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已八十一歲的粵劇文武生、舞台表演藝術家白超鴻,居住在美國舊金山。他是粵劇名伶林小群的丈夫。
白超鴻先生接收本台節目主持人嚴九鼎的專訪,回憶文革十年的梨園浩劫──他說,文化大革命已被中共中央的歷史決議“徹底否定”,記得文革剛剛結束時,戲劇界也和整個思想文化界和全社會一樣,控訴十年動亂給中華民族帶來的劫難与罪惡。但是后來中央提出“向前看”,于是文革的傷痕就不再被提起,不再作深入反思了。
白超鴻回憶:四十年前自己和妻子林小群都屬于年富力強的中年演員,他在文革初起時很認真,很投入。覺得戲劇界确實有封建主義的流毒﹔哪怕他和妻子林小群都被划為“三名三高”,受到革命造反派的沖擊,但還是覺得有問題的是自己,需要好好改造。但是才過不久,文革就像一條猙獰而凄厲的響鞭,暴戾地抽打著每個人的肉体与靈魂。
白超鴻的授業恩師是著名的粵劇前輩、舞台表演藝術家白駒榮。文革驟至時,白駒榮已從劇院調到省粵劇學校當校長,他也是梨園大老倌中少有的共產党員。于是,白駒榮受到的批斗和折磨最為慘酷,以致他萬念俱灰而有輕生之念。粵劇界中有多名大老倌、編劇和樂師自殺……是一种怎樣的時代氛圍,竟讓人覺得活不下去,要把自己殺掉?

著名粵劇文武生、舞台表演藝術家白超鴻回憶文革十年的梨園浩劫時說,四十年前自己和妻子林小群面對文革風雷,都茫然失措,他在文革初起時覺得戲劇界确實有“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等封建文化的余毒,也准備認真投入文化革命,做好脫胎換骨的思想改造。
然而,當革命的“鐵掃帚”以雷霆萬鈞之勢,對戲曲藝術、傳統文化和梨園藝人進行無情打擊之際,他覺得完全不可思議,不能接受。他看到粵劇界大老倌、首席的文武生羅品超被他的徒弟批斗,拳打腳踢,把羅品超打得滾到地上……
白超鴻四十年前和妻子林小群都屬于年富力強的一線演員,林小群的恩師是舞台表演藝術家靚少佳。靚少佳因為演過《十奏嚴嵩》,被指為和《海瑞罷官》“南北呼應”,他不但在劇院被造反派批斗,到了粵北茶場干校仍然是牛鬼蛇神,受盡折磨与凌辱。他后來上吊自殺,被群眾發現,救回一命,但舞台生涯從此划上句號,他喪失了嗓子与表演能力。而且,在文革后來的歲月里,靚少佳的性格產生了很大變化,他來探訪白超鴻、林小群夫婦,都像做賊一般躲躲閃閃。
另一著名正印花旦、舞台表演藝術家譚玉真,更在干校時不堪批斗和虐待,上吊自殺身亡……
白超鴻感触道:經歷了文革浩劫,他深感造就一個藝術家之不易,而毀掉他是多么容易。藝術家得來的成就与名气,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但“革命”能在須臾之間夷平傳統文化、道德和逆轉一個人的命運,實在太触目惊心了。
著名的粵劇文武生白超鴻回憶文革中的干校歲月,不胜感喟。他和妻子林小群雖幸免入“牛棚”,但到了粵北茶場五七干校長達五年的“改造”,其間許多細節与記憶,都點點滴滴在心頭。
當年白超鴻猶在盛年,在茶山勞動時飯量很大,但卻不會摘茶葉,故此被“革命群眾”呵斥,指他的勞動改造是“四兩茶葉八兩飯”,也就是說,他每天衹能摘四兩茶葉,而食量卻像“飯桶”。但白超鴻畢竟衹是“三名三高”,沒有划為敵我矛盾。于是后期讓他在茶場演樣板戲,他演過郭建光、《海港》里的角色和《龍江頌》里和江水英有分歧的大隊長……但這并非真正舞台上的演出,所以他被大家戲稱為“茶場文武生”。

文革結束后,在“思想解放運動”中,粵劇界也曾勇于揭露文革的黑暗,這也是“傷痕文學”的一個組成部分。當時劇院上演的一個現代戲《風雪訪沉冤》,就是揭露和平反文革冤假錯案的,白超鴻在劇中飾演公安局的老局長。
然而,后來漸漸不再提文革的傷痕了,從鄧小平就開始要求大家“向前看”。到今天文革四十年過去了,有很多人都不清楚這段歷史的來龍去脈。白超鴻在八十年代剛剛移民美國時,也有不少僑界的朋友問起過他和林小群的文革遭遇,他都一笑置之,因為覺得人家對那些事情是真的隔膜。而今日,他要把當年的故事說出來,是要讓對文革沒有記憶、也不甚了了的那一代人牢牢記住,中國和中國人民走過這么一段坎坷曲折的里程,它是民族的大悲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