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力創造力與幼兒早期培訓


2015.08.07
children.jpg 中國兒童。(資料照片)

在上兩期的節目裏,我們對中國“貓爸”軟實力悄然超“虎媽””“狼爸的趨勢,以及德國人故意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獨特早期教育進行了探討。
我們談到中西方教育理念的一些異同和利弊,虎媽狼爸和貓爸的各有千秋;我們談到人的現代化和職業的現代化,以及社會功能教育;我們也談到虎媽狼爸,其實始於歐洲人的教會傳統,並非中國人的發明;我們還談到中國教育的優秀傳統;談到教育的功利性,教育方法和目的之間的聯繫,教育與服務社會之間的聯繫;我們談到起跑線的單一性和多元化,談到對幼兒早期培訓的反思。在今天的節目裏,我們再來談談中國兒童缺乏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問題,這也是中西教育理念優劣利弊爭論的焦點之一。如果您沒有收聽到上次節目的話,我們在這裏再向您簡單介紹一下相關信息。

英國《金融時報》 最近刊登帕提•沃德米爾女士發自上海的一篇報道。報道的主要內容是,即使是在虎媽和狼爸流行的中國,近來也開始反思對幼兒進行早期培訓的觀念。報道說,最近中國的一部熱播電視劇《虎媽貓爸》探討了一個長期困擾着家長們的話題:到底是該嚴厲還是溫和,才能讓孩子取得最好的高考成績?對於家長來說,讓剛摘掉尿布的嬰兒早早開始填鴨式高考教育,似乎不再是個好主意。

而無獨有偶的是,最近在網絡和媒體上廣爲流行的一篇介紹德國教育理念的文章,與時下中國父母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心態相反,文章的主題是:德國的早期教育是故意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在德國,幼兒園沒有年級,所有年齡的都混在一起;德國小學校都是半日制的,下午沒有課,只有課外活動;英語3年級纔開始學習;小學4年級畢業,根據老師推薦升學,學習技工,中專或者上以後能上大學的文理中學;上大學的比例還沒中國高……然而,爲什麼8200萬的德國人分享了世界上一半的諾貝爾獎?答案竟然是——不要過早過度開發兒童智力,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在德國,憲法禁止學前教育,這與中國父母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的心態形成了鮮明對比。

中國兒童和青少年缺乏想象力和創造力不是個新的話題了。有不少教育專家認爲,中國填鴨式的應試教育體制和父母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不良心態,也許在基礎教育上有優勢,但同時也遏制了中國青少年創造力的發揮。對此,北京教師劉天義老師表示,這並不偶然,他說,首先德國民族血統有優越的一面,二是其教育方式容易出現創造性的東西。中國則是循規蹈矩。在劉天義老師看來,到底創新對還是不對,也很難說。他認爲,循規蹈矩也有其好處,有時創造性會導致人類瀕於毀滅,比如原子彈和轉基因的發明。他說,東西方的衝突不能只看一時一事,更要強調和諧共融,互相尊重對方的選擇。

旅居德國的獨立評論人士史明先生在接受本臺採訪時表示,說到創造力,首先要知道什麼是創造力?創造力簡單地說就是無中生有。他說,創造力的發展有兩條,一是你要知道現在沒有什麼東西,第二是你有勇氣去做現在沒有的東西。而反觀我們對教育的認識,我們首先沒有教育孩子去盯着世界上沒有什麼,第二個是我們不教育孩子應該有勇氣,去創造世界上還沒有的東西。我們輸在這兩條上。

河北自由撰稿人,教師朱欣欣老師表示,在有些人看來,中國的基礎教育比較紮實是長處,其實,基礎教育對未來的發展無非就是個工具的問題。他說,最關鍵的是你這個工具是否能夠發揮創新的作用,這就在於本身的綜合素質,還有想象力和能夠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這方面的培養很重要。

在朱欣欣老師看來,中國兒童創造力低下有諸多原因。首先是傳統,然後是官本位文化和長期的科舉制度,它代表了一個長期穩定的模式,導致人們對變化的應對能力也比較差。再有是循規蹈矩,代代相傳,上一代人對下一代人的傳授,教育的功能大一些。加上農業社會是所謂熟人社會,環境比較固定,人們遵循固定的人際交往模式,造成比較死板的思維方式,影響人們的創新性。

朱欣欣老師說,從表面看來,中國社會這幾十年來經濟發展很快,但人們特別是家長們,對什麼是真正的理想教育,對西方國家先進的教育方法,知之甚少。再有就是中國家長的功利態度,也是一個重要因素,朱欣欣老師說, 中國是一個世俗文化濃厚的社會,人們對教育功用的看法就是謀生手段,達到實際的功利效果就可以。人們對教育如何提高人的素質,如何提高人的生命質量,缺乏更高的要求。所以說,家長們教孩子學這些所謂的知識也好,掌握一門技能也好,全是爲了適應社會的這種名利的需求,而沒有考慮到孩子的個性,所以無法發掘孩子的潛能,無法體驗到教育中的快樂。

此外,中國家長對孩子缺乏平等意識,不尊重孩子。朱欣欣老師說,中國家長總是要主導孩子,教育孩子怎麼樣可以適應這個社會,能夠得到好處。家長把自己的人生哲學灌輸給孩子,給孩子帶來保守,投機,迎合這樣的一種思維方式,影響孩子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中國有很多家長在生活上嬌慣孩子,卻很少有家長鼓勵和引導孩子大膽表達自己的個性,在很多問題上又插手過多。而西方人在這方面正好相反。

朱欣欣老師說,還有很關鍵的一點是,中國社會現在正處於轉型階段,很多家長本人就缺乏眼界,加上中國仍然是一個專制威權社會,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胸中無數,無所適從。他說,因爲中國當局沒有向中國公民出臺今後社會發展以及政體改革的路徑和計劃,所以家長對前途充滿未知的懸念。因此,家庭條件好的,對國內教育深惡痛絕,送孩子出國讀書,但大多數中國家長沒有這個條件,還是要適應現行的政治和文化環境,所以家長也很無奈。從大的角度看,中國的未來充滿了很多不確定性,所以家長往往不敢冒險,在中國社會,有個性和敢於創新的孩子往往容易碰壁。所以爲了安全起見,家長寧願讓孩子做順民,做螺絲釘。

朱欣欣老師說,他自己就接觸過很多小學生的家長們,一方面不滿中國的應試教育,可是爲了適應大的環境,又不得不做違心的事情。朱老師說,在中國,不象在西方,從搖籃到墳墓,國家都有很好的福利保障。中國的家長對前途沒有信心,所以爲了孩子將來生活順利,只能讓孩子想法去奮鬥,通過好的考試,考一個好的大學,找到一份好的工作,這也是中國家長的悲哀和不幸。

朱欣欣老師認爲,中國教育的問題,其實說到底還是社會的問題。作爲一名基督徒,朱老師談到這些年來中國興起的基督教會,也在想方設法脫離“黨文化”的教育,走自己的辦學道路,試圖脫離社會的一些有害影響。但是由於中國當局對基督教的打壓,中國基督教會學校的成長也很艱難,有的被當局查封,這也扼殺了中國教育多種渠道辦學的空間。

在朱欣欣老師看來,中國的教育改革會是一個緩慢艱難的過程,但並非沒有希望,因爲中國畢竟不可能再回到毛澤東時代的封閉社會。他說,只要中國繼續保持開放,通過各種渠道瞭解西方教育,走出國門,瞭解教育的作用是什麼,瞭解人是怎麼培養起來的,瞭解西方人爲什麼比號稱文明古國的中國人更文明,中國就有希望。

朱欣欣老師最後表示,他認爲在中國的家庭教育方面,中國的家長還是可以有所作爲的。雖然學校教育不可能很快有大的改觀,但家長素質的改變會帶來中國家庭教育的比較大的變革。

請您收聽節目並發表對節目的意見和建議

婦幼論壇節目主持人梒青的推特 (TWITTER)
地址是:HANQING8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