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 中國透視:誰主東亞?—從日本的結盟戰略看日中關係

2022.01.26
專欄 | 中國透視:誰主東亞?—從日本的結盟戰略看日中關係 誰主東亞?—從日本的結盟戰略看日中關係
(路透社)

主持人:陳奎德

座談人:夏業良教授,經濟學家與政治評論家

一、 近期與中日有關的幾件大事

1、 日美同盟:2022年1月21日進行就任後與美國總統拜登的首場重要會談,再次確認美日安保同盟關係。

2022年1月17日至22日美日海軍聯合軍演在菲律賓海進行,其中包括連接臺灣東部的水域。日本海上自衛隊與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與其他艦艇在沖繩南方的海域進行聯合訓練。

這次軍演,日本派出大型護衛艦日向號,而美國則派出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USS Carl Vinson CVN-70)丶林肯號航空母艦(USS Abraham Lincoln CVN-72),及兩棲突擊艦與驅逐艦。美國與日本總共派出10艘艦艇。

2、 日澳聯盟:2022年初岸田首相跟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簽署了有關日本自衛隊和澳大利亞軍隊聯合練和應對災害的《互惠准入協定》(RAA)

3、 臺海態勢:美日對臺海的政策已經從模糊往清晰移動,這是西太平洋情勢的明顯變化,日本認爲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就是日美安保條約有事,不再曖昧。在這方面的表態,日本甚至比美國還要清晰和堅決。

4、 結束ODA:2022年3月,日本援華40年的巨大計劃ODA結束。40年來,日本是中國最大的援助國,其援助份額佔全球對華援助總額的66.9%;現在已畫上句點。

5、 日本外交排序:突破傳統,岸田首相將普世價值放在日本外交事務的第一項。岸田外交政策第二點談到美日同盟。第三是澳大利亞,日本和印度。岸田的第四點談到要和盟國以及理念相近國共同處理人權議題。第五才提到朝鮮,以前日本一定把美國擺第一,第二就是朝鮮,因爲有很多日本人被綁架到朝鮮,這在日本國內是很大的問題,朝鮮的重要性一直排在很前面,岸田放在第五位。六是開放自由的印太,之後提到與東盟、歐盟合作,然後提到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信任的數據自由流動(Data Free Flow with Trust,簡稱DFFT),第九點才提到中國,中國後面是俄羅斯,再來是韓國,韓國的篇幅很短,最後一點是氣候變遷。

日本和澳大利亞都是僅次於盟國的戰略伙伴關係,岸田在2022年初跟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簽署了有關日本自衛隊和澳大利亞軍隊聯合訓練和應對災害的《互惠准入協定》(RAA),目的是將四方對話(QUAD)搞得更堅實,日本這兩年和澳大利亞的軍事合作一直很積極,目的是要連結AUKUS(美、英、澳大利亞三邊安保聯盟協定),岸田將澳大利亞視爲準軍事同盟,才把澳大利亞放在第三這麼前面的排序。從岸田的外交排序上,顯示對今年2022年日中關係不抱太大期望”,而且把美日、美澳、印太這些鉗制中國的都放在前面,從講稿排序看來,岸田對日中不抱太積極正面的態度,所以岸田提到中國時,他說日本“會堅持該堅持的”。郭育仁說,岸田將中日關係定爲穩定關係,非常被動,是岸田爲中日關係設的低標。

6、 日歐關係:2022年1月20日日本與法國以視頻會議的方式舉行外交與國防部長2+2會談。專家認爲,中國的海上擴張使日法警戒,而AUKUS結盟有利於日法深化合作關係。

7、 日本民意:2022年1月21日,日本內閣府公佈的外交相關輿論調查結果顯示,認爲日中關係“並不良好”和“不太良好”的受訪者合計達到85.2%,較2020年上次調查增加了3.4個百分點。今年9月將迎來日中邦交正常化50週年,民調結果反映出在國民意識方面看不到關係改善的跡象。認爲日美關係“良好”和“還算良好”的受訪者合計91.3%,創歷史新高。

二、 東亞兩強 誰爲頭羊?

中國與日本是東亞兩強。從歷史到現代的演變,其間有可圈可點的起伏漲落。

宏觀概覽日本歷史,其被三大轉折點所形塑:一是大化革新(公元645-707年,學習中國),二是明治維新(公元1868-1912年,脫亞入歐,後來到大亞洲主義而脫歐返亞),三是和平憲法(二戰戰敗,再脫亞返美歐)。

1、大化革新是學中國,高潮是唐代。它使日本擺脫部落時期,進入文明社會。

2、明治維新是學歐美,擺脫中國影響,實施憲政,富國強兵,使國家現代化。

富強之後,日本“大亞洲主義(亞細亞主義)”興起。其意識形態聲稱,日本代表了亞洲國家反抗西方白人的殖民主義,它強調黃種人站起來,鼓吹亞細亞主義,建構一個把亞洲國家從歐美列強解放出來的“大東亞共榮圈”,此即“脫歐返亞”理念。它攜帶着其表面的道義感,支配了多數日本國民,逐漸滑向極權主義和獨裁製,該體制要求學校講授絕對的愛國主義,並強迫大學開除具有民主思想的教授。言論自由、隱私權等基本人權受到壓抑。當局竭力培養服從的國民,鼓吹國家主義,鼓舞國民爲了國家犧牲一切的精神。曾經“脫亞入歐“的日本,自恃爲崛起強國,在其”脫歐返亞” 的反向歷史運動中,挑戰並反噬在其眼中正在衰落的歐美。於是,先後發動中日戰爭與太平洋戰爭。戰爭結局,不是日本把亞洲國家從西方解放出來,而是西方盟國把亞洲國家從日本人手中解放出來了。日本慘敗,於1945年無條件投降。

3、1945—1980,和平憲法使日本“脫亞入歐美”,日本和平憲法締造了日本戰後的長期復興和繁榮,成爲世界七強G7中唯一的亞洲國家。同時,最近40年日本成爲中國最大的援助國。

在盟軍統帥麥克阿瑟主持下制定了日本國憲法,內蘊三大原則:尊重基本人權、國民主權(主權在民)及和平主義(放棄戰爭)。憲法中最顯着的特徵:天皇的象徵式地位(非實權地位),人權及公民權利之保障,以及放棄戰爭。這個第二次“脫亞入美歐”,締造了日本戰後的長期復興和繁榮,其國力,很快超越了大多數歐洲列強,但其崛起並未引起世界的恐慌,反而贏得普遍的尊重與讚賞。日本也並未因新憲法受“西方理念”——普世價值的影響而降低國格,它依然保有亞洲國家的身份,同時也是世界七強G7中唯一的亞洲國家。於此,福澤諭吉的“脫亞入歐”,終於完全修成正果,得償夙願。

1945—1980,冷戰時期,日本在西方扶持下高速成長和文明化,成爲亞洲帶頭龍,引領亞洲四小龍繁榮。

4、1980—2022年中日靠近時期,中國改革開放,日本連續40年對華髮放政府開發援助(ODA)款。日本是中國最大的援助國,其援助份額佔全球對華援助總額的66.9%;同時,中國也是日本最大的受援國。中國能成爲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與此關係甚大。(但中國人,特別是普通民衆,對此幾乎一無所知)。 2020之後,情勢遽變,中共日益挑戰主流世界秩序,日本於2022年3月完全結束這項援助。對華援助。

4、中日曆史基本的起伏輪廓

簡括看來,中古時代,皇天后土的中國一直是亞洲重心,自唐以降,日本學習中華文明,成爲文明之邦。所謂山川異域,風月同天。中日處於同一個儒家文化圈或漢字文化圈裏。中國爲東亞主導文明。

明治維新之後,日本脫亞入歐,迅速富強,甲午戰勝中國,日本抗美歐而重返亞洲,鼓吹大亞洲主義,成爲亞洲霸權及領頭國。

二戰日本失敗,在美國主導下訂立和平憲法,重新脫亞返美歐,軟硬實力同步增強。中國1949淪爲共產國家,日本重新主導亞洲,引領四小龍起飛。

1980年代後,中國改革開放,中日關係和緩,日本成爲中國最大的援助國,中國經濟起飛。於2011年GDP超越日本而成爲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浸浸然有引領亞洲之勢。

但中共以挑戰二戰之後的世界秩序的野心而崛起,對內鎮壓,對外擴張,近年來引發國際主導力量的警惕、防範、圍堵與孤立,

而日本,則成爲國際主流國家在亞洲的抗擊中共的最前線和樞紐地位。中共國內宣傳七十多年來一直把二戰之前和之後的日本等量齊觀,都以一詞“軍國主義”而代之。但是全世界都很清楚,二者絕不可同日而語。在各國的民意調查中,日本人、日本國的形象都經常處於世界各國的最前列。最近幾年國際局勢的變化表明,隨着美國、澳洲、印度及西方工業七國甚至歐盟與日本盟友關係的深化,倘中共在可見將來不改變其紅色帝國的國家定位,必然使自己陷入敗落國家之列。客觀上,在全球各國的民意中,在國家軟硬實力的排列中,日本將處於世界前列,它將恢復其正常國家的地位,併成爲首屈一指的亞洲先驅國家。與此同時,日中關係又將步入一段冷淡乃至對抗時期。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