制了藏人的抗爭。在海外藏人組織“自由西藏學生運動”的帶動下,海內外藏人社區興起了“Lhakar Movement(白色星期三)”的非暴力抵抗運動。在這一天,藏族人會身穿民族傳統服飾,只喫藏族食物,只說藏語,以此表徵自己的文化身份。而白色在藏語裏象徵着“吉祥”。
“對藏族人來說,星期三是很重要的一個日子,因爲達賴喇嘛出生在這天,所以我們把這天當作特別的日子來慶祝。自2009年以來,這個運動不斷擴展,顯示了藏區內外藏族人的決心,”“自由西藏學生運動”的運動負責人洛桑才旦(Lobsang Tseten)這樣介紹說。
這一非暴力運動正在吸引世界的關注,美國、印度和歐洲的一些國家不斷有人加入進來。貢嘎扎西強調說,藏族文化本身就是一個非暴力的文化,一個慈悲的文化,這些慈悲和非暴力不是自然而然就能獲得,關鍵是要改變你自己的心。
(記者:王允 責編:申鏵 網編:洪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