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 大國攻略:拜登記者會強調價值觀 汪浩:應從實力與中國鬥爭

2021.03.26
專欄 | 大國攻略:拜登記者會強調價值觀 汪浩:應從實力與中國鬥爭 美中會晤後的形勢變化,考驗拜登的外交團隊。
(RFA製圖)

美國總統拜登25日舉行上任後首次記者會,他說不尋求與中國發生衝突,但堅持要求中國遵守國際規則。拜登說:“習近平骨子裏沒有民主,但他非常聰明。他是像普京這樣的人,認爲獨裁是未來的潮流,並且(民主)不能在一個日益複雜的世界中發揮作用。”拜登說將重建美國與盟國合作,特別是美日澳印的四國合作,迫使中國在涉及南海、臺灣等方面遵守國際規則。在對華政策上堅持民主人權的價值觀,在涉及維吾爾少數民族、香港以及中國國內的侵權問題上,堅持立場。拜登還說,中國追求富強,想成爲世界第一強國,他不反對中國追求這個目標,但他強調“在我的看管下,這不會發生,因爲美國將繼續增長。”

專研國際政經情勢的著名時事評論員汪浩認爲拜登降低了特朗普將美中衝突聚焦於地緣政治的衝突,拜登強調價值觀的衝突。汪浩認爲,美中對抗、或西方跟中國對抗,確實是價值觀對抗。但是對於中共這個專制政權,只是做這方面的批評和指出價值觀爭議,不完全能解決問題。“因爲中共是迷信實力的政權,很大程度上還是要通過實力跟他競爭,跟他鬥爭,無論從地緣政治角度,還是從經濟貿易的角度,還是從科技戰的角度,最終還是要通過實力,這方面特朗普比較強調用實力鬥爭。”關稅戰和科技制裁是中國最關心的問題,也是美國最有力的武器。拜登政府對於這方面的政策應該還在審視評估。

拜登上臺後採取一連串多邊外交,拜登25號還參與了歐洲領導人視訊峯會,對 此汪浩表示,拜登以國際多邊主義對抗中國,多國聯盟比單打獨鬥好,要觀察的是盟友與美國到底能走多遠? 盟友會不會限制美國衝太快? 顧及盟友意見會不會讓拜登對中軟弱態度找到藉口,拜登外交對中國壓力的實際效果仍需觀察一段時間。不過,汪浩說,從現在的國際輿論來看,中國戰狼外交全面出擊跟全世界對抗,歐美民意對中共厭惡的觀感變化很明顯。

歷史學家尼爾·弗格森(Niall Ferguson)日前在《彭博社》撰文,以“狐狸與刺蝟”形容美、中,指美國如“狐狸”,外交目標廣泛分散,北京如同“刺蝟”只專注幹一件大事就是統一臺灣,“得臺灣者得天下”,不得不慎。

對此汪浩有不同的看法,汪浩認爲這個類比或許可以用在50年前基辛格第一次訪中時的美中關係,但現在情勢不同。就像拜登在記者會上說中國想成爲世界上最大最富強的國家,成爲世界的領導者。中國要成爲全球霸權的目標和心態,使中國已不再只是專注於單一目標的刺蝟,中國現在的目標是要成爲世界領導者,中國在所有議題上都跟西方或歐美國家發生爭議。汪浩說:“我覺得用戰狼外交,或瘋狗外交來定義中國外交可能更確切,而不是刺蝟外交。”

汪浩指出另一個重點是,無論是50年前的周恩來,還是今天的習近平,中共真正最在意的不是統一臺灣,而是保衛政權獨裁體制。臺灣對中共的威脅不是民族主義的國家統一問題或地緣政治第一島鏈的國家安全問題,更重要的是臺灣在華人世界提供一個不同於共產黨,可以替代共產制度的一個模式,無論是以前的蔣介石反共政府,或者如今的民主體制,臺灣都向中國人民提供了不同的選擇,不同於共產主義的另一種可能性。汪浩說:“臺灣在自由民主制度和價值觀的成功,對中共是非常大的威脅。”因爲臺灣已在華人世界成功實踐民主,中共不能再說自由民主制度不適合中國人。

美國在亞太處於守勢 中國攻勢

拜登3月25日召開上任後首場記者會,他說不尋求與中國發生衝突,但堅持要求中國遵守國際規則。(路透)
拜登3月25日召開上任後首場記者會,他說不尋求與中國發生衝突,但堅持要求中國遵守國際規則。(路透)

習近平說中國已經可以“平視這個世界了”,以及“東昇西降”已成趨勢的論調,都顯示中國挑戰美國地位的企圖。臺灣智庫諮詢委員張國城認爲從楊潔篪在美中會晤時的發言,顯示中國認爲美中實力對比已有根本改變,中共認爲當前的局勢到了對中國有利的態勢,纔會如此囂張。張國城說美國過去四年在亞太的軍事力量沒有大幅增加,加上中國認爲已在疫情上取得勝利。美國在亞太可以說是處於守勢,中國處於攻勢。中國加入了RCEP,軍事力量擴張,在南海島礁上建造基地,美國能否守得住,對拜登是很大挑戰。特朗普的對中強硬政策效果有限,美中貿易赤字還是創高,中國因此認爲美國只是紙老虎。

張國城說美國過去四年在世界組織的影響力降到新低點,美國重新入羣發揮影響力迫在眉睫。美國要趕快從戰略守勢,擺脫被動局面,應趕快大幅增強軍力部署,中國在亞太已足以對美國形成相當嚴重的挑戰,美國在亞洲絕對稱霸的局面已經過去,美國應趕緊支援並武裝盟友,趕緊重建在國際組織中的影響力,儘管國際組織很多已被中國把持,但美國不能退出,必須積極迎戰,退羣只有讓中國攻城略地,就看拜登如何強化外交團隊,好好跟中國見個高下。

張國城強調美國必須強化亞太力量、強化盟友,在國際組織發揮影響力,甚至在亞洲建立新的國際組織。美國應理解亞太是重中之重,如果中國在亞太佔先機,美國就無法維持世界超強,若臺灣被中共武統,美國的全球戰略利益會遭侵蝕,各國將不再認同美國是有力的捍衛和平的巨人,美國將失去自二戰後獲得和平自由民主的十字軍形象,因此,亞太和平關切着美國全球的信譽,美國自二戰以來積累下來的榮光形象,在中國的挑戰下能不能持續下去,將見分曉。

張國城說,美國如果退縮或者讓中國佔上風,這會比希特勒佔領歐洲還嚴重,因爲希特勒犯傻,去攻打蘇聯,如果不打蘇聯,可能繼續盤踞歐洲。中國沒有浪費軍力主動攻擊其他國家,而是在它的範圍用經濟力量和外交去擴展它的霸權,這其實很難對付。而且中國以其龐大人口作爲基底來發展經濟,希特勒的人口比起美英蘇都沒有如今中國人口的優勢。

張國城指出最大問題是中共無視外界的批評,它的戰狼外交固然令人厭惡,但還沒有到全面爲敵的地步,不到開戰的程度。中國在重大決策上不犯傻,不像蘇聯以前又去非洲支援安哥拉,又去支援古巴,又在歐洲跟北約爲敵,本身的經濟又是僵固的社會主義計劃經濟。中國不這樣,它跟世界各國有龐大貿易來往,各國很難封鎖中國,或者不理會中國。這是中國的戰略優勢,值得憂慮。中共積累經濟力量,讓各國必須跟他打交道。中共也知道大家不喜歡他,但中共認爲“你不喜歡我沒關係,你們必須重視我,跟我打交道,甚至需要我。”其實世界上沒有人願意採用中共的體制,中共清楚意識這點,它也不在乎戰狼外交令全球厭惡。

張國城指出中國崛起對全世界威脅的形勢很險峻,“讓它坐大太久了!”中國從沒有航母到擁有兩艘航母,然而老布什時代賣給臺灣150架F-16A.B,一直到前年美國才賣給臺灣66架F-16V。這麼多年來中國的空軍力量增長數倍,難道美國看不到嗎? 美國應該更重視臺灣,“你愈重視臺灣,就減少你自己需要流的血。”

他認爲美國對臺灣做得實在不夠,美國爲了防範朝鮮,準備的程度遠比應付中國的威脅多,而朝鮮的國力遠不如中國。張國城認爲特別是疫情給了中共非常高漲的自信,中共認爲共產黨的體制能控制疫情,給了中共無以倫比的信心,反之疫情對歐美的影響還沒有結束。

美國回來了 盟友重新站隊

學者指出,習近平說中國已經可以“平視這個世界了”,以及“東昇西降”已成趨勢的論調,都顯示中國挑戰美國地位的企圖。(路透)
學者指出,習近平說中國已經可以“平視這個世界了”,以及“東昇西降”已成趨勢的論調,都顯示中國挑戰美國地位的企圖。(路透)

對於拜登上任後的整體外交戰略,臺灣政治大學外交系教授盧業中認爲充分突顯重要的關鍵就是盟友的角色,從3月3日發佈國家安全戰略綱領,3月12日拜登參與四方對話,到布林肯出訪亞洲歐洲,美國防長奧斯汀訪日韓印度,一系列外交突顯的重要意義是“美國回來了!”這在多邊外交上是非常正面的實踐。拜登要跟中國在籃球場上依規則和隊友一起競爭,傳達出明確信息,相較於特朗普跟中方的比賽一開始在球場,但後來不再守規則,隊友也不重要,拜登是回到賽場,依照規則強調與盟友團隊合作。特朗普執政時固然給中國強大壓力,但跟盟友疏離,中方都能各個擊破、見縫插針,拜登上臺後直接施壓中國,所以現在的形勢是,美國回來了,盟友重新站隊!

拜登聯合盟友對中施壓起到作用,五眼聯盟對新疆官員實施制裁,歐盟也祭出制裁,是天安門事件後首度對中國侵害人權提出制裁,同時歐洲議會取消審議中歐投資協定。

臺灣歐盟中心執行長鄭家慶表示,歐盟採務實做法,不輕易將人權和經貿議題掛鉤。他說歐盟執委會副主席在二月底就對歐洲議會指出,歐盟有獨立的新機制處理人權議題,這是歐盟在2020年12月通過的歐盟全球人權制裁製度(EU Global Human Rights Sanctions Regime),懲罰嚴重侵犯人權的非歐盟國家人員。歐盟執委會試圖藉此說服歐洲議會不要將人權議題和中歐投資協定掛鉤,強調歐盟不會因爲中歐協定而對人權問題開後門。但是,此時執委會要說服議員和會員國並不容易,因爲歐洲對中國的互信不足,認爲中國總是說一套做一套,不確定中國是否能落實協定的條約內容。議會對於中歐投資協定傾向批判性,面對中國的人權議題,不可能輕易同意中歐協定。

俄羅斯觀虎鬥 中俄聯盟同牀異夢

拜登積極進行多邊外交,突顯“美國回來了”,盟友重新站隊。(路透)
拜登積極進行多邊外交,突顯“美國回來了”,盟友重新站隊。(路透)

面對拜登在亞歐聯合盟友的動作,中國也積極拉攏盟國,美中會晤後,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隨即訪中,發表中俄聯合聲明強調合作。中俄攜手能否對抗拜登的多邊外交?

張國城認爲俄羅斯不可能爲了中國與美國爲敵,對於中美都關切的南海和臺海議題,俄羅斯沒有重要利益,所以俄羅斯是坐山觀虎鬥,跟中國聯合是個姿態,中俄同盟只是同牀異夢、各取所需,中國此時需要俄羅斯與中國站隊,俄羅斯要的是實質利益。若俄羅斯在亞洲幫助中國,美國可以在歐洲透過北約與俄爲敵,歐洲纔是俄羅斯的利益核心所在,美國在歐洲有北約,要跟俄羅斯對抗並不難。中國在亞洲所關切的,對俄來說並不是重要利益。

也有評論指出中俄的軍力或許能壓過美國,盧業中表示,這取決於兩個條件,如果中俄真的要跟美國發生軍事衝突,戰場在那裏? 這對其優勢能否發揮有決定性影響。二是中俄一直有邊界問題,雙方一直無法結成團結一致的反美聯盟。拜登上臺後,美俄關係很差,拜登嚴肅應對中俄的挑戰,也突顯歐洲對美國來說更形重要。盧業中認爲,以資源和領導能力,中俄都不是拜登政府的對手,中俄在軍事上合作的可能性並不是太高,但可能加強軍事演習作爲宣示。

美中還不至於敵意螺旋到兵戎相見的地步

學者指出臺灣實踐民主,在華人世界提供一個可以替代共產制度的一個模式,不同於共產主義的另一種可能性,對中共是非常大的威脅。(法新社)
學者指出臺灣實踐民主,在華人世界提供一個可以替代共產制度的一個模式,不同於共產主義的另一種可能性,對中共是非常大的威脅。(法新社)

盧業中說,雖然楊潔篪在美中會晤的談話出格,但是楊潔篪在談話的中後段提到習近平與拜登的春節通話,顯示習近平還是希望美中管控分歧,促進合作,意思是“吵架就到我(楊潔篪)這裏爲止,老闆還是希望跟大家妥善管理分歧,留了雙方繼續對話的伏筆。美中會談後,雖然美中關係確實很難恢復到中國所期待的奧巴馬時期,但也不至於到敵意螺旋,要兵戎相見的地步。”

盧業中指出最近美國內部有幾個變化,例如有民調數字顯示,將中國視爲生存威脅的比例,從特朗普時期的14%,到拜登上臺後上升到20%,這將是拜登後續跟中國交往的因素。此外,最近外交事務期刊Foreign Affaris一些文章顯示,華盛頓外交政策圈體認對中的交往和互動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應區分議題,從小處合作。因此美中後續的互動,華盛頓應該會強調有可行性的再來進行。不同於過往奧巴馬政府先接受中方建立的大原則後再來談,現在拜登的新模式是不談大原則,針對小議題着手。

撰稿 陳美華 責編 許書婷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