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中國銳實力(二)美國智庫

2018.09.04
hqdefault.jpg 2017年10月5日,中國流亡富商郭文貴在美國國家記者俱樂部(National Press Club)的講話。與郭文貴先生對話”活動原定的主持人---《華盛頓自由燈塔報》(Washington Free Beacon)高級編輯比爾.格茨(Bill Gertz)。(視頻截圖/youtube.com)

在國內堅持“把握正確導向、堅持黨管智庫”的同時,中國在美國新建智庫,爭奪話語權,並利用拒發籤證讓美國智庫低頭。中國還投入大筆資金與美國本土智庫合作。接受中國資金的美國智庫,其研究課題、研究方向、邀請嘉賓,能否免受中國的影響和限制?接下來請聽《揭祕中國銳實力》特別節目的第二集,本臺記者林坪邀請專家學者,討論分析中國對美國智庫的影響和滲透。

“從昨天Hudson Institute(哈德遜研究所)的取消,到今天在這裏開這個記者招待會,確確實實中間發生了很多事情,是非常的不容易。特別是我覺得讓我震驚的事情,昨天幾乎我們安排好的團隊,包括翻譯到最後都嚇得不敢來了。但是這就是我要不惜一切代價,不顧生命的危險,我一定要坐在這裏的原因。”

這是2017年10月5日,中國流亡富商郭文貴在美國國家記者俱樂部(National Press Club)的講話。他原定於前一天10月4日在華盛頓智庫哈德遜研究所的“與郭文貴先生對話”活動中亮相,爆料中共高層貪腐內幕。不過,哈德遜研究所10月3日突然宣佈“推遲”第二天的活動。實際上,該活動被徹底取消了。

“與郭文貴先生對話”活動原定的主持人---《華盛頓自由燈塔報》(Washington Free Beacon)高級編輯比爾.格茨(Bill Gertz),主持了郭文貴的這場記者會。

簽證施壓

比爾.格茨近日向本臺記者表示,哈德遜研究所是迫於中國政府的壓力而取消了“與郭文貴對話”活動。

“我從研究所的消息來源發現,他們收到了來自中國大使館的電郵。中國大使館威脅哈德遜研究所,如果他們繼續讓郭文貴亮相,他們的專家去中國的簽證將受到限制。顯然哈德遜研究所向中國政府的壓力屈服了。”

在既定的“與郭文貴對話”活動開始前數小時,哈德遜研究所的網站崩潰了。據美國媒體消息,此前的幾天,哈德遜研究所受到了來自中國上海的網絡攻擊。

哈德遜研究所對取消“與郭文貴對話”活動的官方解釋是,時間安排欠妥。不過,中國是否利用簽證施壓和黑客攻擊,迫使哈德遜研究所取消了這場活動,仍引發公衆疑慮。

除此之外,中國政府還在美國投入大筆資金,成立各種智庫,並對美國原有的智庫加強滲透和影響,爭奪話語權。

成立新智庫   爭奪話語權

2012年,復旦-UC當代中國研究中心在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UCSD)成立。這是中國高校在海外設立的第一家當代中國研究中心。
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一名熟知復旦-UC當代中國研究中心運作的教授向本臺記者透露,該中心全部經費,都來自中方。
本臺記者今年7月向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發送電郵,詢問該校的復旦-UC中心每年從中國獲得多少資金,研究項目、員工、演講者的選擇是否需要得到中國的批准,在復旦-UC中心,以及同樣位於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21世紀中國中心(21st Century China Center),是否可以研究討論西藏、天安門民主運動、臺獨、法輪功等敏感話題。

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全球政策與戰略學院院長彼得.考伊(Peter Cowhey)7月19日透過電郵回覆說:

“復旦-UC中心每年的預算約30萬美元,復旦大學和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都給該中心提供了資金。復旦的資金來自復旦大學,而不是政府。該中心爲各方提供了良好的服務。我們希望夥伴關係能夠繼續下去。復旦大學對研究項目、員工和演講者的選擇沒有影響。我們支持所有教師的研究項目,不考慮政治敏感性。”

復旦-UC中心網站資料顯示,該中心學者研究的領域涉及社會、政治、經濟、環保,以前就“一帶一路對中美關係的影響”,“道家的社會責任感”,“陝西革命根據地的形成”等議題舉辦過學術會議。該中心的研究項目不涉及人權或其他敏感議題。
向美國傳統智庫注資

智庫雲集的美國首都華盛頓更是中共影響滲透的重中之重。2015年4月在華盛頓成立的中美研究中心(China-American Studies, ICAS),由隸屬於中國南海研究院(NISCS)的“南海研究基金會”出資,大力宣傳中國官方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

向美國傳統智庫注資

2017年8月,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 Hopkins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高級國際關係學院(School of Advanced International Studies,SAIS)宣佈該校的中國研究系新設一個教授職位,並新設立一個研究中國在太平洋區域影響力的項目。

美國《外交政策》網站去年11月發文指出,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新設項目的部分資金來自總部設在香港的中美交流基金會(CUSEF),該基金會的主席是香港前特首、中國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中美交流基金會還資助了多家華盛頓智庫,其中包括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e)、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大西洋理事會(The Atlantic Council)、美國進步研究中心(Center for American Progress)、東西方研究所(East West Insitute)、卡特中心(Carter Center)、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the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等。

與中國合作的美國智庫能避免中共影響和限制嗎?

紐約大學法學院教授、該校亞美法研究所主任孔傑榮(Jerome Cohen)表示,只要對研究課題、研究方法和結果沒有任何限制,他贊成美國智庫與中國同行的合作,但事實上,這種合作不可避免的受到中共的影響和限制。

“但不可避免的是,在習近平治下的中國,中國的同行,美國智庫的中國合作伙伴,他們可以寫什麼、可以討論的內容都受到嚴格的限制。所以這是個棘手的問題。我們想在美國開會的時候,應該瞭解誰不能從中國來開會,誰沒有被選中參加會議。有時我們被詢問與會人選的建議,但通常我們想邀請的那些人因種種原因被禁止赴美開會。這再次涉及缺乏透明度的問題。”

今年1月,美國國會共和黨籍參議員泰德·克魯茲(Ted Cruz)致信有意接受中美交流基金會資金的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警告該校不要接受這項資金。克魯茲在信中寫道,中國全國政協與中共統戰部緊密合作,是中共擴大對外影響的工具,而中美交流基金會與統戰系統有聯繫,他擔心接受中美交流基金會的資金會令該校替中國官方宣傳,損害公信力。在接到泰德·克魯茲議員的信後,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校長範弗斯(Gregory Fenves)表態說,該校新成立的中國政策中心不會接受中美交流基金會的資金。

本特別節目下一集將討論中國對美國學術界和高校的影響和滲透,歡迎收聽。

(記者:林坪 編輯:申鏵  網編:洪偉)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