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 綠色情報員:俄烏烽火(下)看得見的戰爭 看不見的環境災難

2022.03.31
專欄 | 綠色情報員:俄烏烽火(下)看得見的戰爭 看不見的環境災難 戰爭烽火漫天,炮火摧毀烏克蘭的家園,自然環境也躲不過劫數。
(路透社)

俄烏戰事未歇,一個多月來,隨着戰線拉長拉廣,炮火、焦土、廢墟,一幕幕控訴殘酷的殺戮戰,不過,背後沒被看見的氣候風險和環境災難,猶如埋下未爆彈,威脅難以拆除。

戰爭和軍事活動,是一頭被輕忽的排碳巨獸。臺灣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汪中和指出,2020年全球責任科學家組織(Scientists for Global Responsibility, SGR)公佈的研究顯示,全球國防軍備和軍工業的碳排放量大概佔了全球總量的5%,遠高於民用航空業2%的碳排佔比,以現在來看,全球軍事碳排放量一年大約是18億噸,戰爭期間使用的軍事裝備還將增加地區的碳排放,從而將更多的溫室氣體排放到大氣層中,加劇氣候暖化的速率。

戰爭是暖化助燃器

戰爭和軍事設施的碳排放強度大且集中,不但激化暖化速率,同時加劇空污。(路透社)
戰爭和軍事設施的碳排放強度大且集中,不但激化暖化速率,同時加劇空污。(路透社)

俄烏交火無可避免投下暖化震撼彈,2019年西班牙一份研究報告“氣候危機、武裝力量與環境和平”指出,伊拉克戰爭期間,大約3到8個月的時間內就累積了相當於整個英國經濟排放量的碳足跡。

臺灣國防安全研究院政策分析員劉翎端認爲,戰爭碳排放的程度大於經濟活動停擺的減排,尤其化石燃料廠、儲油運輸基礎設施通常是攻擊目標,一旦爆炸燃燒,不但造成直接的溫室氣體排放,還會釋出其他污染物質。俄羅斯國防部即宣稱3月24日襲擊基輔附近的一處燃料基地,這是烏克蘭僅存的最大軍事燃料儲存設施。

汪中和表示,國際能源署(IEA)今年3月8日發佈最新的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統計,2021年達到363億噸,創下歷史新高,2020年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5.2%,去年又回彈躍升了6%,更麻煩的是發生了俄烏戰爭,所以預計2022年全球的碳排放量會超越2021年,呈現揚升趨勢。

“俄烏戰爭像是突發的急性病,而氣候暖化如同慢性病。”汪中和這麼形容,“我們要達到2050年全球淨零碳排目標,從2020年起每年至少要平均降低5%的碳排放量,目前看起來不但沒有減少,還在繼續增加,對於氣候暖化的前景可說是一個噩耗。”

臺灣大學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學程兼任助理教授趙家緯表示,軍事活動和產業供應鏈是潛在的碳排放大戶,除了交戰過程中的碳排放,烏克蘭原本今年是很重要的氣候變遷行動年,預計投注大筆預算推動綠色轉型,因爲目前風力和光電在烏克蘭的電力佔比僅約4%,不過,這一場戰爭勢必中斷能源轉型計劃。

環境污染隨戰火蔓延

戰火吞噬烏克蘭的工業和基礎設施,空氣、水源和土壤都受到污染。(路透社)
戰火吞噬烏克蘭的工業和基礎設施,空氣、水源和土壤都受到污染。(路透社)

不只是高強度的碳排放,俄烏戰爭挾帶的污染禍害慢慢滲入環境當中。汪中和說,這場戰爭對環境的衝擊非常深遠,接戰地區的水利、廢棄物清理和污水處理設施都會受到廣泛破壞,一些病菌污染開始流入河川,此外,烏克蘭境內的發電廠、冶金廠、化工廠和礦場也被迫關閉,廢棄物產生的劇毒無暇清除,加上戰爭後遺留的未爆彈藥,這些有毒物質會長期且持續污染環境。

核安風暴也有如烏雲般罩頂,烏克蘭議會3月27日發文表示,切爾諾貝利核電廠附近有超過一萬公頃的森林遭戰火波及,而火勢蔓延下可能導致放射性物質飆升。趙家緯指出,烏克蘭是歐洲第二大核能國,境內共有4座核電廠、15部機組,戰爭爆發後,許多戰火圍繞核電廠周邊,各界擔心的不只是炮火打中核電廠的主體,若是核電廠的冷卻系統或緊急應變系統受到影響,核災風險也會大幅升高。

這一場戰爭同時拉響生態警報,根據烏克蘭政府統計,戰爭爆發迄今有超過20個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遭受到破壞,俄國軍隊還使用了14個重要國際溼地。烏克蘭環保組織Ecoaction在推特痛陳,“這一場戰爭摧毀了我們的家園,也破壞了大自然。”

“戰爭對生態系統的影響很大。”劉翎端引述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最近公佈的“氣候衝擊、調適和脆弱度”報告,“這份報告強調健全的生態系統有助於氣候變遷的調適,一旦受損就會降低氣候變遷的韌性,近期美國研究機構也注意到烏克蘭南部的黑海生物圈保護區,由於戰火波及烏克蘭南部港城,黑海生態面臨威脅。”

野火和糧荒一觸即發

烏克蘭是全球重要糧倉,在戰爭和暖化雙重夾圍下,糧食危機跟着浮現。(路透社)
烏克蘭是全球重要糧倉,在戰爭和暖化雙重夾圍下,糧食危機跟着浮現。(路透社)

在暖化加劇下,飽受戰火蹂躪的土地,更顯得不堪一擊。“頻繁的炮火,加上氣候變遷的乾燥效應,使接戰地區更容易受到森林野火的影響。”汪中和點出骨牌效應,“烏克蘭就是一個最明顯的例子,2014年起烏克蘭東部發生武裝交火,頓巴斯地區有1萬2千多場森林大火、燒燬了53萬公頃的土地,未來戰爭持續延長,對烏克蘭森林火災的影響會更大更廣。”

“森林火災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又加劇了溫室效應。”汪中和進一步說明,“還有一個附帶效應,大量懸浮微粒進入大氣層,不但降低空氣品質,同時懸浮微粒增加,它也改變整個地區的水文循環,讓降雨變得更極端。”

汪中和表示,從全球角度來看,因爲氣候暖化、土壤溼潤度降低,高溫乾旱造成的森林野火不斷蔓延,2021年森林大火在俄羅斯燒燬了17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北美和加拿大是另一個超級火場,焚燬的面積也有6萬6千平方公里,森林大火的數量、強度、持續性和焚燬面積都是過去前所未見,2021年7、8月全球森林火災排放的二氧化碳高達27億噸,比印度一年的碳排量還高。

在戰爭和氣候變遷雙重夾圍下,糧食危機一觸即發。烏克蘭農業部長估計,今年烏克蘭春季作物播種面積可能比去年減少一半以上,大約700萬公頃,而在俄軍入侵前,預期的春播面積爲1500萬公頃。

汪中和分析,烏克蘭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糧食生產國之一,當地超過40%的小麥和玉米出口運往中東和非洲,最近東非因爲乾旱導致1300萬人面臨饑荒,當前的局勢會引發災難性的全球糧食短缺和食品通膨,擴大社會的不穩定。2011年阿根廷、烏克蘭和加拿大發生了一系列氣候異常,導致糧食價格飆升,引發了一場阿拉伯之春社會革命,並徹底改變了中東和北非的地緣政治格局,同樣的情況恐怕再次重演。

軍事碳中和陷入交戰

俄烏戰爭引爆地緣政治火線,軍事碳中和的目標也面臨高度政治難題。(路透社)
俄烏戰爭引爆地緣政治火線,軍事碳中和的目標也面臨高度政治難題。(路透社)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地緣政治衝突跟着升溫,軍備升級也衍生軍事碳足跡爭議。劉翎端表示,去年COP26氣候變遷大會中,英國科學家建議各國提報給聯合國的碳排放清冊報告,要單獨列出軍事產業的碳排放,因爲有些國家把軍事碳排放併入運輸或能源業,甚至可能未呈報,目前呼籲在今年的COP27各締約國公開揭露這一部分數據,不過,現階段軍事碳排放的計算方法學並未完善,要達到這個目標難度很高。

劉翎端指出,雖然軍事產業陸續投入綠能技術開發,但是基本上還是高度碳鎖定的產業,短時間內很難大幅降低對化石燃料的依賴,不過,以國際趨勢來看,目前北約(NATO)和英國、美國都已將淨零碳排列爲推動項目,短期可能受到戰事影響,未來還是會朝向減碳目標邁進。

2021年北約峯會首次納入氣候變遷議題,並評估2050年前達到軍事淨零碳排放的可行性。劉翎端認爲,由於軍事活動和國防產業的碳排放計算牽涉機密資訊,很多盟國可能卻步不前,另外,碳排放的計算範疇也有待釐清,例如僅限於例行軍事演練,或是包含戰爭時期的軍事任務,以及國防產業供應鏈的排放量納入與否,執行上存在各種難題。

這一場戰爭或許增加北約碳中和目標的不確定性,趙家緯指出,俄羅斯發動戰爭後,巴黎協定的重要規劃者、歐洲氣候基金會主席強調,所有的氣候政策或是歐洲綠色政綱都具有強化國防的效果,所以北約討論碳中和議題時,要把氣候安全、國防安全和能源安全視爲一體,而不是單純聚焦軍事碳中和,忽略了戰略上面的根本調整。

撰文:麥小田 責編:許書婷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