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 縱橫大歷史:香港的故事第二十三講 重整旗鼓

2021.09.22
專欄 | 縱橫大歷史:香港的故事第二十三講 重整旗鼓 香港本土派領袖梁天琦(中)。
(美聯社資料圖)

一、爲什麼會有這麼多人支持梁天琦?

大家好,歡迎大家收聽《縱橫大歷史》,我是主持人孫誠。今天,我們將繼續進行香港歷史系列節目,講述第二十三講《重整旗鼓》。

在上一講中,我們回顧了從2014年9月到12月間的香港雨傘革命,講述了這次社會運動的全過程。在雨傘革命期間,120萬香港人走上街頭,爲了爭取真正的普選權進行了壯闊的抗爭。香港當局出動了防暴警察,用催淚彈和“速龍小隊”的清場殘酷地鎮壓了這次運動。從表面上看,雨傘革命失敗了。但是,這次抗爭實際上又是成功的:在雨傘革命中,許多被日後的香港抗爭沿用的符號和特點已經出現了。儘管雨傘革命遭到了鎮壓,但反抗的火種已經留在了香港人的心中。在這之後不久,香港人就會發起一場新的反抗狂瀾。在今天的這一講中,我們就將講述從2014年到2016年初的香港歷史。

在講述歷史之前,我們還是先從近年發生的一件事開始說起吧。

2019年10月9日,香港本土派領袖、時年28歲、身陷囹圄的梁天琦參加了一次法院上庭。這次出庭,他是爲了給自己的6年刑期上訴。值得注意的是,梁天琦這次出庭所需的35萬港元費用,是由人數衆多的支持者在15分鐘內完成衆籌的。當梁天琦進入香港金鐘法院上庭時,有數以百計的支持者早已來到了法院外爲他加油打氣。而當梁天琦乘坐着囚車離開法院時,更是有接近一千人追隨着他的囚車奔跑。在現場,支持梁天琦的人們手持他的照片,齊聲呼喊着“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的口號。根據法國國際廣播電臺的一篇報道,當時場景的“轟動場面與韓星不遑多讓。”(《因魚蛋革命入獄梁天琦上訴出庭近千人陪囚車奔跑聲援》,法廣,2019年10月10日)

梁天琦這個不到30歲的青年,爲什麼會有這麼多支持者?他提出過什麼樣的主張,使得如此之多的人們這樣地敬佩他、這樣地願意幫助他?要解答這些問題,我們就必須回到歷史中,看一看在2014—2016年之間的香港發生了什麼事。

二、《香港民族論》:香港本土派理論的升級

一名香港抗議者手拿梁天琦的照片表示對他的支持。(美聯社)
一名香港抗議者手拿梁天琦的照片表示對他的支持。(美聯社)

2014年12月,在雨傘革命末期,金鐘佔領區中曾升起過一面綁上氣球的黃色布塊。這塊布塊上,用英文寫着“我們會回來的”(We’ll be back)幾個大字。在這之後,隨着金鐘佔領區和銅鑼灣佔領區被警察的“速龍小隊”清場,雨傘革命結束了。但是,“我們會回來的”這樣的信念卻留在了香港人的心中。事實上,在雨傘革命前後,香港人已經開始了對過往抗爭方式的反思與對未來的新探索。在這樣的情況下,香港人開始重整旗鼓,爲下一次抗爭積蓄理論彈藥。

2014年9月,就在雨傘革命爆發的同一個月,香港大學學生會出版了一本觀點相當“勁爆”的著作。光是聽一聽這本書的名字,就足以感受到這本書的“驚世駭俗”——這本書名叫《香港民族論》,由九名作者撰寫而成,他們每個人爲這本書貢獻了一篇文章。其中,有四篇文章是港大學生會期刊《學苑》在同年2月刊登的、以“香港民族 命運自強”爲專題而創作的文章,作者是四名青年知識分子;另外五篇文章,則是由五名學者撰寫而成的。九篇文章從政治、經濟、思想、歷史等多重角度討論了香港本土民族主義的成因與合理性。其中,由臺灣學者吳叡人撰寫的一篇文章指出,1997年後“中國官方民族主義侵入性的國家統合政策最終激發了當代香港民族主義”,並認爲香港的這種“防禦性民族主義”的基礎在於一個“香港本土共同體”的存在。這一“香港本土共同體”的形成,則來源於香港獨特的歷史演化。吳叡人也總結了四名青年知識分子在《學苑》雜誌上刊登的、以“香港民族 命運自強”爲專題的文章所表達的觀點,認爲在他們的民族自決論中“可以觀察到幾個特徵”:

第一,這是一種“公民的民族主義論述”,“所謂香港民族主要是以共同命運、共同政治社會體制、共同心理特徵與共同價值等標準來界定的,與血緣、種族無關。年輕的作者們雖然強調香港民族具有共同的粵語文化,然而這個文化與香港價值一樣,本質上是開放,可以經學習而獲得的。這個開放的公民民族論,恰與北京的血緣民族論成爲鮮明對比”。

第二,“‘香港民族’是在現代歷史過程中形成的政治建構物”,“和北京的‘炎黃子孫’之類的古老本質主義成爲強烈對比”。

第三,香港民族論關注“正義與後殖民批判”,“傳統的左、右二分法,已經無法準確掌握這個新興民族主義的特質。”(二零一三年度香港大學學生會學苑編:《香港民族論》,頁83、91—92)

總的來說,從香港本土主義思潮的思想脈絡而言,《香港民族論》與此前陳雲的《香港城邦論》相比,可以說是向前大邁了一步,爲香港本土主義提供了一種成熟的國族主義論述。

三、《香港革新論》:香港民主派理論的轉型

香港本土派領袖、身陷囹圄的梁天琦(左)。(美聯社)
香港本土派領袖、身陷囹圄的梁天琦(左)。(美聯社)

隨着本土主義理論的升級,部分民主派也吸收了本土主義的一部分理念,在2015年7月出版了探討香港前途的著作《香港革新論》。這本由香港民主派學者方誌恆擔任主編,收錄了20多篇文章的著作,以“革新保港,民主自治,永續自治,爲香港前途戰鬥到底”爲全書的核心主張。在爲這本書撰寫的全書綱領中,方誌恆將香港稱爲“我城”。他提出,自從1997年以來,香港人在歷次抗爭中通過“共同的抗爭經歷,進一步產生了抵抗他者守護我城的‘主體意識’”,而香港人的這種“主體意識”,“根本體現在一種對我城核心價值的認同——任何香港居民,無論什麼時候來到香港,只要認同香港這片土地、認同香港核心價值,就是香港人。”

方誌恆還在書中表示,香港社會當前的最大共識是實現“民主自治”。爲了達到這個目標,他提出了“革新保港”的“時代綱領”,認爲香港人在面對“中國因素”的挑戰時,應該“莊敬自強”,喚醒“自由靈魂”,“必須有全面代表香港人‘主體意識’的政治力量,走‘革新保港’的現實政治路線”。方誌恆特別提到,根據《中英聯合聲明》,所謂“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原則只能維持到2047年。因此,在2047年之後,香港的憲制地位就將面臨“何去何從的‘二次前途問題’”。面對這個“二次前途問題”,“香港人的‘主體意識’,將是守護我城自治地位的最後防線——香港人必須建構和捍衛我城的‘主體性’,思考在2047年後我城‘永續自治’之道。”

總的來說,方誌恆提出,他希望在“民主迴歸論”和“獨立建國論”之外,爲香港的未來建構起“第三種想像”。(方誌恆:《革新保港 民主自治——香港前途宣言》,載方誌恆編:《香港革新論》,臺北:漫遊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

這樣,隨着香港本土派的民族主義理論形成體系,民主派也出現了轉向本土視角的理論論述。在這樣的氛圍下,一種本土色彩更爲強烈的抗爭模式已經呼之欲出了。

四、本土派政團的崛起:本民前與青年新政

梁頌恆。(美聯社)
梁頌恆。(美聯社)

在本土主義思潮日趨壯大的背景下,2015年1月,一個名爲“本土民主前線”(簡稱“本民前”)的政治團體在香港出現,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本民前的創立者,是一班參加過雨傘革命的青年。這一組織的主要召集人,包括20歲的黃臺仰及24歲的李東昇和梁天琦。其中,李東昇和梁天琦是中學同學。和此前的各種政治團體不同的是,本民前本身是一個缺乏嚴密上下級架構的團體,成員只有召集人、發言人和普通成員三種身份。根據黃臺仰和梁天琦在2015年10月接受BBC訪談時的論述,他們之所以要採用這種組織模式,是出於對雨傘革命的反思,認爲學聯、學民思潮和民主派政黨“壟斷了社運領導、話語權”,並曾在雨傘革命時期的金鐘佔領區控制了被稱爲“大臺”的講臺。因此,本民前主張一種“拆大臺”的抗爭模式,“不會限制任何一名示威者以什麼的方式表達訴求”,並且表示在遇到警察和親共人士的暴力襲擊時,示威者有“以武制暴”的還擊權利。他們還認爲,“由於歷史、語言、文化等差異,香港已成爲一個民族、一個想像的共同體。”(《新聞背景:誰是香港“本土民主前線”?》,BBC中文網,2015年10月18日)

在本土民主前線成立的2015年初,另一個名爲“青年新政”的本土派政黨也宣告成立。青年新政的召集人,是同樣參加過雨傘革命、時年28歲的梁頌恆。青年新政在成立初期,就表示會採取“議會路線”,並將以“公平公義,港人優先”的大原則,通過參加2015年的區議會選舉和2016年的立法會選舉達到“重奪議會,走本土路線,引入由下而上概念,將議政的權力與責任真正交還香港人”的目標。(《佔領後新政團湧現 “青年新政”擬出戰區選 倡港人優先》,立場新聞,2015年3月23日)

另一方面,本民前在成立後不久,也以既非建制派,又非民主派的本土派政治團體的身份參加了立法會的選舉活動。2015年10月,由於一名民主派議員辭職,他所屬的新界東選區在立法會就有席位空了出來。因此,立法會新界東地方選區補選活動隨即展開。這之後不久,梁天琦決定作爲本民前的代表參加這次補選。他的參選口號一共有八個字,正是日後反送中抗爭的標誌性口號:“光復香港,時代革命”。

五、“光復香港,時代革命”口號的誕生

根據一名知情人在2019年7月撰寫文章透露,“光復香港,時代革命”口號的誕生頗有一番曲折。在2016年1月下旬的某一天,梁天琦約了梁頌恆及本民前的另一位成員商討競選口號問題。一開始,他們在進行頭腦風暴時,曾想將口號的前四個字定爲“光復新東”,之後又覺得這樣不順口,就定成了涵蓋範圍更大的“光復香港”。口號的後四個字,一開始則是“世代革命”。但在這之後,梁天琦“思前想後,覺得革新和改變不取決於人的年齡,而是取決於人的思想有沒有追上時代的步伐,所以決定以‘光復香港,時代革命’作爲選舉口號”。(何夢:《關於“光復香港,時代革命”》,輔仁媒體,2019年7月28日)

香港抗爭的標誌——“光復香港,時代革命”這句口號,就這樣誕生了。很快,這句口號就將在香港的街頭響起。2016年2月8日是農曆的新年。這天晚上,在九龍的鬧市區旺角,香港當局食物環境衛生署的職員來到當地夜市,試圖驅趕在那裏按照傳統在新年販賣魚蛋等熟食、艱難謀生的小販。在小販遭到食環署職員驅趕的時候,十多名本民前的成員來到現場保護小販,並得到不少現場市民的支持。一場新的抗爭風暴,由此拉開了序幕,這就是2016年的魚蛋革命。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