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的十年浩劫﹕粤剧表演艺术家白超鸿访谈(共三集)


2006.12.22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WhatsApp
BaiZhaohong150.jpg
白超鸿剧照。(照片均由白超鸿提供)

今年已八十一岁的粤剧文武生、舞台表演艺术家白超鸿,居住在美国旧金山。他是粤剧名伶林小群的丈夫。

白超鸿先生接收本台节目主持人严九鼎的专访,回忆文革十年的梨园浩劫──他说,文化大革命已被中共中央的历史决议“彻底否定”,记得文革刚刚结束时,戏剧界也和整个思想文化界和全社会一样,控诉十年动乱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劫难与罪恶。但是后来中央提出“向前看”,于是文革的伤痕就不再被提起,不再作深入反思了。

白超鸿回忆:四十年前自己和妻子林小群都属于年富力强的中年演员,他在文革初起时很认真,很投入。觉得戏剧界确实有封建主义的流毒﹔哪怕他和妻子林小群都被划为“三名三高”,受到革命造反派的冲击,但还是觉得有问题的是自己,需要好好改造。但是才过不久,文革就像一条狰狞而凄厉的响鞭,暴戾地抽打著每个人的肉体与灵魂。

白超鸿的授业恩师是著名的粤剧前辈、舞台表演艺术家白驹荣。文革骤至时,白驹荣已从剧院调到省粤剧学校当校长,他也是梨园大老倌中少有的共产党员。于是,白驹荣受到的批斗和折磨最为惨酷,以致他万念俱灰而有轻生之念。粤剧界中有多名大老倌、编剧和乐师自杀……是一种怎样的时代氛围,竟让人觉得活不下去,要把自己杀掉?

Bai3_150.jpg
白超鸿剧照。

著名粤剧文武生、舞台表演艺术家白超鸿回忆文革十年的梨园浩劫时说,四十年前自己和妻子林小群面对文革风雷,都茫然失措,他在文革初起时觉得戏剧界确实有“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等封建文化的余毒,也准备认真投入文化革命,做好脱胎换骨的思想改造。

然而,当革命的“铁扫帚”以雷霆万钧之势,对戏曲艺术、传统文化和梨园艺人进行无情打击之际,他觉得完全不可思议,不能接受。他看到粤剧界大老倌、首席的文武生罗品超被他的徒弟批斗,拳打脚踢,把罗品超打得滚到地上……

白超鸿四十年前和妻子林小群都属于年富力强的一线演员,林小群的恩师是舞台表演艺术家靓少佳。靓少佳因为演过《十奏严嵩》,被指为和《海瑞罢官》“南北呼应”,他不但在剧院被造反派批斗,到了粤北茶场干校仍然是牛鬼蛇神,受尽折磨与凌辱。他后来上吊自杀,被群众发现,救回一命,但舞台生涯从此划上句号,他丧失了嗓子与表演能力。而且,在文革后来的岁月里,靓少佳的性格产生了很大变化,他来探访白超鸿、林小群夫妇,都像做贼一般躲躲闪闪。

另一著名正印花旦、舞台表演艺术家谭玉真,更在干校时不堪批斗和虐待,上吊自杀身亡……

白超鸿感触道:经历了文革浩劫,他深感造就一个艺术家之不易,而毁掉他是多么容易。艺术家得来的成就与名气,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但“革命”能在须臾之间夷平传统文化、道德和逆转一个人的命运,实在太触目惊心了。

著名的粤剧文武生白超鸿回忆文革中的干校岁月,不胜感喟。他和妻子林小群虽幸免入“牛棚”,但到了粤北茶场五七干校长达五年的“改造”,其间许多细节与记忆,都点点滴滴在心头。

当年白超鸿犹在盛年,在茶山劳动时饭量很大,但却不会摘茶叶,故此被“革命群众”呵斥,指他的劳动改造是“四两茶叶八两饭”,也就是说,他每天只能摘四两茶叶,而食量却像“饭桶”。但白超鸿毕竟只是“三名三高”,没有划为敌我矛盾。于是后期让他在茶场演样板戏,他演过郭建光、《海港》里的角色和《龙江颂》里和江水英有分歧的大队长……但这并非真正舞台上的演出,所以他被大家戏称为“茶场文武生”。

Bai2_200.jpg

文革结束后,在“思想解放运动”中,粤剧界也曾勇于揭露文革的黑暗,这也是“伤痕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当时剧院上演的一个现代戏《风雪访沉冤》,就是揭露和平反文革冤假错案的,白超鸿在剧中饰演公安局的老局长。

然而,后来渐渐不再提文革的伤痕了,从邓小平就开始要求大家“向前看”。到今天文革四十年过去了,有很多人都不清楚这段历史的来龙去脉。白超鸿在八十年代刚刚移民美国时,也有不少侨界的朋友问起过他和林小群的文革遭遇,他都一笑置之,因为觉得人家对那些事情是真的隔膜。而今日,他要把当年的故事说出来,是要让对文革没有记忆、也不甚了了的那一代人牢牢记住,中国和中国人民走过这么一段坎坷曲折的里程,它是民族的大悲剧!(完)

新增评论

请将评论填写在如下表格中。 评论必须符合自由亚洲电台的 《使用条款》并经管理员通过后方能显示。因此,评论将不会在您提交后即时出现。自由亚洲电台对网友评论的内容不负任何责任。敬请各位尊重他人观点并严守事实。